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拯救者心态?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其他父母打骂孩子,你就禁不住的上前和她说:打骂孩子是无益的。

有没有看到身边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你就控制不住地想告诉她:你…有问题,如果能改进就好了....

有没有因为自己学习某方面的知识,因而告诉或要求家人应该怎么做,因为:我学习过了,我知道这么做才是对的,我来帮助你改变的。


塔载布在《非对称风险》里有这么一句:

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人他错了,只有现实才能教育他。


所以,如何你很想帮助一个人,很想成为他人的拯救者,那么前提是这个人意识到了自己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如果他自己没有意识到,那么你说再多,你帮助的意愿再强烈,也是无济于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拯救者心态的倾向,多多少少都会有。只要想想如果看到某个孩子摔倒在地上,你会不会有想去扶她一把的冲动就知道了。

什么是拯救者心态呢?我有这个能力,我可以帮助到他人,而且我愿意去帮助他人。

为什么我们都有拯救者心态呢?因为我们都有给予、被看见、被欣赏的需要,这是人类共通的需要。

我们是否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位拯救者呢?这就由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来决定的,价值观又是基于自己的选择: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来决定的。社会的进步、道德层面的推动,很大程度不就是由激进的拯救者——少数主导派推进的吗!

革命,毫无疑问是由偏执的少数派推动的,整个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在经济还是道德层面上,都源于一小部分人的推动。


以前,一直以为做一个拯救者没毛病,至少自己的发心是想帮助他人。

今天和小伙伴们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有时候,别人根本不需要一个拯救者,但你偏偏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解救众生的救世主,让人感觉居高临下,让人近而远之。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描述得太像了,也确信我就是撞过这类南墙的人。

我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当时的发心是什么:是觉得自己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所以来告诉你:你做错了,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还是:我是想帮你,你试试转变一下,你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好像两者有,已经分不清哪个成份占比更多一些了。或许前者更多一些吧,但至少让对方感受到了不舒服,不然就没有“南墙”一说了。


当我看到塔勒布这句:

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人他错了,只有现实才能教育他。


我就不纠结了,不管我的发心如何,这都不是关键。更关键的是:对方有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想要寻求改变!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发心不重要。我自己也要不断觉察自己的发心,才能更好的找到令对方舒服的方式,恰当的给一点提示(提醒),就像给不断转动的轮子刹一下车一样,如果对方执意还是不肯停下,那我们也不用太过于期待最终的结果。因为承担风险的责任始终在对方身上,并不会因为对方的不接受,而把风险转移到我自己身上。所以,我还要这么执念于那个结果又何苦呢?


作为拯救者,我们什么时候最执念呢?

就是对待自己的至亲时,如对待自己的孩子问题上,父母总认为自己是那个可以拯救孩子一切问题的拯救者。

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经历比孩子多、看过的人多、做过的选择更多,所以会给出更为正确的答案。但这答案是否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呢?是否是基于孩子的角度做出的选择呢?是否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呢?

父母的潜台词经常是:我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我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付出所有了,熊孩子还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还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付出那么多难道就都白做了。所以气不打一处来,就想用强制力的方式中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可是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我们每个人最终只能对自己的人生承担风险,哪怕父母也不能帮你承担人生中所有的后果,即便父母能帮助你解决物质自由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你精神自由的问题。父母更多的时候,就像镜子看见和照见孩子的需要、行为,可以客观描述自己的观察,但不评判不纠结,就不会痛苦,和孩子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所以,我们不能成为任何人的拯救者,只能成为自己的拯救者,当我们成为自己的拯救者后,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力量和余力拯救这个世界,最终影响他人和推进社会进步几乎是自然而然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否有拯救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