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

小时候看电视总是会问粑粑麻麻里边的猪脚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唱的歌里也是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好像这世上的人都可以忠奸立辨。慢慢长大后,出了社会才渐渐明白好人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因此要认识到这个世界其实是有很多的灰色地带,但是我们做事情确实绝对的——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意味着给外界明确的信息,和你相处是需要遵守一定原则的,有时候或许会被人认为是迂腐、顽固,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反而能降低交流的成本,大家一提到你就会想到你的一些基本交往原则,觉得能够理解的自然会与你相交,不认可的也省去彼此交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设立这样一个交往的门槛也是极好的。

我们需要明确这样的原则不是没有根据,没有逻辑的任性而为,而是要经得起质问的,是符合底层逻辑的。从底层的几个原则出发,去随时审视和判断自己的决策,这样的你在别人看来特靠谱,试问哪个人不愿意和一个靠谱的人合作呢?

原则是你的线,但是决策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灰度区,留给自己一定的思维缓冲区,有了缓冲区,你就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因为哪怕稍微越线一点,你仍然是安全的。你的坚持、你的原则、你的纪律,应该在缓冲区之外。这就是黑白决策,黑白决策保证了原则性。

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恰恰就是有灰度认知,就是在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讨价还价。有原则,这是关乎于定性的事情,而认识到灰度区的存在,处理事情要有弹性,那是考虑度的问题。在生活中有人事事追求完美主义,我说这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一种主义,是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只要不伤及根本原则一切都可以商量。正因为这样的灵活性历史上面对侵略者国共才能达成合作,共御外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