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读书笔记(1)

王阳明全集共分四卷,分别为知行录、精心录、悟真录和顺生录。

我从《知行录》开始学习,此一卷亦作《传习录上》(《传习录》亦单独成书,是研究心学必读之经典)

此卷由阳明先生之学生徐爱写成,内容皆为阳明先生教导学生或与他人论学之内容。

卷始,徐爱阐明作此录之缘由:他对《大学》中“格物”诸说百思不得其解,遂问于先生,方知先生之精一之功已超入圣域,愈探求愈觉深奥,十余载未能窥见一斑。

又,世间他人,对先生学问亦是仅凭一鳞半抓便凭空臆断,实属可叹。徐爱故作此录,以期与同志相考,亦望无负于先生教诲。

进入正文。徐爱就《大学》中“在亲民"问阳明先生。

他说:按朱子的理解,”在亲民“,应作在”在新民",而文中后面也确实有“作新民”字样,好像此解也说得通。若按您的说法——宜从旧本,所依何据呢?

旧本《大学》中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开宗明义,提纲契领,可以说一句话就已将其全文宗旨言尽,后面内容则均是对它的阐释。

朱子,即朱熹,宋代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朱子”。他以《大学》后文中出现“作新民”为由,将第一句中“在亲民”改为“在新民”,其后世也大多按朱熹之改版学习和理解。

我想,那时怕是不讲究版权,不然怎可擅自更改先人作品内容,而且还是此等名篇,后人还争相传诵?

不过,阳明先生不同意这种改法。他认为,“作新民”的“新”是自新之民的意思,与“在新民”意思不同。

先生举例下文中“治国平天下”,“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

又举孟子“亲亲人民”一例,说明亲之便是仁之。

后举舜之“敬敷五教”,尧之“克明俊德”,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

再举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

遂,“亲民”兼教养之意,与“新民”之意不妥。

我更认同阳明先生之见解。“亲”字在此处,在明明德之后,正说明道之用,与下文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相同,即人要从自己做起,而后服务他人,最后造福社会。

以上仅为个人读书笔记,定有诸多幼稚不妥之处。若诸君偶尔见之,还望勿怪。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全集》—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