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均以惨败告终,国内烽火遍地,隋朝二世而亡。
唐初,经济凋敝,民生艰难,统治者不得不与之修好。
高句丽虽然获胜,同样损失惨重,因此不敢轻易挑事,为了防范唐军,国王高成还在辽东修建了一条千里长城。
这样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
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休养生息,相继灭掉了东突厥、吐谷浑,征服了西域。
李世民
于是,李世民将目光对准了东北的高句丽,他要亲自征服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国。
一、九瀛大定,唯此一隅
公元642年,高句丽国内发生内乱,宰相渊盖苏文杀死了高成,立高藏为王,自己则掌握了几乎所有实权。
次年,新罗来到大唐哭诉,百济和高句丽夺走他们40多座城,求天可汗做主。
李世民没有马上出兵,而是派司农寺丞相里玄奖(是玄奖不是玄奘!)警告一下。
渊盖苏文不是一般人,狡辩说那片土地自古以来属于高句丽。玄奖当初怼了回去:辽东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尔等为何窃据至今?
这就聊不下去了,相里玄奖只好返回长安。
高句丽服饰
文的不行,就来武的。
李世民一声令下,就集结了十万唐军,数万突厥军、契丹军。营州都督张俭率领幽州、营州兵马先行,刺探军情。
安排好国内的事以后,李世民不顾劝阻,开始了御驾亲征。
他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没有上过战场,御驾亲征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深谋远虑----他要灭掉这个隋炀帝想灭但没有灭的国家,压服国内的门阀。
十万大军兵分两路:
水路:张亮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兵马四万,战舰五百,从莱州渡海直抵卑沙城(今大连)。
陆路:李世民本人带领六万步、骑兵从幽州出发,进军辽东。
大战,一触即发。
二、进军辽东
作为先锋,李绩克服了崎岖泥泞的道路,抵达柳城(今辽宁朝阳市)附近。在他面前的,是宽二百里、长一千里的沼泽地带,过了沼泽,还有高句丽人修筑的千里长城。
柳城(今辽宁朝阳市)
如果正面攻打,即使通过沼泽,也要面对以逸待劳的高军;如果绕过去,就要耗费大量粮草,后勤怕是供应不上。
李绩毕竟是名将,他想出了办法:先是虚张声势,做出渡过辽泽,攻打怀远镇的架势。待敌人信以为真,将主力调往怀远时,他向北急行军四百里,拿下了通定城(今新民)。
然后,渡过辽水,出其不意地拿下玄菟城(今抚顺)。几乎与此同时,张俭也斩首数千,拿下建安城(今营口)。
水路方面,张亮夜袭了卑沙城,俘虏八千男女老幼。高句丽人的防线,就这样被唐军撕开了一条大口子。
五月,李世民统领的大军赶了过来。为过辽泽,他命阎立德铺土作桥,让将士通过。见到浮在沼泽上的隋军尸骨,他要求尽可能收敛。
朕会给你们报仇的,他暗暗发誓。
“传朕命令,拆除浮桥,背水一战!”
就这样,士气高涨的唐军来到辽东城下。这座城,隋炀帝三次以百万大军攻打,都没有打下,还赔上了国运。
李世民搞得定吗?
三、战狼出击
唐军杀向辽东城时,高句丽也派出4万多步骑增援。作为前锋,李道宗和他们打起了遭遇战。
本来,唐军将士已经连续作战一个月,正需要休息。
唐军将领铠甲
但李道宗不这样想,力主主动出击。于是,李绩交给他四千骑兵,抵抗高军。战前,李绩说;"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鼓励他们奋勇杀敌。
面对区区十倍的敌人,大唐军人没有丝毫胆怯,反而嗷嗷叫冲了上去,真是所向披靡。从此,高军龟缩于城中,再不敢出战。
唐军主力到达,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李世民赶到辽东城下,像当年打王世充一样,又带着几百骑兵到前线侦查。
见士卒在负土填沟,累得大汗淋漓,他下马背起一麻袋土,倒进了沟里。很快,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大唐将士个个感发激奋,恨不得为皇帝陛下献出生命。
然而,辽东城毕竟是坚城,唐军一连攻打十二天,还是没有成功。
第十二天晚上,南风大作,尘土遮住了月亮。李世民挑选了数十名精兵,要他们爬上城楼。
这些勇士不负厚望,亲手点燃了西南角楼。猛烈的南风,让火迅速蔓延,城内守军彻底乱了。李世民再度发动猛攻,轻而易举得到了辽东城。
休整十天后,李世民杀向白岩城(今辽阳)。还没有赶到,接到了守将孙代音的降书。兵不血刃得到一城,李世民当然高兴,于是接受了请降。
没想到,赶到城下后,他发现孙代音居然是诈降。当场大怒,下令城破之日,纵兵抢掠,男人为奴,女人为娼。
攻城时,先锋阿史那思摩被箭射中,身受重伤。李世民当着将士的面,用嘴把淤血吸了出来。
军心由此大振,将士们再次不要命地冲了上去。此时,从乌骨城(令凤城)出发的一万高军即将赶到白岩城。契苾何力决定以命相报,领了八百骑兵就杀了过去。
一场大战下来,他的腰部被长矛刺中,眼见要一命呜呼。
幸好薛万备挺身而出,才救得他一条性命。想不到,契苾何力包扎完伤口,再次冲入敌阵,一通砍杀,把一万高军打得抱头鼠窜,再不敢救援白岩城。
回到军营,李世民心痛不已,亲自为其上药。
援军被打跑了,孙代音彻底绝望。没过两天,举城投降。
这回是真的。
李世民显示了强者的大度,收回了之前破城抢掠的话,改用府库的钱财赏赐有功将士,依旧让孙代音担任刺史。
又经过十天休整,唐军向安市城(今海城)进发。这是辽东最后一座坚城了。
四、安市城下
唐军达到安市城下次日,高延寿也率援军赶到了。
5万打15万,优势在我!冷笑一声,李世民对阿史那社尔交代:你领一千骑兵挑衅一下,只许败不许胜,切记!
阿史那社依计而行,假装战败。不久,唐营来了使者拜会高延寿,他“不小心”泄露了唐军粮草不济的“秘密”。
“唐易与耳!”抱着这样的心理,高延寿又往前走了30里。
得知敌人来了,李世民下令:两万人留守大营,防备偷袭,并布置好受降幕;李绩领兵一万五千布阵于西岭;长孙无忌带一万一千部队迂回到高军背后;他自己领兵四千,侧面袭击。
战鼓响起,总攻开始了。高延寿如梦初醒,准备抵抗,可惜为时已晚,手下人纷纷溃逃,再也组织不起来。
这一战,唐军斩首2万,高延寿不得不到唐军辕门前磕头谢罪。李世民得意至极: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
唐军士兵
然后,他给舅舅高士廉写了一封信,“朕为将如此,何如?”----快点夸夸朕。
但是人真的不能得意忘形,否则老天就要惩罚你。
按说没了援军,安市城转眼就能拿下。没想到打了几个月,城内军民还在顽强抵抗。
为了攻城,唐军想尽办法。为了守城,高军则是见招拆招。
唐军用冲车撞,高军就用木栅栏堵;唐军挖地道,高军挖深沟反制;唐军修筑土山,高军赶他们下山;唐军疲惫休息了,高军犒劳士兵搞夜袭,结果被战阵经验丰富的李世民堵截,丢下几十具尸体,逃回城中。
就这样,双方斗智斗勇,好不精彩。
天冷了,辽东的秋天到了,再打下去,后勤就成了大问题。见李世民舍不得撤兵,投降的高延寿建议放弃安市城,直取平壤。
长孙无忌从粮道的角度考虑,力劝班师。
即使晚班不情愿,李世民还是下令班师。临行前,赐给了安市城城主百匹绸缎,以示对其能力的嘉许。
这一战,唐军克十城,斩首四万,迁徙百姓七万,可谓战果辉煌。但没有灭掉高句丽,对李世民来说仍是不小的遗憾。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
消灭高句丽任务,落在了后继之君李治身上。
武则天与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