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库分表是一种数据库架构设计的方法,用于应对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当单个数据库的存储容量或查询性能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以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上,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分库分表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分库和分表。
分库是指将单个数据库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可以存储一部分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单个数据库的数据量,提高查询效率。常见的分库方式包括垂直分库和水平分库。
垂直分库是指按照功能模块或业务领域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库。例如,可以将订单数据、用户数据、商品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水平分库是指按照数据特征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库,例如按照时间、地理位置等。例如,可以将订单数据按照月份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分表是指将单个表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多个表,每个表可以存储一部分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单个表的数据量,提高查询效率。常见的分表方式包括垂直分表和水平分表。
垂直分表是指按照功能模块或业务领域将表分成多个部分。例如,可以将订单表按照订单状态分成多个部分。
水平分表是指按照数据特征将表分成多个部分,例如按照时间、地理位置等。例如,可以将订单表按照月份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表中。
从PostgreSQL 11开始,就有三种表分区:
1. 范围分区(Range Partition)
范围分区是将表按照某个列的值划分成一段或多段。每个分区的端点值存储在 pg_partition_range 系统表中。范围分区支持基于时间戳的自动分区,例如根据日期列自动创建每天、每月、每年等分区。
2. 列表分区(List Partition)
列表分区是将表按照某个列的值存储在数组中,每个分区的值存储在 pg_partition_list 系统表中。列表分区的支持比较灵活,可以自定义分区值,也可以使用预先定义好的列表进行分区。
3. 哈希分区(Hash Partition)
哈希分区是将表按照某个列的值进行哈希运算,将结果映射到不同的分区。哈希分区可以使用任何哈希函数,例如 MD5、SHA1 等。哈希分区的优点是可以平均分布数据,避免某个分区存储过多数据,提高查询效率。
1. 创建主表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主表,用于存储所有分表的公共字段和索引。在示例中,我们创建一个名为 customers 的表,其中包含 id、name、age 和 address 列。
testdb=# CREATE TABLE customers (
id SERIA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address VARCHAR(100) NOT NULL
);
2. 创建分表
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多个分表,每个分表都包含主表的所有字段和额外的特定字段。在示例中,我们创建年龄分区表
user=# create table customers_10 () inherits (customers);
CREATE TABLE
user=# create table customers_20 () inherits (customers);
CREATE TABLE
user=# create table customers_30 () inherits (customers);
CREATE TABLE
user=#
user=# \d
List of relations
Schema | Name | Type | Owner
--------+-----------------------+----------+-------
public | customers | table | user
public | customers_10 | table | user
public | customers_20 | table | user
public | customers_30 | table | user
3. 定义分表规则
使用 PostgreSQL 提供的分表规则(partitioning)功能,定义如何将数据分配到不同的分表中。在示例中,我们使用 AGE 列作为分表规则,将数据分配到 customers_age 分表中。
首先创建一个function,年龄为 (0,10), [10,20), [20, ...)分别插入三张不同的表里。
然后创建一个trigger,在插入到customers之前开始执行这个function。
这样子当我们向这个customers表插入数据的时候
user=#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customers_partition_trigger()
returns trigger as $$
begin
if NEW.age < 10 then
insert into customers_10 values (NEW.*);
elseif NEW.age < 20 then
insert into customers_20 values (NEW.*);
else insert into customers_30 values (NEW.*);
end if;
return null;
end;
$$
language plpgsql;
CREATE FUNCTION
user=# create trigger insert_customers_partition_trigger
user-# before insert on customers
user-# for each row execute procedure customers_partition_trigger();
CREATE TRIGGER
4. 向表中插入数据,这里数据仍会显示在父表中,但是实际上父表仅仅作为整个分区表结构的展示,实际插入的记录是保存在子表中。
user=# INSERT INTO customers VALUES (1, 'Alice', 25, 'New York');
INSERT 0 0
user=# INSERT INTO customers VALUES (2, 'Bob', 35, 'San Francisco');
INSERT 0 0
user=# INSERT INTO customers VALUES (3, 'Charlie', 18, 'Chicago');
INSERT 0 0
user=# INSERT INTO customers VALUES (3, 'Charlie', 18, 'Chicago');
INSERT 0 0
user=# select * from customers;
id | name | age | address
----+---------+-----+---------------
3 | Charlie | 18 | Chicago
3 | Charlie | 18 | Chicago
1 | Alice | 25 | New York
2 | Bob | 35 | San Francisco
(4 rows)
user=# select * from customers_10;
id | name | age | address
----+------+-----+---------
(0 rows)
user=# select * from customers_20;
id | name | age | address
----+---------+-----+---------
3 | Charlie | 18 | Chicago
3 | Charlie | 18 | Chicago
(2 rows)
user=# select * from customers_30;
id | name | age | address
----+-------+-----+---------------
1 | Alice | 25 | New York
2 | Bob | 35 | San Francisco
(2 rows)
5. 设置分表约束,加快查询效率。因为如果查询主表的话,会直接扫描所有的子表来查询,但是如果加上constraint的话,会允许规划器根据条件查询对应的子分区,在数据很多的情况下可以加快查询速度。
user=# alter table customers_10
user-# add constraint customers_10_check_age_key
user-# check (age < 10);
ALTER TABLE
user=# alter table customers_20
user-# add constraint customers_20_check_age_key
user-# check (age < 20);
ALTER TABLE
user=# alter table customers_30
user-# add constraint customers_30_check_age_key
user-# check (age < 30);
ALTER TABLE
分库分表都有 一定的优缺点,下面来盘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