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盖房子

老家村庄在沭河北岸,沭河属于淮河支流。为了淮河泄洪,下游修建了石梁河水库,水库建成后我们村子属于淮河库区。出于安全考虑,上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我们村子就地搬迁,整村北移500米,并适当的给每家每户建房补贴。

搬迁的事前前后后酝酿了好几年,终于在80年确定下来。上级规定,全村从81年开始搬迁,务必在三年内搬完。

从确定搬迁的那天起,爸爸就开始建房的筹备工作。每到节假日和星期天,爸爸砸石子、脱砖坯、拉沙子、买水泥、买石灰、买砖、买石头,……如同春燕衔泥一点一点把建房所用的材料备齐。

终于到了秋天,按事先设想的计划开始盖房子。

房屋四周的檐墙用砖砌成,而为了节约开支里面仅有的一面承重的山墙则使用砖坯。那个时候农村盖房为了省钱粘固砖和砖坯不用水泥而是用稀泥砌墙,为了使房子牢固,每砌完一截墙要晾干一段时间,因此工期加长,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房子才盖好。

房子俊工之后恰逢雨季,秋雨绵绵一场接着一场。因为砖坯比夯土墙更容易吸收水分,那面承重的山墙在砌墙时砖坯所吸收的稀泥里的水分,因为雨季到来没能够晾干,而过了雨季接着用石灰泥粉刷墙,砖坯因为再次吸收了石灰泥里的水分而软化,引起整面山墙附带中间两间房屋一起倒塌。

那年我上四年级,记得那天下午放学远远看见我家中间少了两间房子,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村子里在那几天已经有好几家新建的房屋倒塌,其中一家前后倒过三次。

我当时虽然年龄小,但却知道房子倒塌意味着什么,我怀着悲凉忐忑的心情飞跑到家。

妈妈眼睛红肿,爷爷和姥爷还有承包建房的几位泥水匠正拾掇一地的建材,爸爸已经筹借到钱,找了几个要好的庄邻去窑厂买砖去了。

平时天天在堂屋玩的妹妹和弟弟那天下午一下也没有进去过。

听在场的人说,房子倒了之后爸爸第一反应就是疯了似的冲着房子喊妹妹和弟弟的名字。他们两个答应着从临时搭建的用来做饭的草棚里跑了出来。爸爸弯腰一手一个抱起他俩含泪笑了。那年爸爸三十一岁,妹妹五岁,弟弟三岁。

当年年轻的爸爸在爷爷和姥爷的支持下迅速作出决定,欠账也要全部买砖把那面山墙砌起来,争取最快的时间重新盖好房子!

几天后倒塌的两间房子又盖了起来,随后爸爸把东面两间房子地面用水泥铺好。墙壁全部粉刷过后,全家搬进东面三间房子居住,西面的两间房子做库房盛粮食。

记得那几年,经常有村里的老人们对着全村的新房感叹,当年镇上最大的地主盖的客厅也不过如此。

建房的艰辛和倒塌房子的不愉快都被搬迁新房的喜悦给冲淡而逐渐淡忘。日子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过去,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变好。老屋在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显得矮小陈旧不合时宜,历经四十年风雨完成使命而被拆除。爸妈为我们筑起的乐巢终变成影像和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当年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