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到故园,菲国暑依然

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太注意节气的。曾经在老家时,农人们似乎对清明和芒种比较重视。另外,我还经常听父亲说什么时候立春、立夏、夏至,什么时候立秋、立冬、冬至等等。别的节气就注意的比较少了。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记得地理课本上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自那时,我就能熟背《二十四节气歌》,但却没有深入的了解。

二十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它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农作物的生长有关,更与周易、玄学有关。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昨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白露,大家都知道《诗经》里面著名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过后,暑热结束,天气渐渐转凉,早晚都要加衣服了。树叶渐渐变黄, 一群群大雁往南飞。正所谓“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似乎古人和文人也都比较重视节气。

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就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千古名句。想到这,再联系自己的处境,真的是感触颇深啊!

如今,那些文人墨客似乎都热衷于写一些关于节气的文章。据我观察,朋友“文艺鱼”、曼姐等人,几乎每一个节气都要写一些相对应的文字,感觉十分文雅。

故园白露至,菲国暑依然。

谁言他国好,月是商山圆。

小时候,以为故乡就是整个世界,很难走出去。

长大后,才发现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就是故乡,想回去却成了奢望。

大前天晚上,夜深人静,妻女已酣眠,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想想这将近两年的异域生活,真的有种被流放的感觉。思来想去,就写下了那篇充满消极、愤懑思想的《日他妈的疫情》。Alex王兄弟给我留言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佩服王兄弟的博学多识,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唐代高蟾的《金陵晚望》。高蟾是一位命运乖蹇的失意才子,出生寒门,屡试不第。他的诗仅存36首,抒情多,记事少,但都流露出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我看了以后,就很有共鸣,觉得这首诗非常符合我的心境。

然而,再反观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诗人,他们遭遇被贬以后,却都能超然处世,达观面对逆境,遂写下了诸多千古名篇,并做出了一番事业。

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了,他一生命运多舛,接连被贬三次,而且越来越远。被贬黄州后,苏轼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被贬惠州后,他写下《惠州一绝》《蝶恋花》等。被贬儋州后,他写下《别海南黎民表》等。

柳宗元被贬永州以后,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被贬柳州以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江雪》。

再过九个节气,这一年又结束了!如今,白露已过,故国天气渐凉,谁来为父添衣裳?谁来为父斟茶汤?在这常年高温的菲律宾,时间就好像凝滞了一样,嗅不到春日的百花,感受不到夏日的凉风,赏不到秋日的圆月,观不到冬日的皑皑白雪!

但是外界的环境再艰难,日子还是要过的。面对逆境,是要学苏轼、柳宗元的豁达,还是学高蟾的自艾自怜呢?凡是追求上进的人估计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果我再这样意志消沉下去,尽写一些充满悲观思想的文章,会不会也有人就像唐代诗人薛能那样对人说:"倘见此公,欲赠其掌。"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露到故园,菲国暑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