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森》:写在水上的句子

电影《帕特森》是一部典型的文艺片,讲述的是公交车司机帕特森一个星期的生活。帕特森的生活简单而平凡,甚至可以说单调,但是他却每天在日常的琐碎中撰写诗歌:当他开着公交车沿着同一条路线穿过城市,城市的风景在挡风玻璃上幻化作了他脑海中的诗句,他也喜欢倾听着乘客们的只言片语,再将所见所闻用诗歌的语言写进自己的诗歌笔记本。

帕特森虽然是一位司机,却具备一种沉静内敛的哲人气质。在他的眼中,生活中的各种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被看作诗歌的一部分,每天吃过晚饭,帕特森会出门遛狗,他会在熟悉的酒吧小坐片刻,喝上一杯啤酒,同人们聊上两句,无论是自己也好,别人也罢,生活总是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而他只是这一切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与安静细腻的帕特森相比,帕特森的太太劳拉是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每天脑袋里都闪现着五花八门的古怪念头,她在窗帘、墙壁甚至自己的衣服上画各种黑白图腾,劳拉会烘焙糕点上街售卖,也会突发奇想抱起吉他要当歌手,劳拉对于做饭并不用心,但帕特森除了轻轻皱眉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再好的女人也总是有缺点的,就好像是好日子和坏日子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一样。

劳拉再三的劝说帕特森将诗集出版,帕特森却总是一拖再拖。有一天,帕特森和劳拉外出就餐,帕特森将写作诗歌的笔记本随手放在了沙发上,当他们回到家里,却惊讶地发现宠物狗竟将帕特森的诗歌笔记本撕成了碎片,帕特森多年来撰写的所有诗歌就此毁于一旦,望着满屋的碎纸片,帕特森伤心至极,劳拉也懊恼不已。但是为了安慰劳拉,帕特森故作轻描淡写地说:it is just words on the water。但如果诗歌只是写在水上的句子,一切都会稍纵即逝,诗歌终究只是徒劳,那么帕特森创作诗歌的意义何在呢?

失去了诗集的帕特森帕独自在街头漫步,苦苦思索着写诗的意义,当他坐在河岸边发呆的时候,很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日本来的诗人,日本诗人说他来这里是因为喜欢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诗歌,而这里正是威廉姆斯的故乡。帕特森惊喜地说他也很喜欢威廉姆斯的诗歌,两人一见如故越聊越开心。

帕特森对威廉姆斯的喜爱其实也代表了导演吉姆·贾木许个人对威廉姆斯的喜爱:“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一个重要的诗歌主张是“要事物,不要概念”。通俗点概括,他的创作特点包括有:坚持使用口语,把写诗当成说话,惯用松散短句,意象描述简明清晰,反对繁冗复杂的用词,抵制晦涩的象征体系。正是因为贾导对诗人的推崇备至,这部诗电影自然也会不可避免地沾染到类似气质,比如对日常的高度关注,冷眼旁观而又自得其乐的姿态。”由此可见 威廉姆斯的诗学和美学观念在影片中是始终如一的。

离别前,日本诗人送给了帕特森一个空白的本子,意味深长地说道:sometime,empty space has more possibilities....

诗歌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形,只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安静朴实的心灵才能在平凡琐细中看到诗意的无限可能。

这次偶遇让帕特森恢复了创作的信心,他依旧日复一日地上班,遛狗,吃着太太糟糕的pie,却也一如既往的爱着写诗,爱着这平凡单调却又处处暗藏奇迹的生活。

《帕特森》入围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导演贾木许凭借该片入围第26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编剧奖。这部影片被《时代》(美国杂志)评选为“年度十佳电影”第2名、被美国《电影评论》评选为“年度二十佳影片”之 、被《视与听》(英国电影杂志)评选为“年度二十佳影片”。

聊完影片,我们再来看看这部片子的导演吉姆.贾木许,吉姆.贾木许17岁从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来到纽约,先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语,后来在没有任何电影从业经验的条件下,被录取到纽约Tisch艺术学校学习电影表演。贾木许还在巴黎深造过电影表演。1980年,以助理身份参加了影片《水上回光》的拍摄。2年后自编自导并独立制作剪辑了第一步电影作品《长假漫漫》。在电影圈闯荡一阵后,贾木许遇到了德国电影制片人Otto Grokenberger,后者向他传授了全新的艺术操控手段,这才有了后来极富刺激性的影片《天堂陌影》。《天堂陌影》在198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得了大奖。

贾木许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能将低成本制作拍出特殊的韵味——疏离的意象,浪漫的情结。纵观贾木许的电影,从早期的《天堂陌客》、《神秘列车》,到2000年后的《破碎之花》,再到近些年的《吾爱永生》、《帕特森》,几乎每一部电影的低成本小制作的作品,也体现了贾木许极简主义的创作理念。

虽然是低成本小制作,《帕特森》依旧是一部精心拍摄的电影,每一帧画面都具有艺术美感。极简主义并不简陋,相反在影片的细节上常常能发掘出有象征意义的新奇创意,比如反复出现的双胞胎,一共有八对。显然,现实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每天都偶遇到一对双胞胎,但在《帕特森》一个星期就遇到了那么多相貌不同,年龄各异的双胞胎。这些双胞胎为影片增添了神秘和象征的意味,他们的出现和存在就如同诗歌中那些浪漫却又难以琢磨的句子。他们就在那里,如同那些生活中小小的惊讶,对于一切见怪不怪的人们更可以体会到诗意的无处不在。

《帕特森》贾木许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早在2009年的《破碎之花》(The Limits of Control)中,他将想象的世界设定为一个个人不仅可以逃离政治压迫,还可以有效地消除它的新世界;在2013年的《吾爱永生》(Only Lovers Left Alive)中,他探索了吸血鬼的状态,将其作为一种构建方式,人们不仅可以永远年轻,还可以拥有美妙的品味; 在《帕特森》中,贾木许用日常秩序和平凡的普通人构建出一首都市里面的田园诗。

“我呼吸着诗歌,”帕特森和日本诗人坐在一起看着瀑布。这就是《帕特森》所要表达的内核:所谓的诗心并不需要是专业的诗人或是多么的有学问,最真实的体验就是诗歌本身,无论多么生活多么平凡,多么乏味和日复一日,但是有一颗懂得感受的诗心,何物不成诗呢?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就是诗人,我们只要用一点点时间去呼吸和体会生活中诗歌的气息,我们就能让生活充满了 出其不意的惊喜和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帕特森》:写在水上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