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泽龙 商业地产/自媒体运营/塔罗师
您好!我是老许
这是我的第9篇原创文
全文共9张图,字数3199字
预计流量6M,阅读8分钟
与你分享~
1
产品就如同一个孩子,出生容易,成才很难。尤其是在当下迭代加速,竞争激烈的市场,如果没有社区运营的意识和思维,即便产品推出时可以火爆一阵,最后也很快会失去用户。
购物中心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说,也是地产产品的一种。既然是产品,除了顺利出生,后期用良好的营运去维护壮大,其实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
众所周知,购物中心的核心盈利点之一就是租金。而商户之所以愿意爽快的付租金,其实是因为购物中心里面的客流量比其他形式的商业体更多,更集中,更精准。而租户只要利用这些流量变现即可,省去了许多捕获顾客的成本。
就拿精准来举个例子。
一般来说,到购物中心的人,在来之前,已经在时间、心态、金钱上做好了购物的准备,甚至还带着明确的目的来花钱。所以,这些人聚集到商场以后,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消费场景,从而进一步降低关于商户推销的心理防御,增加转化率。
因此,从商户角度来说,购物中心里的客流,比起大街上各怀目的来去匆匆的人群,自然是更精准的营销对象。这也是商场之所以效率更高的原因。
所以,购物中心之所以能不断收取租金,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租出去了一块地方,而是因为这种模式的商业体集中了大量且相对精准的消费流量,并让合作方能在这个流量场景中有效的捕获并转化顾客。
一些租户在购物中心里,对商户位置非常计较,就是这个原因。以他们的理解,好的位置除了能见度大,处于交通要道以外,一定要有符合自己的调性的场景和邻居,以吸引更精准的流量,降低捕获成本。
所以,如果一个购物中心的流量能持续稳定的增长,其实是不愁没有商户来租场地的。而一些商户因为无法从购物中心的流量中捕获客户,其实也应该更多的反思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是否与商场流量相匹配,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适合大场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及时调整,以增加捕获率。
同时,一个流量充沛的购物中心,收入的范围也会远远超出租金一项,在物业、外包、广告、品牌输出、管理输出、产品溢价等方面,都可以产生可观的收入。
甚至以某种优势价值观带动的优质流量,还能为承载商业的地产和区位带来极为可观的收益。
2
由此可见,营运购物中心,首要的就是把流量做起来。而在如今线上商业日益增长,线下商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消费已经有了去中心化的趋势。
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渠道多了,注意力被分散了,今天在这里消费,明天可以在那里消费,其中的替换成本非常的低,导致购物中心很难再靠简单的价格杠杆、商户组合、主题场景去导入、沉淀、优化以及转化流量。
在商业项目没有过剩的时候,购物中心的确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的消费中心,集合了这个商圈内大部分消费需求,一站式解决,从而提升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效率,是一种中心化的思维模式。
但是,在如今商业项目普遍过剩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家购物中心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地区消费的中心了,事实上,一个商场能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附近的一圈消费流量就不错了,妄图一网打尽河里所有的鱼,那是很多年前的思维,早已不合时宜。
所以,如果以前营运流量的思维是攻,现在的主调应该是守,守住自己的客流,然后再慢慢滚雪球一样的扩大流量。
在攻守易位的趋势下,运用社区化的思维方式,去经营商场客流,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
这其实也是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商场从输出商品转变到输出价值观,以带动周边消费理念的转变。
购物中心依然可以是中心,但是不再是物理上的消费中心,而是某种心理上价值观和圈层的中心。商圈也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还有心理上的部落聚集效应。
在物理层面,土地人口资源是有限的,购物中心多了,自然吃不饱。
但是在心理上,却可以划出更多的圈层,从而进一步的挖掘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内容输出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超越地理局限的扩大圈层范围,以带动商场内客流的聚集和精准。
比如一个主打二次元文化的购物中心。目标客户天然的筛选为15-25岁的年轻人。这些目标客户的习性、消费力、价值观其实都是很明确的。有了这些精准客流,商场引入的商户只要与其匹配,就会比大而全的购物中心进一步降低商户的捕获成本,提高客流转化率。
这是一种更高效率的细分模式,也是未来商业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这就是社区文化的出发点,也是用社区思维去做购物中心的原因。
3
那么,如何具体的做好购物中心的社区运营呢?
老许觉得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导入流量。
这一部分从社区结构设计入手,分为头部流量导入和普通流量导入两个方面。在这里,侧重点应该在头部流量导入,这对于一个社区是否能在氛围上成型至关重要。
互联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有一片草地,里面一只羊都没有。为了更有效率的引入羊群,首先要引入那些领头羊,然后剩下的羊就跟着过来了。等羊多了,再引来狼,然后向狼收钱。
这就是互联网上做社区并变现的一种逻辑,而这种逻辑,其实适用于一切平台化的商业场所,包括线下的购物中心。
头部流量中分为意见领袖、社区义工、社会名流和关键节点四个维度。
意见领袖是那些特别能发散想法传播价值观的人,比如自媒体大V,是社区价值观的发动机。
社区义工是那些特别擅长与人沟通,热心助人的人,是社区文化中的润滑剂。
社会名流是那些在地区拥有政治、商业等资源的人,是社区赋能的催化剂。
关键节点是指在社区运营的不同阶段的关键人物(包括商场工作人员)、活动和场景,是社区文化的骨架。
这四个维度,是需要花时间、精力和金钱重点打造的。有了好的头部,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普通流量进入。
第二, 沉淀流量。
流量来了不能走,要沉淀下来。在这里,设置流出壁垒很关键。
意思就是说,由于顾客选择新的购物中心去消费很容易,加上大部分的商场在内容上重复度都很高,所以,消费者替换成本很低。这就导致客流很容易流失。
如果商场能着重增加顾客的替换成本,也就等于设置了流出壁垒,阻止了部分用户因为新鲜感的丧失而选择新消费场所的冲动。
比如消费奖励,就是一个很好的流出壁垒。顾客在商场消费额度累计到一定程度后,拥有不同程度的消费奖励,累计的等级越高,奖励就越高,甚至拥有专用停车位等特权。
这样,顾客即便去了其他商场,也会因为消费奖励的原因,减少在其他地方消费,把购买力更多的留在你的场子里。
但是,大部分的购物中心很少有消费奖励,即便有,顾客也觉得不痛不痒,没有感觉,根本不爽。这样的流出壁垒虽有但太低,形同虚设。
第三, 优化流量。
如同很多微信群有几百个ID,但是死气沉沉,除了广告,基本没有发言。这就是流程沉淀后没有做优化的工作。
购物中心里的存量顾客,对于商场的新鲜感、体验感、参与感以及联结感都是比较在意的。有了这些良好的感觉,才会形成活跃度。商场的营运工作,也需要从这几个维度入手,以有效的提升活跃度。
比如来过几次商场的顾客,办了VIP卡以后便再也不来了。这时候,商场应该激活这些客户,通过了解客户不来的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新体验新活动,重新与顾客产生联结。
一旦商场里的商户和顾客之间,顾客和顾客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最终有了价值观上整体的认同,那么,共同属性会增加信任度和降低交易壁垒,变现就很容易。
更重要的是,一旦社区文化形成闭环和IP特色,势能输出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得运营方在价值观上取得可观收益。
第四, 转化流量。
将流量转化成收入,这是社区运营的根本目的和最后一步。但是所谓的收入,其实不止是销售收入,流量做好了,在内容转化、合作方带动、品牌溢价等方面,其实都是可以挖掘大量收入的。
比如一个商场流量状况良好,内容能级较高,场景合适。一些合作品牌的首场发布会就会选择在这家购物中心。这时,购物中心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收取场地费、管理费,或者让品牌让扣点联合做活动。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变现方式。
又或者,购物中心流量很好,形成较高的社会美誉度以后,再拿地就可以谈更低的价格,或者带动综合体内写字楼、住宅的销售,又或者谈优势品牌的时候能不出装补免租,这都是流量转化为收入的具体方式。
由于篇幅所限,关于购物中心社区运营的导论部分就先聊到这里,更多内容,我们下期见!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竟然还有人坚持篇篇原创
请关注老许
支持原创~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