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关心我

“演讲比赛的稿子准备的怎么样啦?”

“快写完了。”

“写完拿过来我给你看一下,我帮你看看哪里不太好。”

“不用了,等会写完马上就要给部长发过去了。”

“哎呀别这样啊,我也是关心你,一般人我才不管她呢。”


“你妈妈的病怎么样了啊?”

“比之前好点了。”

“那具体情况是怎么样啊,医生怎么说的。”

“我不太想聊这个。。。”

“别啊,我也是关心你,有什么事就跟大家说一下嘛。”


第一天“你新买了个杯子啊,怎么是塑料的,塑料杯有毒你不知道啊?”

第二天“你怎么还在用塑料杯啊,昨天都跟你说了塑料杯有毒,会喝死人的!赶紧扔掉!”

第三天“哎你怎么还在用啊,说了有毒了你还喝,真不把别人的关心当回事。”

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感同身受的地方,面对朋友热烈的“关心”,总是感到不知所措。可是那些过分的关心,真的是关心吗?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都存在着一个安全距离,如果超过了这个安全距离,就会让彼此感到非常的不自在。

在身体上是这样,在心理上更是这样。当你对别人的生活感到关心时,心理上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可是一旦超过了安全距离,就成为了过度的关心,给人非常大的压力。

就像每年春节被亲戚长辈们“关心”在哪里工作啊?年薪多少啊?买车了吗?买房了吗?处对象了吗?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都会感到非常无语,我感觉他们这样其实跟推销员很像,只不过推销员推销的是自己的物品,而他们推销的是自己的三观。

之前有一个男性朋友追我,我随便说了一句“最近想长高,刚喝光一箱牛奶”。第二天他居然给我送来了一箱牛奶,让我很郁闷,我并不是那个意思,而且他并不是我的谁啊,只是一个普通朋友,凭什么要让他帮我花钱。他这种关心带给了我很大的困扰,让我不知道该收还是不收。当然最后还是给他退回去了,因为他并不知道我当时喝牛奶都要喝吐了。

我们都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事实:你所谓的关心,潜意识里最本质的目的便是想通过向别人反复兜售自己的三观,从而获得一种畸形的存在感。同样,你也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获得存在感的正确方式,绝不是靠你对他人生活的介入对别人过分的关心来完成。

还是这个男生,后来我婉约的拒绝了他好多次,他表示特别不理解,或许他觉得他这么关心我对我这么好,我不应该拒绝他吧。然后他经常向我朋友哭诉,说我不通人情,他每天都会给我发早安晚安,我不回信息怕我出事都会给我打电话确认。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早安晚安对我来说其实是在浪费时间,还有我多次开会、上课的时候会接到他打来的语音电话,被老师批评过很多次,而且我在校学生会和新媒体任职,关机的话又怕会错过重要消息。

所以,我们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对朋友的关心适可而止即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原则,亦存在不同的思维与三观,给彼此一个安全的空间就是对彼此感情的尊重。

那些过分的关心,其实根本不是关心。

我有个堂姐,十月份就要结婚了,最近经常找我哭诉,说她的闺蜜对她婚礼所有事情都要插手,从宴请宾客到婚礼细节,婚纱的款式、宴厅的布置,甚至还自作主张的邀请了堂姐当初不欢而散的前男友,堂姐跟她说过好多次,希望自己的婚礼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操办,可是闺蜜总是说:“我这辈子就你这么一个好朋友,结婚又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事,我当然希望可以多帮助你啊,难道你不想和我分享你的喜悦吗?”

堂姐说不过她,就只能来找我吐槽了。我对堂姐说:“对啊,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婚礼,你就这样任由别人插手吗?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婚礼,你打算就这样按照别人的意愿举办吗”。

不知道堂姐回去后有没有找她的闺蜜再好好谈谈,总之我不希望她给自己的婚礼留下遗憾。

关心,在百度百科上的释义为(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护。“关”在关心里面是牵连、联属的意思,所谓关心,就是我的心连着你的心。是一个使双方都能感到愉悦的词语,而不是一方的侵略。

之前有个室友家里好像出事了,请假回家好几天,回来后也不太爱说话,我就没有强迫她一定告诉我怎么了,晚上睡觉前给她发了一句“任何事情都会过去的,好好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抱抱”。她回复了一个“谢谢”。

这种才是正常的关心啊,只表达你的关心,不去插手,不去强迫别人。有些事情你想说的话我会做你最真诚的听众,你不想说的话我也绝对不会去逼问。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真诚的冷漠,不要瞎关心别人的生活。

嗯,就是这个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关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