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背词app更强的记忆方法是“经常使用”,在垃圾时间积累2万词汇量

在每天等电梯、坐车、走路的“垃圾时间”里,伍教练都会掏出手机,打开词典app,将过去7天查过的生词复习一遍。就是简单地看看英文单词或者中文词汇,想想它在另一种语言的对应意思。

实测复习100个生词需要15分钟左右,200个生词需要30分钟左右——不需要强迫自己记住,没想起来的词汇马上点开看解释,所以很快。生词的数目代表着我最近一周的英语使用状况,100以下是没什么时间读原书,200以上是参加培训全程做translanguaging的高强度操作。

记忆术是怎样记单词的?

有很多记忆术(mnemonics)是用来记单词的,个人体验和专业研究都发现有效,然而记忆的信息量不大,只是“死记硬背”的技术改良。认知科学发现,记忆需要context,需要在有意思的语境中编码加工,最好能调动情绪,是大部分记忆术的基础机制。例如:

联想法。把要记的单词联系到比较有意思的概念上,像carpet(地毯)可视为car(小汽车)与pet(宠物)合成的,于是词义联想“我像爱宠物一样爱我的小汽车,因而在车中铺上豪华地毯”。

图示法。1985年Scruggs等的研究让被试记忆pyrite n. [矿物] 黄铁矿,硬度6,黄色,用于制酸。为了记住这些矿物学信息,研究人员制作了一张图画:一个馅饼(pie)底下有几根sticks(对应peg words记忆序列six for sticks)支撑,上面正在浇酸液。跟对照组比较,使用图示法的孩子回忆得更好,记忆保存时间更长久。

关键词法。1975年的研究(Atkinson, 1975) 让被试记忆单词viaduct (n. 高架桥),分3个步骤:

1是重新编码,将不熟悉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且熟悉的关键词概念(duck),听起来就像是要记忆的对象(viaduct);

2是建立联系,关键词与记忆对象要有互动的故事情节,viaduct是桥,可以想象duck摇摇摆摆地在桥上走过,或者在桥下游过;

3是系统检索,让被试能够想起记忆对象的意思,看到生词viaduct联想到关键词duck,浮现鸭子过桥的场景,于是知道“桥”。


记忆术的信息处理量偏小

只是记忆少量信息,例如几种矿物,记忆术无疑是有效的。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用联想等方法记古诗古文、电话号码之类。伍教练并不排斥记忆术,现在自学日语的入门知识(平/片假名50音图的发音和书写、最常用的100个基础词汇等)就用app进行,也会按照日本网红Risa的视频中的联想方法记忆。

但是我们要记的东西可能很多,甚至无穷多。譬如,世界上的矿物至少100多种,也许常见的石英、水晶等还有人制作辅助记忆的图画,但叶腊石、电气石、方解石呢?一种语言的词汇量就更多了,对于电脑来说不算什么,内容最浩瀚的《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OED2)电子版也就不到一个G,但相对于大脑来说几乎是无限的,例如最微型的英语小词典也很难让正常人背下来。

要为这些信息做记忆术材料,要不自己挖空心思联想、画草图,要不交给砖家搞,由背词app的专业团队做材料——于是记忆术便实现了产业化,最后成本也要摊到用户头上。

现在大行其道的背词app可以为生词创设句子、图片甚至音视频的语境辅助记忆,但整体数量有限。也许未来技术越来越好,背词app、词典app能做到为几十万英语词汇做记忆辅助材料,但很多高级、抽象的词汇未必能做好,例如a white war(没有硝烟的战争)怎么做?况且,能接触到那些词的人一般不需要专门记单词。

背词app的效果好吗?有多少用户在testyourvocab上测得的词汇量能超过1万?我孤陋寡闻还没见到过,欢迎使用记忆术背词的朋友留言探讨。我看到词汇量1万、2万甚至更多的人大多有更好的方法,更加普遍适用、能批量处理信息的常规方法。


记海量信息最紧要舒舒服服

最好是“无感”记忆,成为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经历过就自然记住了。我家Tritium不到3岁就会听、会说viaduct这个词,因为我们出门经常要开车上广州的高架路系统,亲子聊天经常说到这个词,孩子直接建立了viaduct与实物的视觉、重力体感等联系,根本不需要联想到duck之类。关键词法不光需要额外编码,在检索效率上不高,而且记忆内容不准确——viaduct跟普通过河的桥很不一样哦。长此以往,Tritium就在生活体验中记住了大量词汇,且能运用自如。

退而求其次,主动进行记忆背诵,但操作很轻松,能够让你长年累月、日复一日进行,换言之不能要求“吃苦”“刻苦”“坚持”。西安交大英语老师、重度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李艳芝在英年早逝之前,每天3点起床背6个小时英语词典,动用词根、联想、绕口令、同义反义等11种记忆法,两年记忆22万单词。显然这对普通人来说是极其辛苦、无法坚持的,对身心健康也不好。

文章开头的背单词方法就是伍教练的“透析法”,仅仅利用日常“垃圾时间”短暂地把生词过一遍。表面上这是很简单的操作,利用词典app翻翻卡片便可,甚至用不上词典app自带的复习程序。但是,背的每一个词都是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过的——

读过。按照“50%自适应查词”原则从英文原著中隔一个查一个得到的生词,例如早上坐车复习hitch,我马上想起n.故障,这是我在Yahoo!上看到法新社报道北京大兴新机场开张的用词:“an immediate hitch when its maiden commercial flight -- an A380 superjumbo heading to the southern city of Guangzhou -- was delayed by nearly 30 minutes.”

说过。马陆的英语是diplopod,是周末带孩子爬山时看到这种脚比蜈蚣还多的长虫,我做了“即时逆透析”,查到这个词再跟孩子说,彼此就diplopod is going home讨论了好一会儿,不知不觉就记牢了。

听过。玩经典电脑游戏《侠盗猎车手5》的时候,道上的黑哥爱说holler me,于是我就记住了“大声叫喊”这个字表意思。实际上这相当于“有事call我”,这么有意思的江湖黑话,资深游戏玩家怎么可能学不会?

写过。看到一个恶狗撕咬小女孩的视频,发现是臭名昭著的牛头㹴,我就用“带评论转发”的方式愤然写了一条微博:A bull terrier? I saw one in a nearby pet shop for free adoption.小女孩很可怜,恶狗很可恶,我还发现家附近的宠物店居然有bull terrier免费领养,着实令人担心——这大大加深了我的印象。


我每天背单词并不是折磨自己,而是把过去7天的生活重温了一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历历在目,记忆效果相当好,敢说好过当今最好的背词app、最贵的词汇班精心设置的“语言情境”——我这是“100%纯天然”!


“使用级”记忆的质量与数量

在使用中记忆的效果优异,目前有不同的解释——

按照一些认知科学的理论,人的大脑记忆容量很大,但是不会什么都记住,只会选择性编码有意思的东西——最有意思的就是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的信息,也就是有用的东西。你让脑子背词典,它无法理解背来有什么鸟用,自然是背完就忘。你得把这些词汇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大脑才认为“有用”,于是才启动编码程序,建立神经联系、合成相关蛋白质,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20年的用英语经验告诉我,只有“使用级”才能实现了大量接触。记忆编码不光要有质量,还要有数量,所以任何背词app都有反复记忆的设置,有的还捣鼓出“记忆曲线”“黄金曲线”的噱头。其实日常使用语言就产生了最多的自然接触。每天坚持用背词app学习并且在朋友圈打卡,时间最多也就是1小时,而你只要一直用英语听说读写,就是不停地输入输出词汇,不经意间就“复习”了无数遍。

也许我和“背词高手”比赛在规定时间之内背100个指定的生词会输,但不限定范围和时间,长期下来我自信会是最终的赢家,目前testyourvocab上测出的2万+词汇量就是我的底气。更重要的是我不辛苦啊,更不想因为背单词而英年早逝!


References

ATKINSON, R. C. (1975). Mnemotechnic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0, 821-828

Scruggs, T. E., Mastropieri, M. A., Levin, J. R., & Gaffney, J. S. 1985. Facilitating the acquisition of science facts i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Amrican Educational Reseerarch Journal, 22, 575-586)



文/伍君仪,透析英语使用法创始人,

畅销书系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把你的词汇用起来!》作者,

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学语言发育方向硕士、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临床医学学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背词app更强的记忆方法是“经常使用”,在垃圾时间积累2万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