第二十一章 观光游览也亲征
第四节 亲征行
九月初,朝廷获悉契丹大举入侵,枢密都承旨王继英密奏赵恒,请赵恒亲征,赵恒打算采纳,先派王继英到朕、定、高阳关边关视察,说是抚慰将士,实际是去为赵恒打前站,安排行宫,布置关防。
不久,忻州刺史柳开上言:“契丹接连入寇,规模甚大。闻河北边界敌人屯结甚众,深恐大寒之际,契丹突入。臣请陛下亲御六师,奋扬威武,无生迟疑之虑,勿听犹豫之谋。圣驾若过河北,契丹当自隐退。”
宰相张齐贤也进言,请求赵恒亲征,激励士气。赵恒问李沆意见,李沆尽管和张齐贤关系不融洽,但也赞同赵恒亲征,因为这是皇帝树立威信的绝佳时机。
也许是前三月大阅兵的鼓舞和激励,也许九月廉良之战、十月遂城保卫战的胜利,使赵恒信心大增,对于大臣亲征的建议,赵恒没有丝毫抵触,欣然采纳。
公元999年十一月十六日,赵恒下诏,幸河北,御驾亲征!同时诏命周莹为驾前军都部署,刘知信为副都部署;内侍都知杨永遵为排阵都监;石保吉为行营先锋都部署,康廷翰为先锋副都部署;上官正为先锋钤辖。
同月三十日,任命李沆为东京留守,李著为大内都部署。
出征前,赵恒还特意在便殿召见前朝老将张永德,垂询边事,张永德此时已经年老,七十多岁了,留为东京内外都巡检。
十二月初五日,赵恒领着十万禁军,浩浩荡荡地从开封出发,先抵达大宋发源地——陈桥驿。初九日,驻跸澶州(河南濮阳)。
此时,知冀州张旻遣使送来捷报,说是在城南杀敌千余人,缴获马匹百余,是否属实,只有天知、张旻知!
赵恒闻报大喜,认为自己刚出师,便逢捷信息,大吉大利,皇帝一高兴,大臣便有口福,赵恒在澶州行宫宴请群臣,以示庆祝。
第二天,赵恒又以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殿前都虞侯张进为先锋大阵往来都提点、马步军都军头呼延赞、马军都军头王潜为先锋;滨州防御使王荣、马步军副都军头王继忠为策先锋,这是先锋中的先锋,皇帝出战,阵势就是不一般!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从小生长在皇宫深院,从未经历过战阵的皇帝,竟然煞有其事地学起他父亲宋太宗赵光义,令近侍取来阵图,指导将士们该如何排军布阵,如何上阵应敌。
王超等先锋将士,唯有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了天子的作战意图。这“阵图”,恐怕是大宋皇室的传宗之宝!
赵恒充分发挥了一番军事想象之后,起驾出发,于十二月十五日,驾临河北重镇大名府,在大名郊外,赵恒又进行了一次阵前阅兵。
赵恒身穿铠甲战袍坐镇中军,金甲武士环列左右,枢密使王显、枢密副使宋湜分押后阵,规模浩大的宋军列阵,前后横亘数十里。
宋真宗宛如一位征战八方,决胜千里的君主,风光无限,撑足了面子,涨足了威风!
随后赵恒遣使传诏河北郡县:天子已经驾临大名府,预备“横扫”进犯的辽军。并且命令石保吉与上官正率先锋兵马自大名北上,会合定州傅潜部大军分进合击,攻破来犯辽军。
许多人只知道,赵恒在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时亲征过,却不知道在澶渊之盟前,赵恒已经亲征过一次。
为什么第二次赵恒亲征扭扭捏捏,第一次却爽快异常呢?除了前文说过的大阅兵和部分胜利给了赵恒坚定的信心之外,第二次亲征前的战争形势,却要惊险得多。
因为第二次,契丹大军已经扑到濮阳了,濮阳离开封才三百多里。赵恒从未上过战场,敌人杀到家门口了,他不怕才怪呢!以后我们详细叙述。
佐料:呼延赞,这是演义《杨家将》中很著名的人物,《宋史》中也有他的名号。
呼延赞是员猛将,曾经在赵光义面前表演武艺,身穿盔甲,纵马驰骋,挥铁鞭、挺枣槊(用枣木做杆的长矛),周匝数圈,毫无倦意,确实勇猛过人。
呼延赞有胆有勇,性格凶狠强悍,做事随意轻率。却没有统军才能,也不善于治理民政。
但呼延赞对国忠心,经常说愿意为国战死,遍体纹身“赤心杀贼”四字,甚至妻子、儿子、奴仆身上都刺有这四个字,四个儿子的耳后面还另外刺有十二个小字:“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呼延赞自己制作兵器破阵刀、降魔杵,都重达十几斤。
呼延赞服饰诡异,性格怪诞不近情理。比如,隆冬季节,他将冷水浇灌幼儿,说是增加抵抗力!健康观很有前瞻性。儿子病了,他又割腿上的肉做羹汤治病。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他的妻子,会是多么的无助!
不过,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也由得他大闹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