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之你会学习吗?(读书笔记打卡第1/21天)

《认知天性》这本书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亨利·罗迪格和马克·麦克丹尼尔联合小说家彼得·布朗,写成的一本介绍科学学习原理的书。两位认知心理学家均以研究记忆的机制而著名,他们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工作,都是在研究记忆。本书通过十年的科学试验,让事实说话,颠覆了人们许多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理解心理活动方式的基础科学,依靠实证研究来考察人类感知、记忆,以及思考的方式。心理学家写的书,所有观点都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得来的,更加有科学性,同时,也更颠覆我们的以往观念。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通过试验举例,颠覆了以下几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观点。

颠覆1:反复阅读+集中练习——效率最低

反复阅读、在书上画线、在课堂上记笔记,以及课后温习笔记和集中练习,这些方法被广泛使用,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方法效率极低。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种方法,国人更是将填鸭式教育发挥到极致。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中练习阶段成效显著,尤其是考试前的集中练习。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想把它们络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熟能生巧”。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辩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反复阅读有三点不足:1是浪费时间,2是不能产生长效记忆,3是使人们产生已经学会的错觉。通过反复阅读,人们对内容的越来越熟悉、让人以为已经掌握内容,实质你对内容引发的思想延伸和第一次阅读没有区别。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当事关重大时,当抽象的事务被形象化时,当事情和个人息息相关时,我们就会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

颠覆2:快乐教育——无用

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大脑越用越聪明,学习也是如此,只有我们的大脑深层的思考,才能真正的学会新知识。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想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达到真正的专业程度,就要明白努力与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颠覆3:智力水平是天生的——学习可以改变

许多人相信,他们的智力水平是生来注定的,学业无成是因为先天不足。但实际情况是,每当你学到新东西时,大脑就会发生改变——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存储起来。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天资不同,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换言之,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本人掌控的。

怎样正确学习?

研究发现快乐教育和反复阅读的学习效果不佳,那要怎样正确的学习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检索练习。检索练习有多种形式,例如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教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等等。

这里引用一下美国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2002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意思是我们知道有的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还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检索练习有两大显著的好处:一是能够让我们发现“未知的未知”。从而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今后进行回忆。而考试,是最有效、最常用的主动检索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不管在什么领域,想要成为大师,都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概念性的理解、判断,以及技能要靠慢慢积累才能获得。只有在练习新技能的同时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演练,成果才会显现。记忆知识点就像往建筑工地上运料,之后才能盖起房子。盖房子不仅要求工人了解众多建筑材料和配件,还要对物料组合有概念,要知道屋架或过梁的承重能力。精通一件事情,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


    最后,不要自以为是,感觉自己知道的假象一直围绕着我们。要记得轻松学习没有效、反复阅读效率最低、学习能够增长智力。检索式学习、定期复习更加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天性》之你会学习吗?(读书笔记打卡第1/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