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你在我的生活中投下了什么?

李敖先生3月18日升入天堂,那时我正在看《萧翁谈乐》——萧伯纳音乐散文评论选。

于是两位文学巨匠在我有点杂乱的脑子相遇了。

说不定两位会惺惺相惜,他们都善于向权威说不,都是勇敢的战斗者。

我对他们说,两位大师来个合影吧。

萧伯纳先生说:“NO,今天的主角是李敖先生。我去那边想想如何评论瓦格纳的新歌剧《漂泊的荷兰人》。”

哎,我是说您识趣呢还是不给面子呢,萧翁?


李敖先生,我差不多是高中时才知道。不记得是在哪本杂志上看到他的名言,

——“五十年以来,五百年以后,中国白话散文写得最好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苦闷迷茫的高中女生,当时就被这种气势给震住了。OMG,太帅啦!

崇拜他!马上,立刻,NOW!

其实不知道他写的啥,也没了解他在和谁斗争,更不懂得政治和文学。

我只看见李敖的自信、狂妄,就特别喜欢。

好像看到一座很高的高山,脱口惊叹:“哇,好高呀!”

然而,我并没有关心为什么会这么高,是什么造就了它的高度。也不想去爬这座高山。

不久,正处于暧昧状态的男生借给我李敖先生的书——《上山上山爱》。

放学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我立刻躺在床上翻阅。

看完后,感觉好羞。比琼瑶的言情小说更露骨,不唯美,还涉及了乱伦。

扉页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清者阅之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

难道是我太浑浊了?

这个男生为什么要借给我这本书?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难道是在检验我的清浊?我该怎样做?怎么办?怎么办?

还书的时候,我迷之微笑地说:“这本书看不懂,感觉莫名其妙。”

暧昧男生也报以迷之微笑。

后来我们就不再暧昧,不再相见。


大三时,在图书馆借到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教室里端端正正地看完。

与之前的《上山上山爱》相比,生发出天壤之别的感觉。李敖先生确实了不起。

生死、鬼神、僧俗、出入、适隐、朝野、家国、君臣……

想想这些严肃而深刻的章节主题;

康有为、谭嗣同、佘法师、大刀王五、梁启超……

想想这些浩然正气的大人物;

他们要凭一己之力逆转乾坤!

他们那瀑布般壮观的灵魂,让我的天地为之旋转!

抱着书回到寝室,给好姐妹们推荐。

“我今天看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真是本好书!非常值得我们大学生看!”

她们随便应和了两句,埋头做自己的事。

在我们614,另外三位同学一个要出国,一个要考研,一个在找工作,似乎对看一本好书没有太大的热情。

只有我,天天睡懒觉,找书看, 不务正业。

可惜啊,《北京法源寺》带来的震动很快就烟消云散,我一如既往,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大学生活的最后时光。

至今愤恨着自己,没有抓住那个机遇。

后来就不看李敖的书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但是他上娱乐节目《康熙来了》。我们几个一起看他与小S的嬉笑怒骂、有心的调侃,还有他的小女友很羞涩的样子。

原来李敖先生也关心娱乐圈,和我们大学生一样嘛,多可爱。


工作后不时去唱KTV,我会点一首《只爱一点点》,对唱情歌,我却一个人唱完。

这首歌的歌词是李敖先生的小诗《只爱那么多》。

我喜欢这首歌,觉得它诠释了自己当时暗恋某人的心态与行为。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亲爱的,我就这样悄悄地爱你,偷看你一眼。不让你知道。

是不是用情很深?我沉醉在自己营造的浪漫感觉里。

李敖先生却说:“我用类似登徒子的玩世态度,洒脱地处理了爱情的乱丝。

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

一旦扯到,除了快乐,没有别的,也不该有别的。

只在快乐上有远近深浅,绝不在痛苦上有死去活来,这才是最该有的智者之爱。”

你瞧瞧,这理解差距!大师与庸人的差距到底有多长?

最后,我的一个人的暗恋也无疾而终。


如今,这个让我崇拜的人,走了。属于他的江湖也一同逝去。

他走之前愿意和家人、朋友、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

再没有斗士般的昂扬姿态,只有繁华落尽、前嫌尽释地优雅转身。

我不曾为他叹息,哪怕一点点,他不需要,我也没有资格。

回顾他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时刻,有一点想要感谢他。

李敖先生,我们彼此的生活从无交集,您的精神却无意中给我投下缕缕阳光。

希望您一路走好,在另一个江湖风云再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敖,你在我的生活中投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