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丨衣食住行那些事儿

最近发的文章《到了印度才知道有一种感觉叫做原地毁三观》,截至目前刷出了28万+阅读。有人留言说,印度那么可怕,都不敢去了。也有人说,印度虽然奇葩,但还是很想去亲眼看看。

关于印度,我写过好几篇文章,单单把我们所经历的culture shock集合在了《原地毁三观》的那一篇里头。我们曾拜倒在印度人清奇的脑回路里,也感动在他们炽热的善心里;我们曾惊呆在污迹斑斑的大马路上,也沉醉在巧夺天工的宫殿古堡里。

有人问,去印度旅行到底吃的惯住的好吗?今天就来说一说我们在印度衣食住行的那些事儿。

11月底是印度的冬天,也是最适合去印度旅行的时候——夏天可能会热到昏厥。即便是冬天,衣服也无须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白日里薄薄的一件长袖单衣足够,冷了就把开衫套在外头。有时候执着地想穿美美的长裙去拍照,就悄悄地把牛仔裤也套在里头。只有偶尔一两个晚上寒风袭袭,如果正巧在屋顶餐厅用餐,那得裹上店家提供的毛毯。

去印度,一定要买一身沙丽,街边小店就有。我记得曾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在印度买东西千万别想得便宜,不被人宰就很不错了。我是鼓足了勇气走进这家沙丽店的。每位顾客都有专门的导购,告诉他想要的颜色,他们便手脚麻利地抖开好几种花色地布匹让你选——其实印度沙丽就是一块长长的布匹,用不同的方式缠绕,便会在身上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我不会裹沙丽,便央求导购教我。我这才知道,穿沙丽前在腰间先绑上水桶似的宽松衬裙,缠绕布匹的边缘塞入衬裙和腰的中间固定,走路的时候我永远会担心扎在腰间的布匹下一秒就掉下去。但幸运的是,这竟然是一家明码标价的沙丽店,竟然避免了一场厮杀,就轻易以8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我喜欢的款式,于是有了泰姬陵前身穿沙丽的那一场凝望。

印度的街边小摊,我们唯一敢买的是新鲜椰子。现开现喝,喝完了还能帮你把椰肉剐出来。

在路边摊总能见到花花绿绿的瓶子,被摇晃混合着调出各种不同的饮料,大家就站在路边一口喝完,空杯子立刻物归原主。

通常,我们都在卫生状况良好的餐厅或连锁店吃饭。餐厅的店员们戴着手套和头罩,是我们决定走进去的重要指标。假如看见餐厅里已经落座着不少西方游客,那就大可以放心地走进去。

印度餐是十分合我胃口的,玛沙拉和咖喱是主旋律,有时搭配一份烤肉也是不错的。

第一次看见MoMo的时候是在综合体里的一家小店,外形像是小笼包,但馅儿却是巧克力。点了一份,惊人的好吃!想象满嘴的小笼包鲜汤,换成香甜丝滑的浓香巧克力,一口下去都顾不得去擦那一圈粘稠的胡子。

后来我们还遇上了素食MoMo,薄薄的皮儿裹着满满一肚子蔬菜馅儿,也成了我的最爱。

《摔跤吧,爸爸》里的炸小球,我们在路边摊看到好几回都没敢品尝,最后终于在一家小吃连锁店找着了。上了桌,却不会吃,只好找服务员小哥哥来教学。原来要把空心小球敲出个洞,把馅儿和红色绿色的汁儿都舀进去,一口闷。

超大的卷饼也是一大特色,比脸大的根本不算什么,这饼大起来能让一家人围着它一块儿吃。

在印度我爱上了玛莎拉茶,并且把它的配方带回了中国:牛奶里头放上玛莎拉茶叶、红糖、八角、肉桂、丁香、豆蔻、生姜一块儿煮,熬的浓郁香甜。但是印度无论在哪儿,玛莎拉茶总是一小杯一小杯的上,喝上三口就喝到了杯底儿,怎么都喝不过瘾,所以回到中国用大锅煮,一次喝上两大杯!

一套完整的印度餐有他自己的特色,餐前沙拉永远是全生的蔬菜,生番茄,生洋葱,生黄瓜——不加任何酱料。假如你点了一碗番茄汤,真的就是一碗生番茄榨汁出来的汤。餐后总有一盘小茴香解口气,我从来没有这样的脑洞,能想到把小茴香当口香糖吃,效果还真的差不多。

印度也有好些精致、干净、有情调的小店,通常都在小楼的楼上或屋顶。在瓦拉纳西的这一家就很合我意,透过窗户就能看见恒河,但点单需要自己亲手写。

记得在城堡对面的一家屋顶餐厅,我在菜单上见到了一份中国配方。有趣的灵魂走到哪儿都闲不下来,连吃饭都忍不住亲自下厨,还要留一份菜单给身后的同胞们。

我觉得首都新德里才是电视剧上那些印度阔太太们居住的地方,餐厅也精致到极点,当然价钱也一飞冲天。在其他城市折合人民币三四十元的一餐饭,跑到新德里的综合体里点上两份日料就超过人民币200元,而且还没填饱肚子。都说印度贫富差距大,首都富人们的一顿饭能抵上穷人们好几个月的餐食。

去印度之前我曾读过一篇游记,推荐大家去体验一下睡在露天屋顶的感觉,但我始终没敢这么做。

第1天抵达加尔格达的那晚,入住经历就已经让人很无奈了,但有趣的是,房间门的背面贴着一张医生的电话表,桌上还放着一张十分详细的入住注意事项,不,确切的说是警告事项——不准让访客进屋,不准偷拿房间的东西,离开房间必须关灯,在床上吃东西一定要垫着以防食物弄脏床单——可床单本来就脏得非用隔脏睡袋不可。

在瓦拉纳西的房间里,一进门便看到了Apple公司设计的镜子,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未来科技感:

而在克久拉霍更是见识到了一种既能蹲又能坐的马桶,不上图你能想象吗?

住的多了,我发现无论在哪,旅店浴室的地上一定会放一个桶,桶上挂着一个配套的小舀子。有一天我终于抓住机会问服务生,这个桶是干什么用的?“洗澡用的。”“不是有花洒吗?”“是的,但没有花洒之前,印度人一直是用桶来洗澡的,印度人用不惯花洒。”我想起在恒河边,人们确实一人拎着一只桶,舀起河水往身上倒,圣水是不可以从花洒里出来的。

即便是精挑细选,在印度也会偶尔碰上一两家不太干净的民宿,但更多的民宿是十分有特色的。记得在阿格拉住的那一晚,天台的霓虹灯把整个房子照的像个精致小别墅,我们就住在带阁楼的那个房间,楼下便是个明净的公共休息室,青旅的味道。透过休息室的玻璃窗能看到猴子们在天台的栏杆上走来走去,吃掉了种植的花草,人们也并不介意。但令我惊讶的是,做清洁的工人们竟然是跪在地上,用双手抓布抹地板的,让人看得不自在。

在焦特普尔入住的这家民宿,算得上是整个印度行程中最有特色的一家了。整个调调就好像是一个小古堡,装饰物也是印度特有的乐器和照片。

我们特地挑选了一间屋顶特别高的房间,走进去就像是置身于印度的街景之中,高处甚至有一圈小走廊,能走上去俯瞰大床。

民宿的顶楼有一家餐厅,不仅炒面好吃,还能直接看到梅兰加尔古堡,好风光也是尽收眼底。

在杰瑟伊尔梅尔入住的民宿,可能是我在印度住过最宽敞的房间了,大大的飘窗深得我心,忍不住在那拍了一组写真照。整个民宿布置得也很可心,服务一流,临走的时候前台还赠送了两件小礼物,在那个人人都只想方设法骗钱的地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首都新德里的民宿就比较像公寓了,土豪小老板把自家的一整栋楼都装修成了统一风格的公寓房,有长租也有短租,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印度的旅舍里见到了微波炉、咖啡机,比起别的地方现代了不止一点点。

这样的住宿条件,平均花销大致折合人民币200出头一晚。

在印度出行,最让我感到不适应的就是男女分开安检。无论是在机场还是景区,凡是需要安检的地方都有女性专门通道,女性安检需要通过专门的用布遮挡的小隔间。而我从来都记不住要到女性专用的那一边去排队,总是混在男人队伍里还浑然不觉。

印度的路大多数都是坑坑洼洼的,在加尔各答,我们正巧走过了一段正在修的小路,男人们造路,女人们便帮忙搬运石头——她们把石头放在篮筐里,把筐顶在头上。

而在印度坐火车,我从来都没有搞清楚状况,被逼得跳火车的经历大家也都知道了。印度的火车站总是人很多,尤其当深夜到达的时候,发现火车站的地上睡满了人。印度人从不会等车完全停下才上下火车,印度火车从来不关门,一旦进站,便有人矫健地跳上火车,而我们却还在研究到底应该上哪一节车厢才对。

在印度,我承认我怂了,我们乘坐的基本都是一等或二等舱。一等舱卧铺长什么样?其实真的还不错,4人一个包间,铺位是一张可以折叠的沙发床,有专人为你换被单,也能为你买饭上车,但餐食真的味同嚼蜡。

一等座的车厢看着也不错,但细看座位还是污迹斑斑的。

二等卧铺是6人一间,卫生状况就没一等卧铺那么好了,负责换被单的小哥也不怎么出现了,长一段时间只能忍受与发黄发黑或是夹杂着垃圾的被单毛巾坐在一起。但印度人从不在意这些,火车上提供的那块早已失去了本色的白毛巾,他们真的毫不犹豫地拿来擦脸。

火车都是带厕所的,厕所也还算干净,至少在一等二等车厢是这样。

在印度出行最便利的是突突车。突突车虽小,但能塞的人和东西可不少。在到达斋普尔那一天,一辆小出租车装下了三个人加两个大箱子。

Incredible India会从很多小细节展现出它的神奇之处,比如我们想找ATM机取钱的时候,最终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又比如路上遇见结婚的新郎官,整张脸被花遮得严严实实,活像是个新娘子。

关于印度,我写了好几篇故事,却没有一篇能写出它真正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度旅行丨衣食住行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