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

文:白茶九巷 | 图:网络

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偷窥,我们正在被一点一点地剖析。

昨天晚上待在宿舍实在闲得慌,打开音乐APP打算听歌打发时间。

我的指尖在屏幕上滑来滑去,正好看到了它附近的人这项功能,我有点好奇就戳进去了。说实话,我也没想着找谁,就纯粹好奇想看看它的功能真的有这么强大?

点进去之后发现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我发现了两个熟悉的头像跟ID。我进去这两个ID的主页看了看,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两个ID真是我两个舍友的。

我将她们的主页截了个图发在了我们的宿舍群,其中一个舍友说:都没有隐私了,真可怕。

我对现在网络科技的程度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我们受益于其时,也在不断被它出卖。

现在,我们购个物、听首歌、看个书、刷个话题,之后我们的主页就会源源不断出现类似的商品、歌曲、书籍、话,连我们的生活习惯都被窥探得一清二楚,这种精细程度实在让我有点惶恐不安。

有时候,我挺怀念以前那个“飞鸽传书”的年代,没有现在的浮躁不安、浮夸、冷漠功利。有时候,我看书写字的时候很难把自己的心静下来,时不时会打开手机刷朋友圈、微博、逛淘宝,没有办法完完全全将自己投入这其中的乐趣。

虽然,现在我们可以依靠网络与四面八方的人交流、欣赏天涯海角的风景,但是,我们的交流好像也只是仅限于网络。当我们真的坐在一起面对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拿着各自的手机对着屏幕刷表情包,对着屏幕傻笑。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我们的视野是真的被开阔了,还是退化了。你可以对任何人的话题款款而谈,却不知道自己所言。信息来源的广泛,让我们留住了不少所谓志同道合的朋友,却也仅限于屏幕的交情。

确实,我承认大数据精准而缜密的计算,帮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然而,我却常常听到大家在抱怨,没了自己的隐私也少了亲自探索新奇事物的好奇心。

书信的往来可以留住美好的记忆,网络的存在产生了更多转瞬即逝的快餐文化。

我高中的时候看了《查理街84号》,那时候产生了交笔友的念头。我兴致勃勃的在贴吧的笔友吧浏览,企图寻找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笔友。可是,我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到了真正要去邮寄的时候,发现邮局的信件来往好像已经不怎么运行了。

一封信寄出去再到被对方收到用了快半年的时间,有一封信还被丢件了,后来,我觉得时间太长了而且也有丢件的风险就只是寄了一次。

好吧,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本来就只是想谈谈自己对大数据崛起的看法,现在好像一个怨妇怨天尤人、控诉网络的种种劣迹。

隐私,这事还得靠自己去保护,提高个人的警惕性,少贪便宜。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下来的不一定是馅饼,很大可能是鸟屎。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