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一个有能力,有雄心,有野心的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世英明。但是大家对他的评价并不完全说他是一个英雄,反而会使一个奸雄。这是为什么呢?而曹操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就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到最后,虽然也这么做了,但是目的却又不同了。那么,他到底是一心匡扶汉室的英雄,忠臣,还是某些人评价的醉心于建立霸业的奸雄呢?我们还得先从他的生平谈起。

曹操出生在一个宦官之家,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中的高位,而且被封为费亭侯,可以说是宫里宦官的领导人物了。而曹操并非曹腾的亲孙子,因为曹操的父亲是他的养子,那么,他的出身高贵吗?而现在,朝堂上的局势也跟宦官有关。在刘秀时期,通过重用尚书台,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西汉的第三代皇帝刘璋以后,即位的皇帝都不超过15岁,死的时候也不过30岁。而这样的局势,皇帝无法自己掌权,那么谁来掌权?太后,但是光他自己无法治理,于是运用自己亲近的人,我们也把他们称为外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戚专权。但是当皇帝长大之后,他们不想再受操控,于是就要拿回权力,找谁呢?找宦官,因为这事和他们最近的人,于是宦官又掌权,这就形成了一个权力的交替,在皇帝小的时候是外戚专权,在皇帝长大之后是宦官专权,一直轮换。而曹操的祖父就是汉桓帝最倚重的宦官,他的父亲曹嵩做到了太尉,他家可谓有钱有权。但是,公元166年,一些儒生想要扭转朝廷局势,因为那时的宦官已经非常不像话,贪污权力。而他们联合三万多太学生一起反抗。但只可惜,宦官给汉桓帝进谗言,最终,那些反抗的人全部被杀,有200多人禁锢终身。后来又出现了一次党锢之祸,更多的精英被杀,宦官又继续专权,但是朝廷却却越来越乱。而面对此时的局势,曹操应该怎样选择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他的少年时代,他在少年的时候是个纨绔子弟,因为家里有钱,有权,所以,处处捣乱,整个城里的人都很烦他。那么,曹操现在应该怎样选择呢?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依附宦官,第二种则是投身党人。这两种选择都有利有弊,第一种选择的利就是可以快速的获得权利和钱财,在朝廷上做一个大官,因为毕竟他家有两三代的基础,坐上这种位置并不困难。但是坏处是当宦官不在专权的时候,如果他也做上了大官,那么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被外戚杀死。而第二种选择的坏处,就是并没有基础,而且因为他是宦官出身,可能那些人并不会相信他。但是好处是这是正义的一方,不管怎么样,投身这一方都是正确的。其实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长远和近处的考虑,如果曹操选择长远,那么她就应该投身党人,或者说选择匡扶汉室的正义。如果选择近处的权利,毫不顾国家的安危,那么他就应该选择第一种。而曹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种,纵使第二种对于他来说要付出的更多。但是现在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因为他的出身,这些党人并不容易接受他。第二则是因为他少年时的名声,不学无术,纨绔子弟。于是曹操为了加入他们,开始博览群书,这一学就是好几年。后来,他通过举孝廉当上了官,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渠道,那些儒生都是这样当官的,并且一直推行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大力打压宦官,还杀了他的小叔父。但是因为这样,损害了宦官的利益,所以这几年一事无成。从这段时间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匡扶汉室的英雄,也是一个拥有雄心大志的青年,但事实上,在我看来,在他没有进入三国争霸的时候,都是这样的状态。

后来,黄巾军起义,他抓住机会,平定并且立功。做到了济南国相,而他在位时,更加大力打击宦官并且处理了那些番服权贵的人。但是不久,朝廷就让曹操去平级,不同的地方做官,宦官想要借此整顿他一下,潜台词就是曹操让他们损失了太多的利益,看在他父亲的份上,借此最后一次警告。而曹操现在都有哪些选择呢?如果继续做官的话,那么难免会被宦官所杀,可能还是灭全族的罪。而如果跟那些宦官同流合污,又不符合曹操自己的心里,曹操无法做到。所以曹操决定称病回乡。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匡扶汉室的忠臣,他为了不让大汉更乱,选择回乡,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不惜损失自己家族的利益,冒着自己被杀的风险,依旧用自己的权利来整顿朝堂,这绝对是一个英雄了。

而曹操就用这样的状态在家休养了一会儿,公元188年,他的机会又来了。有人在边疆作乱,朝廷又派曹操去平定战乱。而没过多久,汉灵帝驾崩,汉少帝继位,外戚得以翻身。而此时,何进看到了剪除宦官的机会,想要全部铲除宦官,那么,曹操要进的建议到底是全部杀掉,还是留一些呢?首先,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东汉一朝宦官是皇权的延伸,两个力量相互辅佐,才可以让朝廷保持稳定。在何进看来,宦官却成为了毒瘤,为了恢复皇权,他想打破这个循环。曹操认为,这样拨弄了太多的权利,让社会有了太大的变化,会让天下乱。虽然何太后反对全杀宦官,但是没有用,何进召董卓入京,威胁何太后,但是因为这件事情本来是密谋,而这样的话,闹出的动静太大,被人发现了计划,于是袁绍带人杀进宫,杀死了很多宦官。几个小宦官带着汉少帝逃跑,在路上又碰见了,正在往都城里走的董卓,董卓入京,胡作非为,并且掌握了大权。而董卓是从哪里来的呢?董卓是边疆的一介武夫,看到中原乱了,所以带兵赶来,想要夺取一个位置。而此时,董卓的势力已经统治了都城,并且他主动邀请曹操入伙,觉得他很有才,那么,曹操应该怎么办呢?这个也要从两方面考虑,如果想要一个短时间的权利的话,那么跟着董卓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毕竟看起来他现在的权利便遍布了整个都城。但是再从长远讲,这样的一介武夫,真的可以统领大汉吗?很明显是不行的,所以迟早有一天会被取代,而这样的话,那曹操也无法幸免于难。所以曹操最终决定不同意,而且还带头反对董卓,并且与袁绍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诸侯联军,一同讨伐董卓。但是董卓怂了,带兵就逃跑了,而且把皇帝掳走了。如果此时在加紧进攻,那么董卓就会被彻底消灭,但是袁绍下令不打了,而且他的诸侯也都不愿进军。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此时各路诸侯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而皇上有个好不在,如果此时不去,就那么自己就可以统领一方,而如果现在去讨计要损失兵力,还要把皇帝救回来后,当皇帝的臣子,这真是两失。但是曹操还是想要去讨,也有两点原因:1.是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想要恢复大汉。而第二点则是更现实的原因,因为现在本来曹操的兵力就不多,也没有地盘,没办法,在诸侯的争霸中获得利益,也没有办法称霸一方,所以很明显,进入诸侯纷争的局势,对他来说是很不利的。虽然他还是去讨了,但因为实力差距太悬殊大败。果真如曹操所料,不过多久,天下军阀纷争乱世开始。如果从这里来看的话,那么,曹操依然是一个忠臣,他之所以继续讨董卓,不光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他继续想恢复大汉的江山,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并罚相争,只为自己利益的时代,是非常可贵的,所以至此,我觉得我们并不可以说他是一个奸雄。起码现在还不是。

而天下至此,曹操只能根据天下的局势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而现在,曹操最缺的则是拥有自己的一块地方。曹操又积累了一些兵马,这时,黄金军作乱,有十几万人,而曹操只有几千人,那么他该怎么办呢?只能打,这是曹操唯一的机会。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她以后将再也没有地盘,没有权利。而最后,凭借着他的军事才能,最终打胜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反扑,最终占领了东郡,他也算有了一块自己的地方。而后这几年,曹操天天打仗,远交近攻,但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只是在徒劳的浪费时间。而就在此时,一个机会来了,汉献帝从董卓那里逃回来了,而现在,曹操要把它送回京都吗?我们首先来说明送回的好处,那么就是也许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这样真的有效吗?其实,如果观察时是我们就会发现,现在每个诸侯都有自己的权利,而天子的权利现在这么弱,又怎么能管得了这些诸侯?而如果拥立天子,可能会丧失自己统领的主体地位,因为当天子来了,也就意味着你从自己统领自己的兵,变成了一个臣子的身份。看起来这两个方面都非常致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曹操的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和袁绍抗衡,那么,在这样的时代,曹操拿什么跟袁绍争呢?而如果他此时帮助皇帝,那么那些读书人忠君,也就会帮助曹操,那些人就可以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匡扶汉室,通过智慧来弥补实力上的差距,这可谓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曹操迎回汉献帝,并且将他从洛阳迁到了许昌,然后统领百官,有很多人都来辅助,在这段时间,曹操的实力大增。成为了北方大户。而在这段时间,在我看来,我们也可以说他算是一个忠臣,因为首先它迎回汉献帝,就对大汉朝有利。

而后来,袁绍和曹操开战,袁绍带几十万兵来打,而曹操那时也只有几万,曹操那边人心浮动,但是通过曹操的鼓舞,最后又用计烧毁了袁绍的粮草,彻底把袁绍打得直不起腰,大胜。

可是后来曹操在袁绍的军营中发现了很多书信,都是曹军弟给袁绍通报情报的,而曹操该怎么办呢?无疑,他现在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严厉的惩治那些人,把他们全部都杀掉,并且逐出曹营,第二种选择无疑就是隐忍,并且,放掉他们。而曹操选择的则是第二种,曹操为了拉拢人心,而且因为原来曹操的实力并不强大,这场战争也毫无把握人心浮动干出这种事情也很正常,所以这些人虽然不可饶恕,但他把发现的所有书信都烧了,也就意味着冰释前嫌。但是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人都跟着他吗?并不可以,很明显,这些人是不可靠的。所以要新招,而此时,曹操就发布了很出名的招贤令,也就是不一定有德,但一定要有才,而且出身低下。但是这些人就一定会忠吗?不一定,但是因为他们出身低下,本来就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做官,但是通过曹操的举荐,他们有了自己的前途,所以他们感谢曹操,而且只有曹操变好的时候,他们才可以变得更好,更有钱,更有权,所以他们也就更希望曹操便好,这是他的一个策略。其实在我看来,如果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就不一定算是大汉的一个忠臣了,他一直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我们从这里看,也可以看出,其实他迎回汉献帝,只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权利,让自己的势力更加强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是忠于大汉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现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已经很大,只要统一南方就可以统一整个全国,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赤壁之战。这场大战,曹操大败,是因为他过于的轻敌,而此时,南方的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已经发展了起来,而现在的曹操已经年过六旬。那么它都有哪些选择呢?首先,他的第一种选择就是归汉作臣,这样也趁了他的初心,而第二种选择则是自己称帝,而第二种自己称帝的好处就是生命自主,而他的子孙也可以统领整个国家,不受别人的影响。而此时,曹操应该怎么选择呢?如果曹操现在在年轻十岁,那么他一定会选择自己称帝,但是他现在已经老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若天命在吾,吾为文王。他并不做这个决定,而让他的子孙去选择,这个选择看起来非常折中,也还不错。而后来,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最后,病逝在洛阳。

这就是这个人的一生,其实在我看来,我们不能说他完全是忠臣,或者是一个奸雄,因为人总有两面性,比如在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完全就是一个忠臣,他忠于大汉,干什么都是为了大汉。而后面在自己的势力起来了之后,他干了很多事情,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都没有损伤大汉的利益。我觉得曹操就是在有了自己的利益之后,他会更倾向于自己的势力,而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完全评价它为一个忠臣或者奸臣,如果一定要让我评价一个的话,那我宁愿评价他是一个忠臣,因为他毕竟没有损伤大汉的势力,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贡献。我只能说他不是特别的高尚,但是真的很有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