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的《即兴判断》

木心的书不好读。

我读过了《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和《温莎墓园日记》,这三本还好,故事完整,也能够读懂主旨。可这本《即兴判断》读起来就颇感吃力。

木心的知识面非常广博丰富,他学画出身,也颇懂音乐,对中西方文学、哲学更是了如指掌。陈丹青曾在美国听木心讲文学史,光笔记就记下了四十万字。

木心的文章中提起众多的文学作品,不同作家的风格特点,从来都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这种叙述方式对读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读者也同样了解他提到的作者和作品,才能很快产生共鸣,明了木心表达的具体意象。

万维钢和熊逸也是读书非常广博的作者,他们的作品读起来容易了解。

万维钢的特点是将英文世界最新的思想成果,用相关的线索串联起来,然后合并在一个主题之中。每一篇文章说明一个主题,主题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识材料也就自然明了了。

熊逸更能旁征博引,经常将古今中外的作品放在一起解读,让人从关公战秦琼式的观战现场,感悟和理解他想表述的道理,明白一个思想在中外和历史上的起源、沿革,不同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和思考角度。

万维钢和熊逸的文章能够读懂,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打算把复杂的事儿说简单,本来就是为了让知识面狭窄,阅读量极小的人也能明白他们想要表述的意思。他们使用了说明和论证的方法,尽量将一个复杂的意思说明白。

木心面对着的是知音,是修养学识相似的读者。他默认读者了解文章中提到的所有作者,熟悉他引用的所有作品,明了他之所以引用这些作者和作品的本意是什么,他又想借用这个本意引申出什么样的新意。文学知识储备不足的人读木心就像听一群外地人讲笑话,一个“艮”可以让在场的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而你却完全一脸懵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啊?他们说的都是中国话,可你就是莫名其妙。

这本《即兴判断》更是晦涩,因为他是在用写诗的手法作文。

诗歌的美感在于朦胧,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幻化成意象。文字承载着意象,记录着瞬间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片段式的,是有所感而尚未提炼总结的,是模糊而不甚清晰的。

这就是“即兴”,是兴之所至,随感而发的意思。“判断”又是纯粹主观的意见了,作者只顾自己诉说,本来就没打算和人交流。他的判断我无法评判,但他对音乐的评判令人总觉得遗憾。他评判的语气非常肯定,又缺少进一步的说明,好像每一个读者都是熟知他的观点的知音似的,完全不做更多的解释。

可能,读这本书本来就该像读诗,能感受到意思,形成画面更好。不甚了了,字都认识,就是不知所云也可。反正,读了就假装自己懂了。不懂也无所谓,权当听听木心的独白,受这位思维跳跃,观点独特的才子熏陶,也能沾染些诗意才情,启发些联翩遐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不懂的《即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