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纪霖教授《何以安身立命》(二)

       

图一

        继重建当代人的心灵世界(一),紧着,我跟大家聊现代中国的一种价值,两种表述是什么。在(一)中,了解何为“文化托命之人”及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等问题。在此,便不再多说。接下来的问题围绕“何为现代,谁知中国”,即“新文化运动的双城记”。

        新文化运动不必多说,是二十世纪早期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在国内推崇的“新思想、新文化”的一场文化革命。正是陈独秀在上海举办《新青年》之后,拉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又称“百年文化运动”,百年的日新月异已在当今社会体现出它的精神价值。既是在上海创办,又何来双城之说?我来细细道来。

        二十世纪,上海是我国贸易出口的中心,是国内新知识的码头,在哪里,一百多年前,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启蒙思潮,自圆其说的政治运动(四一二政变)等。成为了一切知识、信息、文化的时代中心。一百年中国看上海,正是这个意思。就有了双城记里的“海派文化”。

        新文化运动前期,在上海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国内,并没有波及更多的城市。我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期。发展期持续了一至两年,就像创业,过程总是显得很艰辛。它缺少一种助力,而这个助力,北京给了它。不知是冥冥之中,还是计划一种的发展过程。陈独秀等人被调离北京。

图二

        北京的政治文明、政治文化、本土文化并非上海所能及,正因如此,“海派文化”与“京派文明”的糅合与交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高潮。一场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般席卷中国大地。中国人民感受并沐浴着这场洗礼,人们的思想变了,浩浩荡荡地新思潮走来了!

        这便是新文化运动的“双城记”。

        不管是北京文明,还是上海文化,终归是中国的新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新文化。以前文化界会说“北钱南王”,现在不说了,因为上海的商业性已经在大多程度上取缔或改变了上海为文化的中心。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上海。

       


        在此衷心希望上海守住繁华,留下文化、留下时代进步的缩影,留下文化革命的过去!

图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许纪霖教授《何以安身立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