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妆品成分表中能看出什么?

自化妆品行业2010年施行全成分标示以来,成分分析在消费者中曾一度颇受欢迎,但是最近两年,曾经被奉为神物的成分表,似乎又不那么受宠了。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认为成分表只能看出是否添加了该成分,并不能看出该成分是否达到了有效含量。二是,认为即使是成分表一模一样的两个产品,也可以用成本和质量相差都很大的原料来制作完成。导致成分分析不那么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部分伪成分党捕风捉影,听风就是雨,而且从来不去求证真伪,比如看到硅油易致粉刺,就到处宣扬含硅的产品不可用,熟不知现在的硅油产品质量早已不致粉刺了。甚至有人抱怨——累觉不爱,连买个护肤品都得听喷子喷来喷去的了。

由此看来,成分表的分析价值似乎大打折扣了,但是是否真的如此呢?

其实成分表能带给我们更多,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能对成分表的看法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是,哈姆雷特可以按照个人主观理解,成分表的好坏却是有客观事实为标准的。

这里就说说我们到底能从化妆品成分表中获得什么?

一、可以帮你躲开特别不靠谱的产品

有很多产品宣称可以抗老化,但是成分表里面连一个像样的抗老化成分都没有,也有很多美白产品没有一个像样的美白成分,只是添加了点钛白粉来产生假白的幻象。这样的伎俩,看成分表就可以识破。

图片发自App

如上图的产品,号称是美白产品,简直就是渣一样的配方,除了添加了二氧化钛(一种常用白色颜料,同时也是防晒剂)以外,一点美白成分都没有,甚至连点像样的保湿成分都没有加进去。只是合成酯和水混合成乳液,调整了一下粘稠度,三乙醇胺调节下PH值,虽然标注符合标准,但是配方简直是敷衍了事,毫无诚意。

二、可以帮你识别三无产品

现在化妆品的品牌实在是很多,相比10年前是多了相当多,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不可能认识那么多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澳洲的品牌,哪些是大牌哪些是小牌,甚至哪些是三无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比较难分辨。这同样也是导致朋友圈三无横行的原因。三无产品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大多数化妆品三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成分表乱标注,如下图就是一个EGF产品号称是EGF原液的标注。

图片发自App

EGF的标注应该是人寡肽。另外EGF一般的使用都是纳克级的,是非常非常低的。且成分表中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均未标注。就算它没有添加防腐剂等等,溶剂也是不可能不添加的,前面提到了EGF一般都是纳克级用量,且是较贵的原料,没有溶剂全是EGF的话,那这一盒就是天价了。

三、可以让你看到是否添加了有效成分,以及有效成分是什么

要想实现美白,祛痘,抗老等功效,其实是需要几种功效成分复配来达到的,一般来说只有一种成分所能达到的效果有限,配方合理的话,复配产生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成倍地增加。

很多种的功效性成分,让人从配方上看起来至少是觉得产品是有诚意的。

四、让你大致判断成分浓度够不够

其实关于上面提到的很多人认为即使看了成分表依然是不知道成分浓度的问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当然这里说的不是绝对的解决——这里需要利用一条规则,就是正规的成分标注都是按照含量(重量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列的,常见产品排第一名的多是水,就说明水在这个里面含量最高,以此类推。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含量在1%以下的,可以随意排列——也就是说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一点手段判断出哪些成分用量特别少,然后排在它后面的一定就是低于1%的含量了——这样就可以识别出某些打酱油的成分。

比如下图中的产品 其中烟酰胺就算是打酱油的成分,因为烟酰胺的有效含量一般在2%左右,EDTA二钠含量在1%以下,这里它排在EDTA二钠后面,含量必然低于1%,这里烟酰胺的代表要数olay小绿瓶,老配方的小绿瓶烟酰胺含量估计要到5%,这里1%都不到,不是打酱油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五,可以让你大致判断产品的刺激性如上面提到的olay小绿瓶,烟酰胺含量是比较高,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同样刺激性也很高,这就会有很多薄皮敏感的人受不了,有可能是这个原因后来改进了配方,烟酰胺排名靠后了一点由第二名排到了第四名(蓝色的是新版)。
图片发自App

更有很多大牌的美白抗老VC精华液浓度高达15%甚至20%。

图片发自App

我看了都有点害怕。这里不是说产品不好,上面说的这两种产品都是良心货。说的是可以通过成分表考虑自己是否受的住这个产品,不至于让你买到手用一次就束之高阁。另外需要考虑的成分是果酸类、水杨酸、维A酸类成分,物理磨砂剂等成分。

六、可以让你大致判断产品安全隐患 这里主要提到的是防腐剂和防晒剂的问题。另外还非常可能引起问题的成分就是香精,由于一种香精总是由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成分混合而成,但是标注在成分表中就只有两个字——香精。所以虽然香精能够引起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对它的分析却无从下手。不过我们可以从另外两种容易有安全隐患的成分入手——防腐剂和防晒剂。其中以防腐剂尤甚。如果你对某些护肤品会有敏感反应,而且有心留意是哪些产品,并且能够找出它们当中含有哪些相同的成分的话,你就能够列出一个简单的清单,以避免这些成分。

总结: 以上这些都是成分表能够带给我们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隐藏得有一些深,你可能需要一些基础知识才能够去判断这些问题。想要找到靠谱的产品,你可能真的需要把它当成一门技术去学,而不是急于求成地追求网红或者朋友的推荐甚至是广告。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化妆品成分表中能看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