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亲娘(07)

图片发自App

07


父亲走时没给娘说,这是我们姊妹几个反复商量后定的。我们怕娘年龄大了,受不了这个打击,再出个什么意外。直到一切准备停当要出殡的前一天晚上,才告知娘。

娘初知道时悲痛异常,哭着捶打着哥哥说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她。哥哥默默地承受着,一任娘渲泄她的悲伤。

悲乐低号,父亲安静地躺在水晶棺中,如睡着了一般。娘静静地,沉默不语,似在等待睡梦中的父亲醒来。

娘是很懂道理的,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担心的那些情况。娘说虽然理解我们为她好,但那么大的事儿,是应该早点让她知道的,那样至少她可以多陪陪父亲。娘说虽然父亲不说话,但父亲的躯体还在,这是父亲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最后时光。我知道我们做错了,我们变相地强制性地剥夺了娘和父亲相处的最后时光。

有一次我问娘,既然和父亲关系那么好,为什么却经常吵架,印象中都快吵了一辈子。娘说她和父亲是患难夫妻,她是深爱父亲的。她与父亲也不是一直吵,吵架的导火索多是因为父亲的实诚本份。娘说实诚本份是做人的根本,父亲为人实诚本份,当初她看上父亲的也正是这一点。娘还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不能不实诚但不能太实诚,太实诚了就会受人欺负。没上过学识过字的娘还能说出这么辩证的道理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知道,因为父亲的善良,还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让娘受了不少欺负,娘和父亲吵架也许是内心不满和委屈情绪的一种渲泄吧。此时,我理解了为什么娘虽然和父亲不时吵架,但他们却那么相爱,感情却那么深。

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父亲走后,留下娘一个人,在外工作的我也很担心娘。

父亲在的时候,只要天气好,茶前饭后,便骑着电动车带娘出去溜达溜达,到广场晒晒太阳,和认识的老头儿老太太说说话聊聊天。即便相互不认识,只要搭个话,一来二去,就熟络起来,再次见面就会像老朋友一样家长里短地聊上半天。天气不好时,父亲和娘便在家看看电视、做点家务,日子过的一点儿都不让我们担心。

父亲走了,留下娘一个人。工作的地方离老家不远但也不算近,怕娘孤单,就经常回去看娘,有时也打打电话。

每次带着爱人孩子回家,娘只要知道了,都会早早地迎到楼下。一看到我们的影子,娘就远远地迎上来,像迎来访的亲戚一样

娘八十多岁了,还是那么勤快。上楼时,娘又是摁电梯,又是开门。进了家门后,娘又是洗水果,又是拿饮料,忙得不亦乐乎。待到做饭时,娘总是亲自下厨,她说她做的饭我从小就爱吃,每次都吃的肚儿圆。娘说她愿意做给我们吃,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她很开心。

去年五一回家,已近午饭时间,娘起身要去做饭,我不愿坐着等吃,更不忍心再让她做,抢先一步到了厨房,说要学做捞面给娘吃。我搬张凳子让娘在厨房坐下做现场指导。娘一边教我做,一边唠着家常。择荆芥,打鸡蛋,炒蕃茄,烧开水,沏汤,煮面条,焯面条,虽然是第一次做,但在娘的指导下,竟然做的不慌不忙,从从容容。以往我自己做饭时,即使是自己做过的,有的即使做了N次,但还是手忙脚乱,前后颠倒,至少没有像现在如此从容。

沏汤时,娘又提醒汤里别忘加点荆芥。在河南老家,无论城乡,夏天吃凉拌面时有三种调料少不了:蒜汁、黄瓜丝和荆芥。荆芥是我最喜欢吃的,即使吃热面,也要加上一点。荊芥的味,就是家乡的味,就是娘做的饭味。

吃饭时,娘说味道不错,快超过她了。我知道那是鼓励的话。哥哥说还行,连吃饭一向挑剔的孩子说还可以。因为是第一次,“不错”、“还行”、“还可以”,我觉得这些字眼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也很幸福。这种感觉,如果没在家,如果没陪着娘,如果自己没动手学做捞面条,绝对是无法感受和体会得到的。

离家走时,我有点不舍,娘在出门时也偷偷地抺眼泪,尔后讪笑着问:下一次啥时候回来呢?我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只要不忙就会回来。

我们走出好远好远回头看时,娘还站在那儿,如我上大学远行时在村口送我的情景。我转过身,背着妻子和孩子,偷偷地揉揉眼腈。

过节,不外出,不远行;在家,陪陪老人,陪陪孩子。陪伴,真的很温暖,真的很享受!陪伴,真的很好!

董卿在她主持的节目《朗读者》“陪伴”中说,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发亲娘(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