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就知道美股大跌

       连续两年,几位兄弟一起做年终总结。我说过的话至今仍历历在目,“明年我会改变投资策略,2020年美股会大跌,势必会影响到A股……”

       经不起说道的美股果然“如我所愿“,2次、3次、4次、5次熔断……巴老爷子都目瞪口呆!!!

2020年美股4次熔断

       不是为了表达我的预言有多准,而是通过整个事件进行冷静思考。之所以我在年终总结时会有这样的言论,完全是因为听了邓楚民的演讲“年金销售从不屑到热卖”。这个人是我未曾见过面的同事,非常善于投资,他的思维在去年发生了360°的转变。

回归冷静思考

       2019年大家经历了一段甜蜜时期,15年股灾入市以来,我从未见过如此好的A股,很难想象有人不赚钱。我算是个失败的投资者,去年的收益基本跟大盘持平,整个炒股生涯属于不亏型(算上了中过两次新股+一次可转债)。可朋友却说“股市战绩7亏2平1赚,你已经是前30%了……”

       买公司股权不应该是收益很高吗?算上通货膨胀,怎么几年下来还是亏的?就算买银行理财,5年时间怎么也有15%-20%的收益吧!!!


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会赚钱?

1、 专业化

       他们是价值投资者,懂宏观经济、懂政策,研究市场、行业,深度分析公司……每天不停地研究,一旦发现价值资产便长期持有。

2、 现金流

       长期持有对现金流是个极大考验,这笔钱需要没那么急用(心态会更好),而且要有持续稳定的资金进行再投资。比如巴菲特拥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保险公司,给他持续提供稳定现金流,无论市场多糟糕,现金流不断就不会慌。

3、 信息源

       信息不对称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专业者可以掌握一手信息,而大部分人只能接收到网络上的“一手信息”,行动永远在专业者后面。

……

       专业投资者有数不尽的优势,而我?只懂得看一下行业、公司报表,似懂非懂的k线,还有股票的价格,难怪被不停地降维打击!

       对于高手的言论我通常谨慎对待,经过冷静反思,我认为自己应该调整资产管理方法。卖掉了原有的股票,并及时删掉了富途牛牛(一度怀疑是自己在砸盘“哈哈”)。

重梳投资策略

       没有成为富豪的梦想,我投资目的大概就是保值的基础上增值。从5年的投资经历来看,我明显是连保值的目标都没实现。但是,也正是这几年风风雨雨跟钱打交道,我对金融工具更加熟悉,对自己也更加了解了。

       投资必不可少,用钱去购买资产(划重点),让你更快进入人生快车道。

       认识各种金融工具,自己的逻辑会更清晰。

1、基金定投

无数资讯传授给小白的理财方式,每个固定周期往里投钱。傻瓜式的操作,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做,因为很多人认为没技术含量。反而,我觉得基金定投是不耗费精力,只要遵守原则(止盈不止损)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2、股票

       股票还是要持有的,毕竟是可以让资产倍增的渠道,不小心再中几只新股岂不美哉!

       以前自己总喜欢看盘,跌了就发慌,涨了就想抛,抛完继续涨,陷入深深的日常可惜之中。炒股是在炒人性,赌徒心态暴露无遗;炒股也是在修炼人性,经历大风大浪才愈显平静。看盘也要消耗大量精力,而且影响心情。总是盯盘,还谈价值投资?

        所以,今年的策略是研究好一家公司,长期持有。但是,股票一定是好资产吗?我无法确定股票会拥有正向收益,所以投入股市的钱是自己不在乎的,如果收益不错当然很美,即便全部亏损也能接受。

3、理财产品

       一般会有起点,如5万起购;有规定年限,有规定利率。没有什么专业要求,对于没有专业理财方法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缺点是对于资金有要求(体量和时间),灵活性差。

4、年金

       大多数人不太了解,没研究过的人不知道它的魅力,简单说年金的特点:功能第一,复利增值,持续一生。

       邓楚民的演讲就是说它,为什么说从前不屑一顾呢?单从收益看,确实不高,目前最高也只有4%的复利。投资者往往追求每年百分之几十甚至更高的收益,对这种产品当然不感兴趣。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呢?

       经过多方研究,他发现年金的功能属性是其他金融工具无法替代的,就像没人会拿社保跟投资比收益,因为目的不同。充分认识以后,邓楚民才明白年金的魅力。

       我为什么对年金感兴趣呢?

       我认为年金是真正的资产。一次购买,可以创造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不受利率下行波动,如“潇洒明天”从97年到现在再到未来都是按照8%复利增值。这个很神奇,就像你种下一颗金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变成摇钱树。也许三五年还是棵小树苗,二十年以后便是参天大树。这就是时间的魔力,复利的奇迹。

        一组数据,让你明白投资收益不见得高(金融圈里的龟兔赛跑)。

       把时间再拉长,复利效应更不得了。慢慢来,比较快!

       最近高高成交了一个每年交费30万、交费10年的年金客户,为什么他会买这样的产品?难道不懂得投资吗?

       这个客户82年生,在腾讯工作,平时比较繁忙,赚得不少,但没有多少自己的空余时间。他也有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目前是稳定地维持在年化6%。客户有自己的规划,转款专用。投资部分追逐更高收益,年金就是为养老生活准备。

       这款年金按照预定利率4.025%复利增长,客户选择从60岁开始领取,每年固定领取33万,直到生命结束。

       万一客户走的早不就亏了?

       这款产品保证领取20年,如果客户在20年内离开,剩余33*(20-n)万给到家人;如果比较长寿,就是狠狠薅了保险公司羊毛。

       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客户的养老生活会有多舒服。每年有足够的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是四处旅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走得累了,选择一家高档餐厅,好好满足一下味蕾的需求。也许陪着孙子一起弹弹钢琴、写写书法,享受子孙欢乐的生活,无论孙子要什么,都可以买买买。也许有一段时间心情不好,背起行囊,到莱茵河畔小住,过着清幽的生活……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梦想要提前规划,年金就是为梦想而生。投资当然可以赚更多钱,全部用投资去筑梦,万一出现当下的黑天鹅事件,美好的梦想可能就泡汤了。所以,这个客户对财富的管理是睿智的。梦想账户跟投资账户分开,投资去赚更多钱,年金就是为养老准备。

       总结自己的投资原则:把钱分成若干份管理,一部分用于平时开支,放在余额宝;一部分用于防御,小部分资金撬动高杠杆,抵御风险造成的现金流断裂;一部分用于进攻,博取更高收益,倾向基金定投以及长期持有一只股票;一部分用于筑梦,自己栽培一颗年金的摇钱树,打造一生的现金流。

个人名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年底我就知道美股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