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好孩子(2022版)(1)

我还记得第一次被幼儿园邀请去做家长代表分享育儿经验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出来。

相反,和我一起受邀的家长,都自学了非常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和儿童心理学,都谈了极具建设性的教育理念。

但我一直认为,我是可以做好一个很好的父亲和教育者的。

今天,我先总结一些大前提。它不是实操的步骤,只是一些理念上的引导。如果你不认可,可以现在就可以把这本书放下。

第一,教育是以爱为基础的。但是教育的过程中,爱的结果可能是憎恨和怨恨。

我在很多身边的教育例子中看到,一个非常典型的教育失败模式是:以爱之名,行互相伤害之事。必须承认,小孩在面对父母的权力的时候是弱小的一方,有时候他们的反叛是叛逆,不好好学习,痴迷于某种爱好,有时候则是以堕落和放弃生命的方式。

我听过一个心理医生说:大多数来看心理医生的孩子,往往都是家庭里唯一相对病症轻一点的那个。有问题的父母,是最不愿意接受心理诊断的。

第二,教育是陪伴着成长。但是,成熟并不和时间经历成正比。

教育者必须时时自省,无论你是一位专业教师,还是一位全职家长。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说,人的童年都是带着创伤记忆的,现代人的压力巨大,能保持情绪稳定已经是难得的修养。

所以,要多去从孩子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学习孩子的乐观,有时候超出你想象的坚韧,孩子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毫无社会负担的感受能力。

第三,良好的教育不可能是高度理性和计划性的,必须承认和允许它出现相当大的感性成分。

当人类持续不断地攀登着理性和科学筑造的高峰时,同时也丧失了像一只小狗那样,花一整个下午把玩一棵狗尾巴草的能力。这是相当可悲的。

主流的大部分教育课程和理论都有过分注重科学,较少歌颂感性的部分。当孩子沉浸在美好的艺术作品的自然感知和反应之中,大人们总是安耐不住想去给孩子们分析一通艺术作品的背景和表达意图。而如果没有对于感性和情感教育的塑造,孩子对爱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变得很差,这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爸爸,好孩子(2022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