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吃饺子了吗?

冬至,是每年的最后一个节气。

“至”有极致的意思,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冬至》

作者: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


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关于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汉末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回南阳故里探亲,走到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的老百姓衣不蔽体,冻得手脚生了冻疮,有的甚至耳朵也冻烂了。

看到乡亲们这种情形,张仲景心里特别难过,身怀高超医术的张仲景感叹在这个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太难过了。于是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张仲景叫他的执事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用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

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之后,每年冬至这一天,人们就会用驱寒药材+羊肉辣椒等食物用面皮包成饺子吃,一方面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另一方面确实能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传说在这一天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其实饺子,并不在于吃,而在于制作的过程,全家齐上阵,有的和面,有的拌馅,有的擀皮,有的包,流水作业,分工合作,其乐融融,最能感受到一个家庭或者集体的温暖。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饺子,从内而外的透着温暖和幸福。

记得小时候,饺子可称得上是改善生活的饭,平时难得吃一次,冬天农闲的时候,爸爸总是积极地和面、剁馅,我们几个孩子也凑热闹,包好一帘就拿到外面,天然冰箱把饺子冻得结结实实的,然后倒在大盆子里,什么时候想吃了抓几把,往开水锅里一下,简单而美味。

《雪晴》

作者:(唐)杨凝式

春来冰未泮,

冬至雪初晴。

为报方袍客,

丰年瑞已成。

有时候偷懒,就买点速冻饺子吃,但再贵的速冻饺子,也比不上自己包的干净、好吃、货真价实,冬至前,女儿就说要自己包饺子吃,好吧,女儿下命令了,当妈的怎么也得执行啊。

先和好面,放置一边醒着。

从超市买一块肥瘦相间的前尖,绞好肉馅。

把白菜切了放点盐腌上,挤出一部分水,剁成丁。

买了一小把韭菜,可以调味儿,也是点缀,切碎,绿莹莹的看着就有食欲。

肉馅里放盐,酱油,黑胡椒粉,多一些植物油,用力朝一个方向搅上劲儿,把白菜和韭菜都放进去拌匀,最后倒点芝麻香油。

馅拌好了,面也醒好了,我喜欢包大馅饺子,吃起来痛快,让女儿擀皮,我来包,说说笑笑,一会儿就包了一案板,够吃了。


水开了下饺子,轻轻晃动几下,等再开时,加三次凉水,盖上锅盖煮,全都浮上来了,小火煮一会儿,热气腾腾,喷香的饺子就出锅了。

不用太多调料,只放一点陈醋,就把饺子衬托得更香了。

咬一口,满口香,连着吃了十几个大馅饺子,那份满足,真幸福!

好吃不过饺子!

今天,您吃饺子了吗?

微信公众号:踏雪来寻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您吃饺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