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寿变成噩梦 | 《老后破产》

“人总有一死,那还不如早点死死干净。我根本不想要什么长命百岁。”

《老后破产》是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采访过程全记录,上海译文出版的译文纪实系列之一,在无缘社会、女性贫困等议题之后,NHK今年将镜头集中到老年人的生活依靠——“金钱”问题上,触目惊心。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

超老龄的日本社会,绝望的“老后破产”正在蔓延……

而对于已经迈入老龄化的中国而言,这本纪实显得有些沉重。


01

日本在战后曾涌现一波生育高峰,称为“团块世代”,这波人曾是日本经济发展主力军,大多数人勤勉工作相信付出即有回报,也是推动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一代。如今,他们正步入老年。

在日本过去的20年间,由于房地产泡沫、经济危机,家庭平均收入持续减少,老人的人均养老金也在持续减少,但物价却在逐年上涨。

同时由于社会的家庭形态发生转变,过去的三世同堂局面已经渐渐不在,而无缘社会问题又导致很大一部分老人独自居住,只靠养老金和少量存款勉强度日。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生病、受伤,孤身一人生活的老人没有家人照料,医疗费、护理费都会成为沉重负担。存款一旦花光,微薄的养老金无法支持度日,就只能接受生活保护,即所谓低保,变成“老后破产”。

虽然接受生活保护可以减免医疗费、护理费,但现实是,如果老人拥有房产或是存款,就无法享受生活保护。老人一辈子拼命工作才有了处处充满回忆的家,不想放弃;

而对于无法再通过劳动获取收入的老人而言,存款就是最后的依靠,若要把这样的存款全部花光,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曾和我们一样认真工作,并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

但通货膨胀、社保陷阱、医疗负担及种种连锁反应导致的结果,连他们自己都是始料未及。

田代先生自己经营一家小居酒屋,但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形势恶化,经营困顿,赤字不断,最后破产倒闭……

“年轻的时候,谁会去想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啊。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开心。可是,一直都在认认真真地工作,谁能想到,老了会是今天的样子啊。”

在超市卖场工作到57岁退休的山本女士,由于退休时“一次性提前领取”社会养老金,结果通货膨胀严重缩水,导致如今只能靠存款度日,连生病都忍着不去医院。

“很长时间,真的是一直在拼命工作,现在却在过这样的生活。那自己以前的人生到底算怎么回事呢?感觉是徒劳一场啊。”

“存款一点一点地减少,真的是非常可怕。每一分钟,都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后面紧追着不放,晚上都睡不着觉。”

“想死”“不知道为谁而活”,类似这样沉重的话语不止一次地被提到,刺痛眼球。

这些被逼入老后破产绝境的老人们,大多已在80岁左右,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必须控制每天的日常支出,经常囤一些降价的速食品,甚至有的会停止用电,身体有病痛能忍则忍,除非实在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去医院。

也许是日本文化使然,不少老人宁可独自忍受,也不怎么愿意麻烦别人,也许是走过工作时代带来的自尊,也或许是不想给年轻一代增加负担。

实际上,陷入“老后破产”的人们,除了因为养老金收入不够导致生活困苦、看不了病之外,更痛苦的是在于失去了与人、社会的联系。

即便生活条件很苛酷,但“孩子、孙子就是活着的价值”;即便没有任何亲人,但“感觉到了从事地区活动的价值”等,拥有活着的价值的老人,他们的心灵,都有一个确切的落脚之处。

但是,当“老后破产”的现实导致“社会联系”断绝,因为没钱连朋友的关系也会逐渐断掉,活着的价值无处寻觅,心灵无处落脚,那么,老人们就连活着的力气都会一点点地失去……

对日本社会而言,如此蔓延的“老后破产”情况,势必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02

看书的过程里,我也不止一次地想到自己家中的老人们。

一年之前,“老”这个字在我们家族里可能还没有这么具象,

时间的流逝是抽象的,只有身体倒下的那一刻似乎才能接受“老”这件事,“变老”彷佛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

奶奶一直身强体壮,一辈子当家也一辈子要强,虽有老年痴呆的前兆但尚未恶化,照顾自己和爷爷起居,生活也还过得去。

一次受伤,一场大病,去医院转个几圈下来,两个老人的筋骨像是瞬间就散了,腿脚不便,连下床都很费力气。

从前奶奶最喜欢出门逛街,走几步路就碰到老朋友,一聊起天来眉飞色舞,半天都回不了家,如今却连出家门都难了,那些老朋友也慢慢联系淡了。

好在有家人的悉心照料,但他们也只能窝在那片屋檐下,慢慢地等待时光流淌……

生老病死自是天道轮回,我们无力也无奈,即使心中涌动着难以言明的沉重情感,也还是不知能做些什么。

为了照顾老人的这段时间,整个大家庭几乎人仰马翻。

日本的养老福利制度其实已经比中国完善很多,一旦接受生活保护,濒临“老后破产”的老人们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还可以搬去专门为老人而建的养老院。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子女的帮扶照顾,现在中国社会的大部分老人其实也不会比日本好多少,甚至连最后的国家保障都得不到。

而对于年轻的人们而言,应该根本就没有想过“老”,毕竟我们国家是缺少死亡教育的,大家避讳谈死亡,也就避讳谈老去。老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在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非常深切的体会,越发痛恨起“计划生育”和“独生”。

现在还精神饱满的老人,终有一天会需要他人的帮助;现在还在工作的人们,终有一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为老人。所以还是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时间人人平等,谁都有老的那一天。


03.

关于这个议题还有本篇,稍作一下解说。

译文纪实系列确实选题角度大多比较沉重,是基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个人觉得这也恰是非虚构类纪实文学存在的最主要意义,所谓“以人为鉴”。

深切地感知到所谓历史都是由每一个如你我般平凡的人共同创造的,每个人的行为也许都会产生相应的蝴蝶效应。

如同这本“老后破产”,我们看到的是因为大环境的历史原因导致了一代人正在蔓延的社会现象,而由于计划生育和目前年轻一代正在滋长的独身主义,中国社会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也会面临相似的境遇。

从这个角度来想,读后的确容易人人自危,但也正因敲响警钟,某些走向也许就会有所改变。

我觉得阅读此类书籍,不必产生忧国忧民的情怀,也不需要反思己身的焦虑,

只要理性客观地有所思考已经不错。

总之,我们每代人都有其独有的生存历史意义,任重而道远。

从个人来说,保重自身,是为我们父母的老年负责;保持向上努力,是为自己的未来承担。

不可免俗地想起古人的畅想,愿有一天可以真正实现: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长寿变成噩梦 | 《老后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