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六章 得逞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六章 得逞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不法权臣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朝堂地位,让君主更加放心将治国大权委任于己,继续利用君主“从众”心理,伪造外国使节在君主面前称赞自己,为自己制造内外良好声誉。

韩非子将不法权臣的此种行径刻画得入木三分,步步惊心。首先要精心挑选适合的人去别国卧底,韩非子将这样的人定义为“谲(jué)诈之士”,谲诡狡诈的人必是聪明可塑极强的人,其实就是间谍。选好人后,秘密谴派到国外通过周密运作成功成为外国国君宠信的使者,也就是外交人员。当此人在国外坐稳使者的位置后,再进行业务培训,让他有马车与瑞节,从装备上让人相信他,再教他外交辞令,从言语举指上让人尊重他,再给他重金稳住心态。等一切准备妥当,就让他以使节的身份来出使本国,在与君主讲话的过程中夹杂着对自己的称赞,表面上看是议论公事,实则是在称赞自己。

贤明的君主从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以此为线索必能查出“使节”口中所誉臣子的劣行。昏乱的君主却认为自己治国有道,治臣有方,自己的臣子都被外国使节称赞,孰不知却中了不法权臣的圈套。看到这里,我不仅感叹韩非子的智慧,他这那是在讲“道理”明明就是在讲谍战剧。韩非子如果活在现在会是一名出色的编剧,能编出一部大型历史宫廷内斗悬疑谍战剧。

当然,韩非子写完剧情后,不忘加一个正统的结尾,就是揭穿了不法权臣的阴谋,告诫君主要小心谨防此事此人。

好了,到此为止不法权臣已经完成了内外舆论的制造,国内众人称誉,国外有使节称赞。君主面对内外称誉,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不法权臣,“从众”心理必定让他放心地将治国大权委任于不法权臣。

对于伪使节的话,君主认为“主说其言而辩其辞,以此人者天下之贤士也。”意思是:君主喜欢使者的话,认为他讲得头头是道,从而认为他称赞的奸臣是天下的贤士。不法权臣的套路果然深,君主果然中计,不但没有察觉出问题,还自我感觉良好,自己也觉得他所依重的奸臣是天下的贤士。真是愚蠢致极。

不法权臣完成了内外舆论的制造,韩非子认为“内外之于左右,其讽一而语同。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意思是:国家内外对于君主左右的那个奸臣,都异口同声地暗示君主:重者要君主甘愿卑身让位而居其下,轻者赏赐高爵厚禄使奸臣得利。韩非子回到结论,再次重申了“从众”用人的恶果。

韩非子在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治国原则,就是不要受外部因素与声音的影响,坚持本国的发展策略。外部因素与声音有些可能是外国敌对势力的所为,有些可能是国内分裂势力所为,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随时保持高度戒备,不能让外部因素与声音影响和带偏了我们道路。

国家如此,公司亦如此,个人发展更是如此。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在没有能力知道信息真假的情况下,无形中我们就被这些信息所影响,潜意识的改变了我们本有的正确决定。

【主说其言而辩其辞,以此人者天下之贤士也。内外之于左右,其讽一而语同。大者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

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否则祸患无穷。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把谣言当成事实。企业管理中,不仅要坚持参考民主评价,更要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六章 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