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赛

缘起

这几年越来越喜欢长跑这项运动,有几个原因:我运动天赋一般,对于需要全身协调的运动都不太在行,而跑步没有复杂的动作要求,还能让我在不断运动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此外,中年发福似乎难以避免,我努力不让自己那么“油腻”,尽量控制体重,哪怕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精干,但至少保证体重不要飙升吧。

长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运动,其意义不仅在于运动本身,还关乎自我思考和选择。每次跑步,潜意识都告诉自己,跑到终点,等待我的是嚣张、痛快和愉悦,因此在未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是不愿意停下脚步的。跑步途中,我也会想停下来歇会,却发现停下来之后,腿会愈来愈痛。如果停的时间稍久些,竟再也迈不动步了。可以慢慢来,却不敢止步。

报名崇礼的越野赛源自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和几位朋友的聊天中得知了这个赛事。临近比赛准备装备的过程中,意识到越野跑和公路跑完全不同。从急救包、保温毯、冲锋衣、登山鞋到能量胶、盐丸、水袋,认真准备的过程颇有仪式感。

第一次补给

30+公里山路在越野赛里是最初级的。出发前,朋友建议遇到登山路,保持匀速前进。因为山地越野消耗的能量是公路跑的1.5倍,这个过程中耐力十分重要,全程4到5公里的配速足以顺利完赛。

起跑的时候我非常兴奋,时不时拍拍路边的风景,和身边的跑友聊几句。久处于城市的喧嚣,以及IT从业者伏案工作的职业要求,能在野外来一场穿越,于我是一次难得的旅程。

第一次补给站在10公里处。到达第一次补给十分顺利,2小时时间,随身携带的1.5升饮用水喝了不到一半。

因为对困难的判断不足,犯了几个“错误”,使得第二段的旅程十分困难。

装备。我专门为这次比赛准备了一双山地跑鞋,抓地力和轻便性都不错。可是因为第一次穿,到达补给点时脚已经磨破了。在消毒、处理了伤口后,所幸并无大碍。但之前未曾试穿,确是由于缺乏越野比赛经验所致。

补给。从地图上看第二个补给点在24公里处,虽然较第一段距离更远,但感觉整体可控——我草率地判断轻装简行更为重要,于是选择不再为水袋补水,仅补充了两瓶运动型饮料。同时感觉体力尚可,简单吃了西瓜和馒头就出发了。背包里还有能量胶和盐丸,估算能量是能够支撑后半程的。

前行

离开补给点的头2个小时十分顺利,基本都是坡度不太大的山路,下山的时候还能在碎石路上慢跑,饶有兴致的拍照,记录下这段新奇的经历。

然而在正午的暴晒下,体力消耗加快,饮用水的消耗也加速了。过20公里时,我的饮用水几乎用完。从地图上看到下一个补给站在将近4公里处,盘算着即使在没水补充的情况下,1小时应该还是能到的。

没想到接下来的路程是一段需要不断爬升、下行的绵延山路,而且几乎全程都在暴晒之下。因为已经缺水,也无力补充能量胶和盐丸,腿部的肌肉明显处于疲劳状态。看着望不见尽头的山路,我既担心小腿抽筋(一旦抽筋,速度会极大减缓),又担心因为缺水、酷热而中暑(山路崎岖,救援困难)。

想着这些,不免有些担忧,也估量着当下最好的方案是什么。这也让我联想起,近几年来我行事逐渐变得激进,喜欢在工作中冒险。人生如赌场,一言一行是赌注——其中的深意并不是说可以毫无底线地去赌,而是希望不要总是花很多的精力去考虑自己一言一行的结果。相反,通过一言一行,诚诚恳恳地去“下注”,最后揭开底牌的结果会向我们微笑。

我咬紧牙关,加快步伐,拼尽全力赶到下一个补给点。很难用语言形容成功到达补给点时的心情。工作人员为我们鼓劲,告诉我们接下来的路会好走很多。这时,我坚信自己可以顺利完赛了。

我很喜欢吴军老师在《见识》中的一段话:

今天,当大家都在试图抢先跑出去几十米,或者都在训练那种爆发力而没有耐心的短跑时,聪明人不妨练就一颗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自己总是能够不断坚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如果还能够一边跑,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那就更好了。最终跑到终点的会是这样的人。

工作和生活其实都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并不见得眼前一定能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可能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山间野路上奋力向上攀爬。然而,无论走到旅程中的哪一阶段,我们,仍然是那个一直以来坚持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