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是为了更好|《荣格文集-分析心理学》第一讲学习笔记

《荣格文集》的第一册《分析心理学》中共包括分析心理学共十四讲、自我、自性、探究无意识、梦的重要性五个内容。其中,分析心理学共十四讲全部撰写于1925年3月至7月。

荣格开宗明义地提出,这些课程讲座的目的是“使大家对整个分析心理学领域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第一讲中,荣格首先从自己最初对无意识感兴趣的时候讲起。

01 荣格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兴趣

在这一讲中,荣格两次提到了作为儿子和家族或父亲的关系。当然并非专门提及的。

第一次:“在一个男人的生命中,他所期待的是他创造性成就的关键并非来自他的家族传承史。”

第二次,“就像所有当儿子的一样,我认定无论父亲对什么感兴趣都一定是错的,因而尽可能小心地绕开它。”在此之前,荣格说,那时再没有什么比精神病学更远离自己的头脑,原因之一是,他的父亲对精神病学很感兴趣。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打开荣格对心理学兴趣的并不是直接来自家庭,而是15岁半年轻姑娘的案例。而后来,荣格在阅读了19世纪德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克拉夫特·埃滨的《基于临床观察的精神病教科书》后,便决定做一个精神病学家。

荣格打算“研究精神病中的无意识现象”,“捕捉到心智的入侵者——这些入侵者使人在不应该笑的时候笑,不应该哭的时候哭。”

02 15岁半姑娘的案例及启发

案例梗概:“这个姑娘是个梦游症患者,当她处在睡梦状态时,能对姐妹们提出的问题给出不同寻常的回答。人们发现她是个灵媒。”

荣格对这个案例的认识,大概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荣格认为,“在这表象之外,一定存在着一个隐藏心理的生活,这种生活只有在恍惚或睡梦状态下才显现自身。……在恍惚状态下,几个不同的人格各自显现;慢慢地我能够通过暗示唤醒这个或那个人格。也就是说,我能够影响这些人格的显现。”

后来,荣格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心理学解释:人格附体可能是力比多的意象形成驱力的结果,且无意识材料具有流向确定的模型的倾向。

第二个阶段,荣格发现,这个案例是对立面转化原则的生动例证。

当这位姑娘处于灵魂附体状态时,为自己构想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角色,即散发着精神之美的智慧老妇人。而在现实中,她是个愚蠢且肤浅的女孩。除了通过将自己扮演成智慧老妇人的角色外,找不到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想要与众不同的无意识渴望。她通过附体的这个人,来表达自己最好的一面。

后来,那个姑娘开始撒谎,荣格一度切断了与她的所有联系。

荣格认为,当时自己忽略了那个姑娘和自己的关系:姑娘深深地爱上了自己。而这一点会对她的心理产生影响。

智慧老妇人这个角色,是这位姑娘在无意识中发展出来的,而非现实生活中发展出来的。

而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吗?

表面上看,这位姑娘开始撒谎,失去了原有的通灵能力和奇异表现,但是,她离开通灵降神会后,却有了更好的发展:她去了巴黎并加入一个著名裁缝工作室,后来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且非常成功。

也就是说,她开始在现实中身体力行她在无意识中为自己发展出来的角色。

这个姑娘不诚实的举动,给了她这样的机会。

荣格认为,这个案例是对立面转化原则的生动例证。

她撒谎、不诚实,从这些似乎邪恶的事情作为开始,她才能够稳步地转化到对立的一极,也就是表达出自己身上最好的那面。

假如她一直沉湎在“智慧老妇人”的角色中,一直让自己在恍惚状态下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她就没有办法发展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一面。

而撒谎、不诚实、失去超能力,使她拥有了拥抱现实生活的机会。

荣格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规律:为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我们经常不得不犯某些错误,哪怕这类错误非常可怕,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致命的威胁。

我认为,最后这一段最为重要。真需要在生活中好好体会。




(无戒学堂,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犯错是为了更好|《荣格文集-分析心理学》第一讲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