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最游手好闲的人却成了明朝的第一人

在《明朝的那些事儿》压轴出场的人物叫徐霞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明朝的那些事儿》是一部讲述明朝历史的书籍,记录着明朝第一皇帝朱元璋,记录着明朝第一宰相张居正,记录着明朝第一硬汉杨涟,记录着明朝第一谦吏海瑞,记录着明朝第一才子杨慎,记录着明朝第一名将戚继光,记录着明朝第一大哲王阳明,这些光辉史册人物都不成能为这本书压轴出现的人物。为何最不务正业的人成为这部巨作的压轴人物?

你或许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你绝对听说过唐伯虎。1498年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进京赶考,途中结识了同去参考的富家子弟徐径。这两位高富帅呆到一起,想低调都不行。他们一到京城就到处邀约达官显贵。两人玩得那是风流放荡,在一次酒局上,有人问他们今年的考题会是什么?这科举考试的试题怎么可能会猜得出来,结果死要面子非要猜一下,要是没猜中那多丢脸啊。谁知都被他们猜中了,科举的结果自然是他俩都上榜了。只是在那个派系林立的朝代,他们的“泄题事件”自然会成为各派系斗争的导火索,开始争斗不休,最后把弘治皇帝给激恼了。把这些争斗的人都给免职了。为了平息风波在未给唐徐辩论的机会,便削除了他们的仕籍,终生不得参加科举。徐泾愤慨不已,“自已凭本事考试,居然落此下场”。他气冲冲地回到家里告诉几个儿子:我不再逼你们参加科举了,你们爱考不考。这句话也成为了徐家的家训。到了他的曾孙徐有勉处更是被发扬光大。徐有勉只喜欢游山玩水,对科举功名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一次,有两个高官前来拜访。徐有勉听闻风声,便赶紧遛跑,驾上一个小舟到太湖游玩去了。后来徐有勉生得一子,取名徐弘祖。徐弘祖也就是后来的徐霞客。他天资聪明酷爱读书,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只喜欢读历史、地理和游记。有一次先生问学生们的志向,别人都说要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只有徐弘祖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幕苍梧。”先生生气得胡子直抖:“朽木不可雕也。”徐弘祖就是喜欢朝碧海暮苍梧。在那个把考取功名当成唯一正途的时代,其他的一切都是不务正业。有的朋友劝徐有勉好好管管自已的儿子,但是徐有勉却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他认为只要孩子不犯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亲难得可贵的胸襟和卓识,造就了徐霞客传奇的一生。有一次,徐弘祖探险受困,三天未归,家仆们都急坏了。待弘祖归来,家仆纷纷央求:“可别再这样了。”可徐有勉却大笑说:“儿啊,你太像老子了。你眉宇间有烟霞之气,我看啊,你是烟霞之客,以后应当壮游四方。”从此,徐弘祖便叫了徐霞客。

在徐霞客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从此真的决定放弃科举,想去访名山大川。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有点放不下,父亲走了,自已怎能丢下母亲不管。古代圣人也说过:“父母在,不远游。”知子者,非母也。一眼就看穿了儿子的心思。徐母对儿子说:“男儿志在四方,你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怎么能因为我而无所作为呢”得到母亲的支持,他从此踏上了自已的寻梦之旅。他与母亲约定,春草初萌时出发,在秋叶染霜时归来。徐家此时已家道中落,没有带仆人,也没有太多盘缠让他带上路了,就这样他孤身一人开始云游,那一年他二十二岁。

那时的游玩不像现在有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自已的一双脚。旅途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除了面对风餐露宿的生活,艰难险阻的道路,有时还要面对残忍的强盗。就这样徐霞客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大明十三省,全部走遍。东至浙江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腾冲,南至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你听说过的,他去过。你没听说过的,他也去过。

崇祯九年,五十岁的徐霞客选择再次出游,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游,尽管他自己当时并没有这样想。而这段旅程,也因为一个法号“静闻”的僧人的加入,变成了一段生死之旅。静闻,南京迎福寺僧,禅诵近二十年,甚是虔诚,刺血书成《法华经》一部,欲奉于鸡足山迦叶道场。他听说徐霞客去过鸡足山,遂找到徐,要与其为伴,同往鸡足山。徐霞客答应了静闻。一路上,俩人“晓共云关暮共龛”,相得甚欢。这本来应该是一段颇为愉快的旅程。然而命运无常,第二年初春,二人在湖南湘江遭遇盗贼,静闻舍身向盗贼乞求,保住了佛经和徐霞客的重要书籍、文稿,他自己也因此负了伤。到达广西后,静闻受伤的身体虚弱不堪,没过多久,就圆寂了。

火化掉静闻的尸身,带着静闻的骨殖和他刺血书成的经书,徐霞客继续上路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盘缠,前方困难重重。本应该停下来或中途折返,但他没有。“分袂未几,遂成永诀”,他心中甚是悲伤。为了逝者的遗愿和自己的承诺,他独自按照原定路线,继续走了下去。

他翻越广西的十万大山,进入四川,登峨眉山,涉岷江、澜沧江、丽江,过西双版纳。茫茫千山万水,沉沉万绪千思,终于到达了鸡足山。

“到了,我们到了。”迦叶寺里,他奉上静闻的经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古刹众僧为静闻诵经超度、树碑纪念。在鸡足山,徐霞客病了,但他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继续前行。既然已经到了这儿,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他又行进了约半年时间,翻越了昆仑山,游历了几个月后,他再次病倒。长期的旅途生活几乎燃尽了他所有的精力,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他被当地人护送着踏上了归途。回家没多久,徐霞客于崇祯十四年病重逝世,年五十四岁。

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压轴出场的人物,明朝后人编写的《徐霞客游记》中的一段话就是答案。这段话是这样写的: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那一天,山下的我们,正奔忙着追逐安于富贵与功名。但徐霞客却坐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大雪融化声。山下,灯火,喧嚣成海。徐霞客却端坐山顶,不作一语。他举头眺望星空,身心俱澄澈。

他用遵从自己的内心活成了自已的样子,这或许就是生命最真实的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霞客:最游手好闲的人却成了明朝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