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换一种方式

还有个把月就要放暑假了,天气闷热至极。

下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早早地来到教室。有人刚刚从午休中醒来,舒展身体;有人拿出课本,准备上课用书。教室里一阵课前的嘈杂和忙碌。

我拿出教师的威严,站在讲台上犀利地环视着整个教室。猛然间看到一个男生光着膀子无动于衷。

这个男生留给我的印象并不好。他性格孤僻很少问问题,上课面无表情;我们之间鲜少眼神交流,即使有时候我故意盯着他期待他的回馈,他也无动于衷;布置的作业他也很少能保质保量完成;他的眼睛很大,看人时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孤傲和蔑视,极不友好。

在我看来,教室是上课学习的地方,是非常严肃而正式的场合。我平时不能容忍学生在课堂上说活,也不能容忍学生在课堂上吃零食……你怎么能在教室里光膀子,这又不是你家,也不是菜市场。

想到这里,我顿时火冒三丈。

“你,出去!”我用手指着这个男生。有些杂乱的教室霎时鸦雀无声,静极了。

“凭什么让我出去?”这个孩子也毫不示弱。我的权威受到挑战。

“你出不出去?你不出去我出去!只要你在这个教室里,我就不会进来上课!”我向他示威。全班8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这个男孩。

这次教学冲突以孩子的道歉平息。但从此之后,这个孩子与我之间再无任何交流,无论课上与课下,甚至我能感受到他对我深深地敌意。我丧失了他对我的信任。

这是我从教十年印象最深刻地一次师生冲突。尽管看起来当时维护了我的尊严,但事后我却非常后悔。事情一定要这样解决吗,有没有更好地解决办法,既维护了教学秩序,又不伤害孩子?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面对几十个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禀赋的孩子,很多时候无法预料下一刻会有什么样的突发状况,因此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这种教学智慧可能是组织能力、机变能力,也可能是沟通能力,或者是人格亲和力等等。但我觉得尽管这种种能力尽管都很重要,都不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发自真心的关爱。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我国先贤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和通行证。有爱的人就像冬日的暖阳,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

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这就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爱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严厉的爱像夏日骄阳,气焰热烈,威力逼人,恨铁不成钢;温和的爱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今的孩子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他们自出生就享受着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带来的便捷,对先进开放的思想耳濡目染,这群孩子更加追求人格的平等、个性的独立于自由。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给他们关爱,如何与孩子相处就成为师者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我身边有一位相当令人佩服的前辈。他性格温和,不急不躁。我亲眼见过一次他处罚违纪的学生:先把这些孩子叫到办公室询问详细情况,当这些孩子内心忐忑做好接受狂风暴雨准备的时候,这位老师给这几个孩子每人发了一颗棒棒糖。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但恰恰这位老师所带的班级学风最浓,纪律最好,师生关系最为融洽。

身边有这样一个榜样,我常常自问:为什么我也这么地爱这群孩子,我如此渴望他们的优秀与成功,却不能与孩子更和谐的相处,不能灵活面对突发的教学状况。看起来我缺乏的是教学经验教学智慧,其实我需要转变的是爱学生的方式。这些孩子需要的不只有爱,更有尊重。

尊重他们的家庭,尊重他们的成绩,尊重他们的优点,尊重他们的幼稚,尊重他们的缺点和失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放下自己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融入孩子中间,像对待朋友一样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

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印象极为深刻:“社会将你磨圆,是为了让你滚的更远。”看起来极其戏谑,却大有深意。世人对圆滑一词有深深的误解,我们常常认为圆滑就是狡猾,就是八面玲珑,其实所谓的圆滑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相处,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我们的脾气息了,不代表个性不在;我们的性格更温和了,但我们对教育的热爱依然不减。

只要对教育的热爱依然故我,只要拥有对学生的一腔赤诚。我们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更好地相处,彼此之间会更和谐,成绩一定会更辉煌。

如果是现在,我一定会轻轻地拍着那个孩子的肩膀温和的说:“孩子,上课了,快把衣服穿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换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