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行程虽然不比前一天的“温莎城堡投诉”更加波澜起伏,但是也不乏算得上“文化之旅”的亮点,让我亲身体会了“万卷书万里路”的道理。
The British Museum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的历史我就不多言介绍了,先给大家看看外观图。很多国人对博物馆中的藏品来历颇有微词,而且有些展品却是“来路不明”。就此,我没有任何研究和考证,我也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今天只谈“无国界”的艺术品。
相比博物馆的外围,我觉得博物馆入场大厅的设计更加有味道。日光透过天井的玻璃变成了淡淡的蓝绿色(下面博物馆大厅的照片没有使用任何滤镜),使刚刚入馆的参观者一下子冷静起来。不过考虑到这个夏天伦敦的气温已经高到了创纪录的程度,而且馆内人头攒动,“凉快”是我们一行人第一、也是唯一的感觉了。我个人特别喜欢中间圆柱形建筑物上面的文字雕刻,浅浅细细的文字,庄重但不张扬、严肃但不兀突,默默地记载了博物馆建造的相关信息。
博物馆很大,逛一整天是没问题的;如果再仔细看看介绍,一天绝对看不完。不过大家不用担心,不出博物馆就能解决餐饭问题,而且有不少选择,基本可以满足各种消费层次和餐饮需求。这点确实不错。
给大家展示几件我比较喜欢的馆内藏品;从上到下依次为:天象仪;彼得兔原画;主教权杖。请大家发挥下想象力,猜猜第四件藏品、也就是这个直径在六、七十公分之间的圆石板子是什么吧。
答案揭晓,这个圆形带孔的石板是“西太平洋群岛的货币”。我觉得换算成当今的货币,这个石板子至少能顶“10万美金”用吧?兜里放不下的货币应该挺值钱吧?
此外,以大英博物馆为代表的所有出名的英国博物馆都有一个很好的举措:hands-on items。不管是仪器设备的操作演示,还是下图中这种带有人工讲解的“历史在手”站台,都给了参观者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图片中离大家最近的这块石头有800,000年的历史。我摸了一下这石头之后,觉得我自己的手老值钱了。
Rowan小朋友今天表现非常好!一边满场飞,一边找外国人多的地方“Dad, what’s this?”炫耀英语。有一个小动物雕塑介绍得不详细,我们还拉过来旁边看展的外国老太太给我们当裁判,没想到弄出“猪”“狗”“鹿”各一票的尴尬结果。在我跟着Rowan一个说去东,一个说逛西的时候,一位坐在长凳上休息的外国大哥说:She’s in charge now, and I have two… (听你闺女的吧,我有两个……)虽然无奈,但我理解他心中那种深藏的喜悦——世上可能没有什么比看到儿女成长更加让人快乐的事情了吧。
Neal’s Yard
出了大英博物馆,在周边的咖啡厅稍事休息之后,我们直奔Neal’s Yard(尼尔大院) 。有人用square来给这里定性,我觉得不妥当:从一条小路的门洞(就是太太和壁画合影的地方)进去,走过一条小胡同(如彩色墙壁照片所示),就到了一个大大的天井,周边有一圈像“HAIR BY FAIRY”这样的精致小店。
其实这里和Brick Lane很像,只是这里是一个庭院。这里的店面更加精致,少了很多工业、后工业时期的感觉。由于当时游客太多不方便院内拍照,看官们见谅啦!
Covent Garden
如果大家信得过我,大家可以采纳我的行程:从Neal‘s Yard出来根据Google导航的提示,前往Covent Garden。这样大家就会路过Rowan小朋友“下榻”的地方,和对面一排稍显商业气息的小店。有得看,值得看。
今天下午的重点是Covent Garden(科文特花园)。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square。通向广场道路入口的这家pub花团锦簇、非常打眼。我记得当天没有世界杯比赛,但是成群的人拿着啤酒杯在门口站着喝——不管酒馆里有没有座位,我都理解不了。我就是一个不知内情的外国人,大家莫怪了。
科文特花园,这个地方值得我照抄“百科”的笔墨。科文特花园又名科芬花园,坐落于伦敦西区,是伦敦最大的特色商品市场,周边有很多17~18世纪的重要建筑。1964年,政府决定将科文特花园从蔬果市场转变成为特色商品市场,于是科文特花园市场终于结束了它长达300多年的“蔬果命运”从而开启了“特色”的新生。
科文特花园是英国著名电影《窈窕淑女》的拍摄地。在《窈窕淑女》大获成功后,科文特花园也随之一炮走红,英国政府也迅速发现了这个未来的“旅游金矿”,因此在1964年政府决定把科文特花园从“蔬果市场”转变成“特色市场”。这,就是文化产业的力量!推荐对英语发音感兴趣的读者,看下这部电影。下图是科文特花园室内购物广场的景象,Rowan已经小憩结束,备战下午行程了。
不管真假,“去伦敦喂鸽子”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在科文特花园的广长上确实有不少鸽子,各国小孩拿着面包喂食,也确实没人管。不过看得出来,鸽子们有些挑剔,因为它们应该早就吃饱了。
今天的亮点来了——街头表演!在广场的正中间大片空地上,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表演。像科文特花园这样人流很大、场地空旷时与表演的位置,是有钱可赚的。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场地的管理方应该会采取注册登记、按质分配时段的方法,保证演出的秩序。时间应该是按小时计算的,图片中这场演出大概是50分钟。目测,一场效果不错的表演,赚到300镑问题不大。我们看的这场就很棒!
为了避免尴尬,给所有打算前往国外旅游的中国游客一点建议:在街头走不要钱,但是看街头表演要给钱;一块当地货币就没问题,不给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当然,如果大家在表演场地前只是驻足三五秒钟、看明白表演是什么,不给钱转身就走没有问题。但是正如前空翻表演完毕、演出马上就要结束之时,小伙看到有人离场时所说,大家还是“当个人”吧——“Sir, wait a second. You watched 40 minutes’ entertainment. Be a human, please. (the man left) You know that’s life; that’s street theatre. If you don’t have money, come and say thank you. But if you have some, I want some of it.”这段话的中译是:先生,稍等。您看了40分钟的表演,请您拿出您的人性。(“先生”离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街头艺术。如果您没有钱,过来说句感谢。但如果您有点钱,请分给我一点。
今天还有一个段子。从科文特花园逛完坐车回家的时候,交通卡没钱了,而且司机不收现金。他给了我们三个选择:下站下车、不下车但逃票(他不管,可能事后被抓、被罚)、用带有声波支付功能(见下图)的信用卡支付。插播一句,这种声波支付功能其实俗称“闪付”,学名为“非接触刷卡”。建议大家出国前办一张,有用。
上面这张卡是太太的,确是能够支付车费,但只能支付一个人的车费。看到我们已经付了一个人的车费,而且我们确实没有下车的意思。司机给了我们最后一个选择:UFD。
如图所示,UFD就是Unpaid Fare Demand,直译为:未支付票费催缴单,上列欠款日期、时间、费用和编号。晚上到家,按照UFD背面的信息用信用卡还了帐。不欠你们英国人的!哈哈!
希望所有的社会,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能够按劳分配报酬、创建更加公平的劳动报酬机制。但不管有没有更好的环境,只有人人遵守契约精神,所有人才能一起享受社会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