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336】做个好人,但是不要有道德优越感。2021-10-02

34、

十月八日,北周魏武公李弼去世。

35、

陈王陈霸先派中书舍人刘师知率宣猛将军沈恪勒兵入宫,卫送梁主萧方智入居别宫,沈恪闯开门进去见陈霸先,叩头道歉说:“我曾经事奉萧氏,今日不忍见此。就算是死,也决不奉命!”陈霸先嘉许他的忠心,不再逼他,另以荡主王僧志替代他。

十月十日,陈霸先即皇帝位于南郊(本年五十五岁),还宫,大赦,改年号为永定。奉梁敬帝为江阴王,梁太后为太妃,皇后为妃。

任命给事黄门侍郎蔡景历为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当时政事都由中书省决定,设置二十一局,与尚书省各部门一一对应,总揽军国机要,尚书只是听受指挥而已。

36、

十月十一日,新登基的陈国皇帝陈霸先前往钟山,祭祀蒋帝庙。

十月十五日,陈霸先在杜姥宅取出佛牙,设无遮大会,陈霸先亲自出宫前往膜拜。

37、

十月十六日,陈霸先追尊皇考陈文赞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皇妣董氏为安皇后,追立前夫人钱氏为昭皇后,世子陈克为孝怀太子,立夫人章氏为皇后。章后,是乌程人。

38、

设置删定郎,负责修订律令。

39、

十月二十日,北周天王宇文毓在圜丘祭祀天神;二十一日,在方丘祭祀地神;二十九日,在太社祭祀农神。

40、

十月二十三日,陈帝陈霸先将父亲牌位供入太庙,七庙开始共用一个太牢(猪牛羊各一),始祖庙用猪牛羊的头献祭,其他各庙用肢体。

41、

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逃走,周文育从豫章前往与他会师。侯安都听闻陈霸先受禅,叹息说:“今天我必败,师出无名啊!”当时两将一起前进,不相统摄,部下又发生争执,相互都稍稍有一些不满。大军到了郢州,王琳部将潘纯陀于城中遥射官军,侯安都怒,进军围攻,未能攻克,而王琳到了弇(yan)口,侯安都于是放下郢州,全军向沌口进发,留沈泰一军守汉曲。侯安都遇上逆风,无法前进,王琳占据东岸,侯安都占据西岸,相持数日,合战,侯安都等大败。侯安都、周文育及裨将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都被王琳生擒,沈泰引兵逃回。王琳引见诸将,与他们谈话,周铁虎辞气不屈,王琳杀周铁虎而囚禁侯安都等,用一条长链锁在一起,关押在王琳坐舰底舱,令所亲信的宦官王子晋看管。王琳于是将湘州军府移到郢城,又派他的部将樊猛袭取江州。

华杉曰:

侯安都、周文育这一仗,败得稀里糊涂,居然连主将带裨将,全部被王琳生擒,可见没有一个人想战斗,都是软绵绵的束手就擒去了。究其原因,《资治通鉴》上记载说他听闻陈霸先受禅,叹息自己师出无名,必败无疑,因为他们本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王琳是平叛。而如今陈霸先已经篡位,就不是正统了。司马光记录这一段,是突出历史的“教育意义”,写历史,每到这种改朝换代的时候,在承认新朝新君的同时,总要找一点“正能量”平衡一下,比如前面说沈恪宁死也拒绝去执行撵走废帝的任务。

所有的历史都是选择性的,历史的意义,不在于事实,而在于其象征。写史的人,根据象征的需要,也就是教育意义的需要,来选择事实。作为读者,我们理解他的象征,接受他的教育,也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资自通鉴”,我学到什么?

在这一段,我关注的是王琳和周文育的关系。所谓师出无名,只要王琳意志坚定,就可以有名,这根本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和周文育不相统属,而双方部下又闹了矛盾。双方部下为什么会闹矛盾呢?他们必然要闹矛盾,不闹才怪!这是一种部落主义,不同的部门,就像不同的部落,你可以说他们之间是天敌,敌对意识是本能,是自然状态,因为人性都喜欢指责他人;把一切自己的不好,归罪于他人;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力去凝聚他们,他们就会迅速滑向这种状态。而王琳、周文育二人作为主将,没有对这种趋势有任何警惕和防范,反而自己也参与其中,就通通在战场上缴枪不杀了。

42、

十一月一日,陈霸先立哥哥的儿子陈茜为临川王,陈顼为始兴王;弟弟的儿子陈昙朗已死(在北齐做人质,被诛杀,事见公元556年记载),而陈霸先还不知道,遥立为南康王。

43、

十一月五日,北周天王宇文毓祭祀太庙;十一月十二日,祭祀圜丘;十二月六日,拜谒宇文泰陵墓成陵;九日,还宫。

44、

南梁残余在巴蜀的部队,前梁州刺史谯淹率水军七千、老弱部众三万人自蜀江东下,想要去投奔王琳,北周派开府仪同三司贺若敦、叱罗晖攻击,斩谯淹,俘虏他的全部部众。

45、

本年,陈霸先下诏,命给事黄门侍郎萧乾前往闽中晓谕招降。当时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临川,留异在东阳,陈宝应在晋安,共相连结,闽中豪帅往往兴筑城寨以自保。陈霸先对此感到忧虑,派萧乾去晓谕以祸福,豪帅们都率众请降,即刻任命萧乾为建安太守。萧乾,是萧子范之子(萧子范,是南梁豫章王萧嶷的儿子)。

46、

当初,南梁兴州刺史席固献出本州投降西魏,宇文泰任命他为丰州刺史。过了很久,席固仍然使用南梁法律,不遵守北方制度,北周秘密准备替换他,而难于找到合适人选,于是命司宪中大夫令狐整权且镇守丰州,事先交代他以替代席固的谋略。令狐整广布恩威,倾身结交各阶层人士,数月之间,与州府上下一片融洽。于是正式任命令狐整为丰州刺史,任命席固为湖州刺史。令狐整将丰州州府迁到武当,十天之间,城府完备,迁进去的人都跟回家一样舒适。席固离开时。他的部曲多愿留在令狐整左右,令狐整晓谕他们朝廷制度,一律不许,无不流涕而去。

47、

北齐在长城内再筑一重城墙,从库洛枝东至鸣纥戍,凡四百余里。

48、

当初,北齐有术士说“亡高氏者,黑衣”,所以高祖高澄每次出宫,都不愿见到和尚。显祖高洋在晋阳,问左右:“何物最黑?”回答说:“无过于漆。”高洋认为上党王高涣在兄弟中排行第七,派库直都督破六韩伯升到邺城,征召高涣。高涣走到紫陌桥,杀死破六韩伯升,逃跑,南渡黄河;逃到济州,被人抓获,送回邺城。

高洋做太原公时,与永安王高浚一起见世宗高澄,高洋有一次流鼻涕,高浚斥责高洋左右说:“怎么不给我二哥擦鼻涕!”高洋怀恨在心。即位之后,高浚为青州刺史,聪明宽厚,吏民悦服。高浚因为高洋嗜酒,私底下对亲近的人说:“二哥因酒败德,朝臣无人敢谏。大敌未灭,我很以为忧。想要乘驿车到邺城当面进谏,不知道他肯不肯听?”有人秘密报告高洋,高洋更加痛恨。高浚入朝,跟从皇帝游览东山,皇帝高洋脱光衣服取乐。高浚进谏说:“身为人主,这不合适!”高洋不悦。高浚又在屏风背后召杨愔,指责他不进谏。高洋当时不愿意大臣与诸王交通,杨愔惧怕,马上向高洋报告。高洋大怒说:“小人由来难忍!”于是取消酒宴,还宫。高浚不久回本州,又上书切谏。高洋下诏征召高浚。高浚惧祸,称病不来,高洋派人乘驿马车去,逮捕高浚,老幼泣送者数千人,到了邺城,与上党王高涣都关在铁笼子里面,置于北城地牢,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华杉曰:

高浚后来惨死,他的死,死在什么东西上呢?死在他的“好人优越感”上,他“聪明宽厚,吏民悦服”,他是好人,但是有好人优越感,也就是道德优越感,而且,他时刻都不忘记炫耀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他对亲信们说的话,所谓“二哥因酒败德,朝臣无人敢谏。大敌未灭,我很以为忧。”这是对皇帝非常非常的不尊重了,好像说“我家出了一个败家二哥,我得管一管”一样。跟从游幸东山,当面进谏说高洋脱光衣服不成体统,这问题不大。但是,他急于炫耀自己的正确,马上去找杨愔,质问他为什么不进谏,这就犯了政治大忌。杨愔懂得政治规矩,马上报告。高洋说:“小人由来难忍!”这话可以理解。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有刀就想杀人,有才就想说话,有德就想指责别人,都是人性本能,也是修养不够。高浚应该怎么做?他如果是为家族,为二哥忧心,就该维护二哥,维护国家。而他所做的呢,就是到处向人宣告:我是好人,我二哥不好!曾国藩在讲孝悌时,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不要说些话让别人觉得你好,你对,你兄弟不好,不对。这是修行“兄友弟恭”最难做到的。高浚最后被征召时,称病不去,这就证明他不是真正敢于以死进谏的忠臣,而且给二哥添堵罢了。最后他知道自己演砸了,就怂了。

高浚应该向杨愔学习,杨愔做到了“主昏于上,政清于下”。高洋要杀人取乐,他不仅不进谏,因为他知道进谏没用,而且帮他安排。他怎么安排呢?把死刑犯提来做“供御囚”,皇帝想杀人时,就拉一个去给他杀。但是,被拉来做供御囚的,如果三个月没有被杀,即刻赦免释放。等于是给了死刑犯一个活命的赌博机会。杨愔一头维护着高洋,一头治理天下,他是真正的英雄。

做个好人,但不要有道德优越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1336】做个好人,但是不要有道德优越感。202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