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3:首都医科大学

1、大学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京港大学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和1所附属卫生学校,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5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开办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


2、大学历史

学校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

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

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

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

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3、师生组成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06人,其中研究生5457人,本科生6093人,高专高职生1239人,留学生717人;成教生3176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0678人(校本部1572人,附属医院39106人),其中有院士6人;正高职称2678人,副高职称4353人;教授914人,副教授1300人;博士生导师795人,硕士生导师1172人。



4、强势学科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公共卫生与语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儿科学、神经病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科学(消化系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急诊学、临床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络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神志病学;


5、就业情况

2020届886 名本科生(不含留学生、长学制学生与港澳台学生)考研324 人,出国 22 人,就业 275 人,待就业 265 人。由于三级甲等医院入职学历门槛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不就业的人数增加。截至同年 8 月 31 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70.09%,签约率达到 67.95%,8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医药卫生行业。


6、升学流向

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本校(74.96%),其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3.92%)。

出国(境),主要集中在美国(33.80%),其次是英国(19.72%)和澳大利亚(14.08%)。


7、毕业薪酬

专科生平均年薪为8.24万元,

本科生平均年薪为10.64万 元,

硕士生平均年薪为13.75万元,

博士生平均年薪为14.32万元。


8、转专业

    本专科学生,学生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可以提出校内转专业申请:确有拟转入某专业兴趣和专长,更适合拟转入专业的学习;入学考试科目与拟转入专业一致,且高考成绩不低于录取当年转入专业在当地的平均录取分数(当年当地必须有转入专业招生计划);在校期间无任何不及格课程且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港澳台学生转专业,需要转入专业在录取当年有招生计划,且学生符合转入专业的招生条件。所有转移手续办理完毕者不得再回转。

本专科学生,新生可于入校报到2周内提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转入同年级学习;一年级学生可于第 2 学年开学后第 1 周内提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随下一年级学生学习;二年级及以上各专业原则上不再接受转专业申请。学生在校期间只允许申请 1 次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本科长学制专业不接受转入申请。


研究生在学期间如因导师变动、健康状况变化或学校专业调整等原因需要调整培养专业的,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研究生转专业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因培养专业调整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需要在转专业申请批准后1周内办理延长学习年限手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术学位型研究生不可转入专业学位型。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研究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9、录取

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在河北省物理组合有招生计划,历史组合暂无招生计划。

2021年河北省物理组各专业投档最低分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学3: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