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思想开始

        2008年7月从师大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也刚好赶上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时至今日,对课改有了一些体会。尤其自去年来到了余干一中以后,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

      余干一中有浓厚的课改氛围和环境,我每一天都被一中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课改付出所感动。带着教育情怀进行课改实践,怀着热爱去对待教师职业,用爱和春风化雨来影响学生,一点一滴,过去一年的课改也不断影响着我。

  改变心态,最终把教育确立为我终生追求的事业,也就是说热爱教师职业。曾在很长时间内,我陷入到人生苦闷中,很纠结:要不要铁下心来做一辈子老师,教师职业能让我感觉真实的快乐吗?总是感觉自己和教育隔着一层无形的布幔,心总是着急,翻来覆去思考当今的社会现状和自己教师职业之间的关系,去寻找教师的职业价值。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可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至少对我而言确实如此。在一中的一年,我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课改实践中,在实践中寻找到了答案——教育事业无比重要,做教师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要为学生带去正确的“三观”教育,要传授最实用的学科知识,要关怀学生心灵成长,要和学生去聆听幸福的声音。立在余干一中课改的肥沃土壤上,我要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拔节生长的青苗,用自己的付出帮助学生成长。

  改变方法,找准定位,甘于做好“小事情”。曹校长对我们老师讲过,每个老师都要去处理好“做我能做的事、做我要做的事和做我想做的事”三者之间的关系,许多人刚开始工作时更多的是仅仅选择“做我想做的事”,并且把自己想做的事想得很大,往往容易导致不切实际和眼高手低。我心态改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余干一中,终于完成了从“做我要做的事”向“做我能做的事”的转变,我把心扎根于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追求以极限的心态和力量做好身边的事。我发现,余干一中为每个老师的课改提供了可以大显身手的平台,这里不摆老资格,只讲奉献,只比干劲。我们把课改这个大课题分解成许许多多小课题,把自己想做的事分解成小目标,把自己要做成的事分解成小步骤。结果我发现,其实教育一直是我心底想做的事,投入到学校课改活动中去一直是我要做的事,只不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认真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是对自己教师职业最大的负责。

        余干一中的课改如火如荼,“五主”教研为教研进步搭桥,分层教学引领老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导师制引爆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教育新高潮。每一项活动都需要自己根据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去做细致地研究和落实,学会总结,学会创新。上政治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些特色活动,比如一周时政回顾,在回顾中大致了解社会和世界;比如热点聚焦,引导学生关注党的十九大,传播十九大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学习。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为课堂注入活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每堂政治课都要有干货,都要去触动学生,要么以翔实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要么用理论的力量震撼学生,要么用真实的情感感动学生。

        心态变好了,找到了用力的方向,心就不再累了,每一天都有干劲,我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学生身上。在引导学生时,我经常和学生渗透“做好能做的事就是进步”的观念。班里有一位女生灵,各门功课基础都不好,也不太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我找到她分析成绩,得出一个结论:基础不扎实,学习信心有待于提高。我分析她的的优点,在她六门学课中,英语相对要好一些。和她交流时,强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的意义,根据这个原则,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方法。对于数学学课,我鼓励她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完成数学课本后的作业;她认为政治学科太抽象,学得比较吃力,我知道这是因为对基本概念掌握的不好和知识面狭窄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要求她每天掌握两个学科概念,每周看一两次新闻联播,经常阅读一些时政类的报纸,比如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此后,灵脸上的笑越来越多了,学习信心不断提高,成绩也逐渐进步,更可贵的是她会主动拿卷子和我一起分析。“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去做,我把这个道理深深刻在自己的心里,也用于工作中,去影响我的学生。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找准定位,充实工作每一天,好心态带来好状态。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很棒的态度。课改是一件大事,我要做的就是沉下心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以一中为平台、以政治学科为依托和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和当做工作的出发点。带着热爱工作,把学生成长的需要当成教育最大的动力和课改所追求的不变的目标。

        世界的改变,从一人去做能做的改变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从思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