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年

今天在书上看到一个特别的概念---“第二中年”。一般认为的中年大概是四十岁到退休这段时间。文中提到首个中年结束的标准是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孩子开始上大学。随之而来的“第二中年”是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人将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第二中年”,让我们去实现一些有激励性的目标,或者说是以前觉得不可能的梦想。

文中提到的苏珊·杰佛士是畅销书《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的作者。她将近40岁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写作的职业生涯。直到中年以后,她的婚姻遇上了麻烦。即使当时她已经获得了心理学博士的学位,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依然无法让她摆脱失落痛苦的境遇。

好在作为一个对自己非常有要求的人。在过去的十年间,她一直是“进修狂”。除了在自己心理学专业上的学习。她还抽空研习东方哲学,参加各种心灵成长的进修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她学会了如何摆脱自我的“受害者心态”,为自己经历的人生承担责任。战胜恐惧,把自己从最坏的状态转变为最好的状态。

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找到一家社会研究学院,提出想在那里开设一个有关恐惧的心理课程,没想到提议被顺利通过。于是她有机会在那里上了12周的课程。在讲课过程中,她把自己多年学会与恐惧相处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并且得到了认同,帮助很多人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苏珊用她所教授课程的讲义写了一本书。起初这本书遭到了十多家出版社的拒绝。她甚至还收到非常刻薄的拒绝信。即便如此,她并没有放弃写作的梦想,而是把退稿暂时锁进了抽屉,开始为杂志社撰写文章。三年以后,她再次投出了当年的手稿。此时她相信,让大家分享自己经验的时机已成熟。

果然,她成功了!这本书如今已经卖出了数百万册,在一百多个国家,超过35种语言的译本。而且她已经创作了另外17本畅销书籍。被伦敦《泰晤士报》称为“自助女王”。许多读者都因为这本书拯救了他们的人生。苏珊也终于成为,她一直想成为的“作家”。

“中年”,在很多时候可能被认为是个不好的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是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纪。已经没有青春可以挥霍,又没有老年人的悠闲自得。“中年危机”“油腻”这些词,是我们无法躲避的现实。不过今天这个“第二中年”的说法却让我有很多思考。

作为人生中各方面条件最成熟的年龄段。我们其实拥有许多资源,只是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捆绑着,庸庸碌碌随波逐流。然而,人生并不是一首反复单循环的音乐,它应该有更多的调性。或者至少试一试,换一种乐器演奏。也许我们就会听到不一样的风格,或者尝试过才知道什么才真正适合自己。

“第二中年”,让我们去寻找新的可能。而这个寻找的过程。也许会让我们对生活多了一份热情。仔细想想,有什么事自己曾经想做,但没有机会做的。现在开始尝试学习,积累,加以时日,说不定就水到渠成了。

中年以后,孩子渐渐长大。学会放手,让他们独立。也给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花一点心思,跳出例行公事的生活轨迹。也许,崭新的人生正在开启。

索菲亚·罗兰曾说过“有一种年轻的源泉:那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聪明才智,以及你带给自己及所爱的人,生活之中的创造力。只有当你学会如何挖掘这种源泉时,你才真正的打败年龄。”我相信,唯有在追求和努力中,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

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第二中年”。希望自己在慢慢变“陈年”的过程中,拥有多一点的味道。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