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的古韵

                              阆中的古韵

                                        2016.6.20

      来成都七年,对阆中古城一直心有牵系,只是一直没有成都出发的直达车,故迟迟未能成行。今年端午前夕,欣闻成都至阆中开通了动车,遂决定成行,6月7日下午,儿子把我们送到成都东站,乘上动车,直奔阆中。

      约两个半小时,抵达阆中车站,换乘公交,十分钟就到了城内,我们下车,问了问路,沿着旧城的小巷子,逶迤到了儿子为我们预定的古城内的下新街63号杜家客栈,安顿下来。洗漱完毕,稍事休息,我们就背上相机,反向出得古色古香的前后三进院子的杜家客栈到皮房街,先是沿着嘉陵江边西行,观赏了夕阳下的嘉陵江美景,日落后,进入双栅子街,迤逦拐进老城,沉浸于古城处处飘着醋香和酒香的一条条蜿蜒古朴的巷子里。

      阆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隶属南充市,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其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十处祠堂庙宇、寺院楼阁、摩岩石刻以及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构成了阆中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等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等。

      阆中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都曾在此设置郡、州、府、道等府衙。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所谓的阆中古城,是指阆中城内保存下来较为集中的成西南一带区域,斑驳的青石板路,黢黑沧桑的木梁柱木板青瓦房,各色老字号的店铺,廊檐下林立的保宁醋和压酒的五颜六色的旗帜和灯笼,使人一下就仿佛穿越到了历史深处,走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城石板路上。在一个“张氏锅盔”小铺前,买了两个热乎乎的锅盔,我和妻子边走边吃,先垫垫饥。

      6月7号,因不是周末,端午节假期还没放,所以阆中古城内前来旅游的外地人还很少,城内大多是经营店铺的当地人,行人寥寥,这给我们体味古城的韵味提供了良好的时空机会。我们慢慢游走在酒旗廊檐下一缕缕的夕阳里,边走边望,尽可能的使自己像是古城的一员。由于游人少,那些店家没有事情做,有的闲坐静息,有的面街斜依在软椅里,隔路散漫的侃天,有的摇着蒲扇,翘起二郎腿、端着茶壶独自呷饮,但当街摆起麻将桌的竟然很少,街巷里显得特别的幽静。就像是上次在宁静的泸沽湖上,我一下子就唤醒了内心深处的那种静谧感觉。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街道的喧闹相比,这里的节奏明显要舒缓许多、安谧许多,古街上虽也有鳞次栉比的店铺,但店主人大多是以一种闲散的心态做生意。我们陶醉于这古街上的氤氲气氛,忘却昨日的纷忙,且享受这里始终如一的不温不火、懒散悠然。

      先走了华光楼、风水馆,后又中天楼、火神楼,夜色阑珊,灯火璀璨,氛围氤氲,那感觉,直教人忘了今夕何夕,人在何方。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珍贵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异彩。

      华光楼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上华街下华街之间,在阆中现存楼阁中,华光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现存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十年内乱幸免遭拆除,占地8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朝诗人李献卿的《南楼》诗写出了江山之会的胜景。为号称“天下第一江山”的阆中的标志性建筑。

      中天楼位于阆中古城的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又名四排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是古城的风水坐标。中天楼始建于唐朝,毀于民国,2006年重建,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其宏伟壮丽,气势夺人,与古城风貌协调统一,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 以应“天心之道”之喻。也被人们喻为“阆中风水第一楼”。我们第二天(8号晚)就移居到中天楼近旁的一家小客栈,以希冀沾得到一些风水第一楼的吉祥风水。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来,早晨的街道弥漫着一层薄雾,小吃摊前的喧闹在清凉的早晨显得有些熙攘。我们走过被夜晚的嘉陵江潮气浸润的湿漉漉的街道,街角的一家客栈门口,有四角的木质桌椅,翠意阑珊,古城中心的街市上,老字号的点心铺子,都相继升起袅袅热气。

      时间足够多,行人足够少,我们怀着安逸平常之心,一道巷子一道巷子的走,将街头旅游指示地图上标示的主要街道走了两个甚至三个回复。

      阆中,一个与我没有丝毫相干的古城,却似乎曾在我童年的梦中出现过:那样熟悉的阁楼,那样亲切的江水,那样拙朴的街道,那样令人安宁的店家叫卖声,那样地游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的感觉……在阆中古城,我的心竟是那样的平静和柔软。

      城中,古印记随处可见。不经意误入巷子深处,两旁是白色的墙,中间是青石的路,偶尔还有青苔隐约可见。看到路标知道,原来这巷子叫笔向巷,巷内有“马家大院”、“李家大院”,均立有石碑,是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心里喜悦,和妻子感叹了一番,伫立良久。那些宅子都是斑驳的大木门,门上有两个门扣。叩门,有回声在巷子里久久回荡,空旷得很,可是没有人来开门。

       从一条巷子绕进,然后又走进另外一条巷子,巷子很深,走了很久都没有人的影子,也没见出口,正诧异之时,却走进了一条青石的街道,全部用大青石切成,正正方方,一块一块的。路旁仍然是木质门楼,全是客栈或卖当地特产的店铺,宛若古代的商业街,很有些盛唐的味道。有家卖自酿酒的,店内有桂花酒等很多品类。

      终于,我们走到了桓侯祠(即张飞庙)。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将头颅葬于重庆的云阳,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坐落于古城的西街口,堪称阆中的标志性建筑,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在历史上几经焚毁又屡次修葺,足见人们对张飞的崇敬。据说在“文革”时,曾有人跑到张飞庙来盗墓,不料天空中突然响起闷雷,劈坏了祠内的一棵古树。如今,这棵树虽枯死却依然挺立,不少人将其视为忠勇仗义张飞的化身。

      第三天(6月9日,端午节),我们决定避开端午节假期涌来的旅游者高峰,去嘉陵江对岸游览南津关古镇和登临可以眺望阆中古城的锦屏山。

      嘉陵江水浩荡,明代白塔高耸,锦屏山片片锦绣,阆中古城不语,古城自有古城的古色古香,洒脱优雅。吴道子的三百里嘉玲江山绵延成画,诗圣杜甫曾赞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如此光景转换,今日,锦屏山下,果然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我们学不来彼时文人墨客的风化绝代,只好敛气屏息,静静感受。

      我们的运气还不错,恰逢当地举办十几年一次的龙舟比赛,嘉陵江边熙熙攘攘早已挤满了人,我们艰难的穿行多时,找到一个勉强能看到嘉陵江江面上龙舟汇集处的地方,等候多时,远处传来清脆的鼓点,只见四艘龙舟你追我赶,竞相追逐,划破江面平静的碧绿,留下几道长长的水纹。由于距离太远,只见龙舟行,不闻人语喧,气氛就觉清冷,看了几组,意味索然,我们拦了一辆机动三轮,过大桥去对岸的南津关。

      南津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坐落于阆中古城南边,背倚风景秀丽的锦屏山山麓,枕山面江,狭长的古街,古风古貌,古韵悠远,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嘉陵江水路横贯南北、上通广元、南下重庆,可达上海,是连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条必经之道。南津关古镇还与城内华光楼隔江而望。风光优美。南津关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曾设浮桥通嘉陵江两岸,与古城连为一体。

      阆中锦屏山,古称阆山、阆中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位于阆中市城南,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所以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图》,就是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云“阆州城南天下稀”也是指的锦屏景物。

      锦屏山风景区濒临嘉陵江,锦屏山海拔48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阆中城东有状元山,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使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现在的锦屏山园林,为1984年重建,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多平方米。

      风光旖妮的锦屏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登临此山,观阆苑山水城郭,眺嘉陵极目山水,宛若置身仙境。锦屏山与古城内外的张飞庙,大佛寺,滕王阁,桓候祠,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天宫院等相互辉映,衬托出阆中古城闻名于世的盛名。

      下午六点,在南津关吃了点晚饭,乘车到阆中火车站,晚11:00,回到成都东站。

      中国名古城,至此已游览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四川阆中,犹缺湖南凤凰、贵州镇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阆中的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