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心的倒影

网络截图

世界是心的倒影;认识生命无常

作者:雪漠

本书是著名灵性作家雪漠专门针对现代人而写的心灵随笔集。本书远离名相,直指人心,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为现代人提供了许多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方法。这些方法既能改变我们的“心”,也能改变我们的“行”,进而能改变我们的“命”。本书对于那些时时为痛苦所困的人、陷入热恼和焦虑的人,无疑是一剂智慧的良药。本书的智慧帮助你由心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命的升华。

第1卷

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

1. 前言

2.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

3. 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

4.流转的因缘,是变化的母亲

5.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6.“我”是一个巨大的幻觉

7.人为什么活着?

8.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第2卷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你快乐时,世界在变化着,你本身也在变化着;你痛苦时,这变化也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有一刻的停息。

9.真正的快乐,是心中的一点光

10.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

11.人生是不断与“自己”交战

12.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作出选择?

13.真正的自由,是智慧的觉醒

14.自由在于“心心相印”


第1章 前言

“世界是心的倒影”是一种智慧见地。在传统的修炼中,只有修证到很高层次者,才会有这种智慧和见地。只有真正明白此理者,才容易契入离戏瑜伽,实现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

本书对于那些时时为痛苦所困的人,有着别的书不能替代的妙用。在我们整个群体都陷入热恼和焦虑的当下,它无疑是一剂智慧的良药。

佛经有偈如是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便是本书智慧的最初源头。但说归说,做归做,有时“理”上的明白,并不能代表“事”上的把握。于是,本书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就是对佛教出世间智慧的最形象的一种世间法表述,它既是智慧的眼光和角度,也有许多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方法。它既能改变我们的“心”,也能改变我们的“行”,进而能改变我的“命”。

许多人,就是因为“心”的无明,才有了“行”的愚痴,终而有了“命”的多难和夭折。正如我的长篇小说《猎原》中说的那样:“心明了,路就开了。”

也正是由于心的升华和智慧的显发,许多原本陷入困厄的人,才实现了超越,成为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从许多响亮的名字中找到这类的启发,如乔布斯的成功,就得益于禅。而禅,就是大手印体系中的实相大手印。在禅的观照下,连那死亡的阴影,也没能罩住乔布斯的创造智慧,我们才有了能够在当下欣赏苹果系列的那份快乐。

所以,我常说:“命由心造。”你的命,是你心的倒影;你眼中的世界,也是你心的倒影。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你有什么样的心,也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当你的心由小变大时,你的世界才会由小变大。没有心的改变,决不会有命的改变。所以,你也可以将本书称为“造命之方”。

在我的身边,依本书智慧而改变命运者,有很多。其中有患绝症者,有重度抑郁者,有亲人死后痛不欲生者,有对现实绝望而厌世者……他们大多在接触了我的作品后,由心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命的升华。

于是,有朋友希望我能够将那种能变心变命的智慧通俗化、非宗教化,专门出这样一本能够让不一定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离苦得乐的书。

本书的智慧源于传统的大手印,笔者是香巴噶举大手印的传承者。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央编译出版社)中,我专门介绍过香巴喝举奶格五金法。其圆满次第中,有一种“三支法”,它表达的就是本书的智慧:“上师道胜解一切显现即是上师,于此得决定见;胜解上师即是自心,于此得决定见;胜解自心性即是空性,于此得决定见。”“本尊道胜解一切显现都是本尊佛父佛母,显而无自性”“胜解一切所显、所闻都是自心,而自心性即是空性,得决定见。”“如幻道决知一切显念皆是自心,决知自心即是幻化。推究六根与其所对六尘之自性,则见其自性空,空而能显,显不异空,显无自性,即如幻化。断除执著分别,于显空无执中入深禅定。”

本书的内容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通俗化表述和阐发,它远离名相,直指人心,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要知道,执著是痛苦的来源,没有执著便没有痛苦。但许多时候,我们执著的其实仅仅是一个概念和幻影。

要知道,我们眼前的一切,终究会消失。无数的物质、无数的财富、无数的人、无数的纠葛,都会随着岁月之水的冲刷消失于无迹,都会像破灭的水泡那样消失于亘古的暗夜。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都会成为记忆。而我们的记忆,也正被一种叫遗忘的大口吞噬着。我们能勉强留下来的,是相似于梦幻那点儿记忆。

许多时候,我们的记忆和当下对那记忆的解读,决定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

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我们的心,决定着当下。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因为岁月和万物的变化本质,我们的一切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世界的本质是苦的,这便是佛教“有漏皆苦”的含义。也正因为人生是苦的,我们才需要一种能让我们“乐”的精神,这便是佛教的世间法意义。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点时,我们就能从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清净之乐,从而实现出世间意义上的自由。世间法的乐是有条件的,出世间的乐是无条件的。后者的乐,其实只是发现真相后的破执和超越。

那真相,便是本书的内容,本书的书名概括了它:世界是心的倒影。关于它,在我的《无死的金刚心》中,也有非常形象的表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此书,并能生起妙用时,就真的能“离苦得乐”了。


第2章: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

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让你以为它们永远都会这样。这个错误,我们称之为“认假成真”。

要是你没深入了解过佛家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就一定会让你觉得头昏脑胀、不可思议,或许多少还会有些排斥。我能理解。毕竟那些小车、楼房啥的,看得见也摸得着,它们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真真切切的它们,咋就变成梦幻泡影了呢?问得好。其实,佛家并不否认它们的这种真实,但它强调说,它们的存在,是一种显现上的存在,是阶段性的,不会永恒。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有些变化会影响事物的表面,你看得见,但有些变化却非常细微,而且发生在事物的内部,它们就像人群中的伪君子一样,编织着人们喜闻乐见的谎言,甚至将许多聪明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丽的女孩欣赏自己的美,男孩们也大多会被她的美貌俘虏,但这美貌不会永恒。

女孩总会长出白发、皱纹,总会显出老态,更别提她身上那些细微变化,细胞的忽生忽灭,想法的瞬息万变……而且,她跟长相平凡的女子一样,体内有污血,皮肤上沾满了细菌,躯体也由白骨支撑。

但女孩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花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买了大量的护肤品,上了许多次的美容院。为啥?因为她不想变老,也不想变丑。男孩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为美丽的女孩争风吃醋,斗得你死我活,可他们不明白,苦心霸占的美丽,总还是会被时光抢走的。

事实上,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让你以为它们永远都会这样。这个错误,我们称之为“认假成真”。

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是无我的,是无常的,但因缘聚合之后,就会示现出各种现象。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便是因缘聚合的,当然也归于空性,是无常的。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真实面目,只是自心的显现。万法唯心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对寒风中的乞丐来说,有衣服穿,有饱饭吃,这就是天堂。假如有一天,这个乞丐变成了富翁,那么他的天堂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是这样。

那么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有的,不过,它们的有仅仅是“缘起的有”。比如说我们喝水用的杯子,它也没有一个能够永恒不变的本体,我们故名之为“空”,并不是说没有这个杯子。

到目前为止,杯子还是存在的,但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它们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短暂的现象。因为,下一个瞬间,情况或许就会变得不太一样。变化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不管你如何排斥它,总还是会不断与它狭路相逢。

一个年轻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曾经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害怕未知,总想控制身边的一切。有一天,她年轻的丈夫突然去世了。丈夫去世的三个小时之前,两人还通过电话。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她对我说,她和丈夫本来商量好,下个月要去补度蜜月、补拍婚纱照,再下个月要孩子,两年后回丈夫的老家发展,但这一切都变成了一场梦。

一切本就是一场梦。她老公的存在是一场梦,若干年后,她的存在也会变成一场梦。还有什么需要计较,又有什么是计较得来的?当你真正明白世间的无常,你就会理解这句话。幸好,变化带来的并不都是痛苦和无奈,它也意味着一切痛苦和无奈都会过去。

那朋友还告诉我,丈夫死去的第一个月当中,她就像活在地狱里一样,每天都害怕醒来,每天都盼望着在梦中与丈夫重聚,心像在业火中烧,身却像置于冰窖般寒冷。

她说,她每天待在冷清的屋子里,不见任何朋友,也不吃饭,整个人像被榨干了一样,但是,这样的痛苦还是消失了。她终于明白,世间的一切,都像阳光下的露珠一样,转眼就会蒸发,一切都不会永恒。

我弟弟二十七岁就死去了,看过《大漠祭》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死对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但它同时也打碎了我对生命的幻觉,打碎了我的好多执著。

那之后不久,我也就彻底明白了什么是世界的真相。我知道,不管你执著还是不执著,世界都一直在变。白昼总会走入黑夜,黑夜总会迎来黎明,孩子会慢慢长大,父母会渐渐老去。人生中所有的故事,亲历的也罢,耳闻的也罢,都像记忆中的水花、夜空中的闪电,转瞬即逝。

每一个经历、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现象性的东西,不会永恒,也没有固定的属性。好也罢,坏也罢,都只存在于你当下的解读。

所以说,何必把每一次经历都看得太实在?何必在意那些不断改变的现象?把握当下、品味当下、享受当下,汲取当下的营养,让过去归于过去,把未来留给未来,这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第3章: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

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

世上的一切,究其根本,都会变成记忆,记忆跟幻觉没有两样,所以说,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你快乐时,世界在变化着,你本身也在变化着;你痛苦时,这变化也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有一刻的停息。

无常是生命能够延续的前提,也是我们本身就一直在遵循着的规律。它本身并不可怕。

人非常有趣,因为大部分人只愿接受事物讨喜的一面,对于它不讨喜的一面,总是下意识地回避。所以,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他们总是不愿坦然承担。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喜欢带着老婆孩子外出游玩,但遇上塞车、排队,总是诸多怨言:很多女孩都喜欢大量吃甜食,但发胖的时候,却又后悔不已;很多男孩都喜欢漂亮的女孩,可一旦这女孩变成自己的女友,却又害怕她受到别人的青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我们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目,是因为偏见阻碍了视线。

所以,我们才会那么抗拒无常。事实上,正如过量的甜食会让人发胖一样,无常也是自然规律。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你可以不吃甜食,但你却无法抗拒变化。

你还会发现,自己对“未知”的恐惧,正是缘于一种对“变化”的抗拒。大部分人都喜欢稳定,喜欢让一切维持在原有状态,任何一种“失去”的可能,都会让我们战栗不已。

然而,这种惧怕除了让自己难受之外,再起不了更多的作用。因为,自然规律远比生命个体更为强大。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尝试延缓变化的过程,但我们始终无法阻止变化的产生。但是,这跟快乐又有什么绝对的关系呢?

你快乐时,世界在变化着,你本身也在变化着;你痛苦时,这变化也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有一刻的停息。无常是生命能够延续的前提,也是我们本身就一直在遵循着的规律。它本身并不可怕。

那么,我们为啥还那么害怕“未知”呢?因为我们认假成真,害怕承受一种失去的痛苦,对一切,我们都不愿放手。但很多时候,你不愿放,还是要放的。

再者,一旦你坦然接受这“失去”,又会发现,原来它并没你想象中那么可怕。为啥?因为世上的一切,究其根本,都会变成记忆,记忆跟幻觉没有两样,所以说,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

举个例子,我住的那个楼房存在吗?它当然存在,它能为我和家人遮风挡雨,能收纳我所有的心爱之物,我的书、我的石头、我的字画等等。

但它不是本有的,它只是一种现象,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若干年前,这儿一片空旷,是一块坟地。我的爷爷曾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盖了个小房子拾粪,拾铁路上的粪。他把粪拣到住的房子里,堆在当地,怕人偷粪,而且就在房中吃、睡。

在他的眼里,这上粪比什么都重要,不能丢了。但他就是不明白,这粪也是因缘聚合之物,这个房子也是因缘聚合之物。

几年后,房子就被拆了,坟地也被推平了,种上了庄稼;再过十多年,庄稼地成了一个村庄,人们为了争盖房子的地,还打得头破血流。这些人不知道,这个村子也是因缘和合之物。他们不知道,多年之后,这块土地会被一个大老板买了去,把村子推平,修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后来,我买了其中的一套楼,住了进来。于是,空荡荡的楼房里又盛满了我的东西。但这并不是终点,它还会一直变化,会无休止地变化下去。

因为,无论村子、楼或是土地,都没有永恒不变的本体。由于因缘聚合,它们有了诸多显现,我们称之为缘起;但它们的本质却是无自性的,它们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所以又叫性空。

世上一切在诞生、成长之后,都会以某个状态停驻一段时间,然后腐化、坏灭、幻变,最后消失。

缘起性空是世界运作的规律,所有东西都是如此。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你再来反思生命中的所有事情,心里自然会少了许多迷惑与情绪,多了一份清醒与淡然。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孩子,对他非常好,后来两人走得越来越近,那男孩也对她产生了一种依恋。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失去了所有的感觉,然后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男孩的世界。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好多次,她问我,自己是不是一个奇怪的人?我对她说,不是这样的。

其实,男女之间的爱是小爱,它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情绪。它的产生也罢,保鲜也罢,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当这些条件不断变化的时候,它就会经历诞生、热烈、平淡、衰亡的过程。

比如,你因为女人的美而爱她,那她不美了的时候,你还爱她吗?你与某人因志同道合而相爱,当你们的追求不再一致的时候,你还爱他吗?你因为女人对你的好而爱她,她对你没以前那么好的时候,你对她的爱还始终如一吗?你因为某人懂你而爱他,那他要是读不懂你了,你还会爱他吗……促使人们相爱的条件一直在变,所以能一辈子相爱的人非常少。

许多情侣生活得久了,爱情就会转化为一种亲情,或是一种习惯。能够携手终老的人们,依靠的,必然不是一种浪漫但易变的感觉。而且,即便人们能一辈子相爱,终究还是会被死亡分开。所以,爱情不可能永恒。

那么,什么才是永恒之物呢?无常。唯有无常,才是这世上永恒的真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随随便便地对待爱情与人生。

相反,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应该从过去的所有伤痕以及对未来的所有不安中脱身出来,尽情享受与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不要再煞费苦心地强求那并不存在的永恒。


第4章:流转的因缘,是变化的母亲

流转的因缘,是变化的母亲

过去的一切,所有的时光都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淌、消逝着。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如水泡一样,生的生,灭的灭。人类死掉一茬,生下一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好像是水面上的光波一样,闪烁不停。

假如你有观察的习惯,一定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啥规律?你找不到任何一个独立存在的物体,也找不到任何一件独立存在的事情。

这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埋进地里的种子过早夭折,是因为没有得到播种人的悉心照顾,夭折了的它,就不再是种子,变成了土壤里的养分。

世界就是在这样的一环扣一环中不断流转、不断循环。所以,它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由无数个独立的个体组成。

有时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可能会将你人生的小舟,引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港湾。这个规律被人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者“蝴蝶效应”,佛家则称之为“因缘”。因缘的相续,是生命不断流转的原因,正是它,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变化。

有一句歌词里说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这恰好道出了世界的真相。啥真相?世间一切,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都是因缘聚合的结果。没有因缘的聚合,就没有现象的出现;相反,因缘一旦解体,现象也会随之消失。而且,这个现象的消失,又意味着另一个现象的诞生。因为,往往是一种因缘的消散,正好是另一种因缘的开始。这就是整个世界运作的规律。真正明白了“因缘”,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无常。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不喜欢雨季,就会觉得下雨是一种滋扰,它给你带来了大量的麻烦,你的鞋总是被打湿,你洗的衣服老干不了。但是,假如有一天,你每天都能跟心爱的女孩打同一把伞,漫步在雨里,享受雨的浪漫,那你一定恨不得天天都下雨。

所以说,你不用过于在意世界上的一切,因为无论你在不在意,它们都一定会变化。杰出的也许会堕落,平凡的或许会伟大,成功的也许会失败,失败的可能又会成功,这世上哪有什么必然?

我们的情绪总像飓风中的海浪,此起彼伏,对他人的看法也随着见闻不断改变,又有什么不会过去?没必要为了眼前的逆境而辗转反侧,也不应该因一时的顺境而沾沾自喜。因缘的流转,意味着生命中有太多可能,而我们应该去做,且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清醒和珍惜。

你知道,我们的每一种选择,每一个行为的后果,都是下一种选择、下一个行为的原因。露珠在阳光下蒸发了,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原来的树叶上没了它的踪影,天空中却多了一缕润湿;当无数的润湿遭遇了冷空气,或许又会成为云,恰逢适当的条件,再变成雨,回到地上。

就是这样。因与果之间的循环,未曾有过一刻的断裂,这也是世界的运作、世间的变化不曾停顿的原因。于是,我们有了时光推移的幻觉,有了记忆的更替。

某个昏黄的午后,你站在洒满夕阳余晖的阳台上,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你或许会感到,过去的一切,所有的时光都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淌、消逝着。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如水泡一样,生的生,灭的灭。人类死掉一茬,生下一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好像是水面上的光波一样,闪烁不停。

其实,世上万物都是这个样子。你观因缘时,种种现象一样要观,能观到这些现象,就意味着你产生了一种智慧。佛家有“十二因缘”的说法,它指的是从缘起到缘灭的十二个环节:

第一是无明,即无知、愚昧,它是人受困于各种因缘的根本原因;

第二是行,即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了怎样的思维:

第三是识,即如何解读外缘,这跟一个人的心有关,是滋生行为的种子:

第四是名色,即与眼耳鼻舌身意无关的固有概念与观点等等:

第五是六入,即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来获取外界信息,借以认知世界;

第六是触,即触觉,以及接触的瞬间所形成的感受:

第七是受,即承受、接受某种感受或者某种后果:

第八是爱,即贪恋,沉迷于一种感觉或情绪当中,不愿意放手;

第九是取,即追逐欲望,索取更多;

第十是有,即拥有或存在,这种拥有与存在是虚幻无常的,相当于和合作用的开始;

第十一是生,即一种虚幻无常的出现、诞生、产生:

第十二是老死,即构成事物、现象的因缘消散,事物、现象随之发生转变。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就是说,我们的无知导致了各种行为、语言与意识,这些东西会形成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解读,久而久之,这种解读就会形成固有概念与偏见。

当你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接触世界时,就会在固有概念与偏见的影响下,对世界产生偏见。

你的偏见,又将影响你在接触事物时得到的感受,你贪恋这种感受的时候,就想要保住它,甚至想索取更多,然后你就会在欲望的推动下做出带有偏见的选择,选择将会产生一个结果,但是结果的产生同时又意味着它会随着以上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条沾满了汽油的棉线,当你点燃了“棉线”的源头,也就是用智慧看破无明的时候,火焰就会一直蔓延下去,把整条棉线都烧个精光。

这时,你的心就从没完没了的轮回中解放了出来。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第5章: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忘记“变化”的存在,总是不能发现,整个世界都像梦境一样变化多端。

我们总以为这些多变的景致会是永恒,才会为得到而沾沾自喜,为失去而充满忧伤,为未知而惴惴不安。当我们明白一切都犹如梦幻,还会有这么多的在乎吗?

生命像是一班无始无终的列车,你记不得自己什么时候上车,你只知道自己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哪些人跟你聊过天,哪些人与你擦肩而过。

你知道沿途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故事,但你难免忘却。突然,某个时刻你累了,于是,死亡出现了。仅仅一个刹那,一切好像又从头开始了。

不过你不记得这是新的开始,你完全忘记曾经有过的另一段旅途,曾经穿过的另一件衣服,曾经遇到、记得、遗忘过的另一些人,曾经遭遇过、忘却过的另一些事,你只当这就是唯一的开始。

这是佛家观点中的生死轮回,它是活在艺术中的美,真正的轮回却只有苦。但轮回真的存在吗?或许它只是一种意象,或许真的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不断在经历着轮回:轻松快意的瞬间,是天人:仇恨愤怒的瞬间,是阿修罗:愚昧无知的瞬间,是畜生:痛苦不堪的瞬间,是地狱:充满欲望的瞬间,是饿鬼:欲望与良知苦苦纠缠,便是人。

导致这情绪轮回的原因,也是“因缘”吗?可以这么说,但它更缘于我们的坏记性。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忘记“变化”的存在,总是不能发现,整个世界都像梦境一样变化多端。

闭上眼睛,回忆过往的许多梦境,想象自己还在梦中。那些美妙或可怖或凄婉或荒谬的梦,难道不像电影那样让你回味无穷吗?但是,你为何不贪恋梦的美妙,为何不为梦的凄婉而忧伤,为何不为梦的恐怖而惶恐不已?因为你明白,梦中的得失,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假如你能进一步明白,现实也是一场以假乱真的梦,你就能活得非常自在。

我曾经修炼过一种“梦观成就法”,它非常有趣且有效。修炼后,你会慢慢地掌握梦境的控制权。控制梦境的感觉非常美妙,因为你既是主角又是演员,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你会因此体验到主宰心灵的快乐。当你体验过这种快乐的时候,就会发现,外部世界带来的所有快乐,都比不上心灵的自主与自由。

举个例子,在梦里,你也许会遇见一个自己为之动心的人,并且毫无保留地奉上你的爱与真诚,因为你明知这是一场梦,无论失去还是得到都只是虚幻的存在,跟电影没有任何区别,你只管全心全意地饰演那主角,不必在乎恋情的结果。

这样一来,你就会尽情享受恋爱的过程,微笑和眼泪都成了同一种诗意与浪漫:在梦里,你也许会遇见一只可怕的猛兽,它的牙缝里还塞着一些断手残肢,但是胆小的你竟不怕它,因为你知道,在梦里,生死都是假象,你一边逃跑,一边寻找反击的武器和机会,你捡到一支锋利的矛,然后在它向你咬来的那个瞬间,准确而迅速地用矛刺穿它的头颅,你成功地玩了一把心跳……

不计较结果,这就是梦境的好处。或许在被绝大多数人当做现实的这场梦里,我们不会遇上猛兽,也不会飞上天空,但我们绝对可以像在梦里那样,把得失看得很淡。如何看淡?随顺因缘,不将闲事挂心头,也就是放下一切。

有的男女恋人之间一听到对方说“放下一切”,就觉得非常可怕。因为他们衡量对方是否重视自己的标准,往往是看对方会不会因自己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这对吗?当然不对,会因为你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波动,这仅仅说明你能够激起他的某种欲望,比如情欲、占有欲、控制欲等等。

真正的爱情是更加博大的。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你,他就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和珍惜你,为了让你幸福、快乐,他可以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奉献自己。真正的爱,是一种无我,它与宗教精神是非常相似的。

可惜,有的人总是执著于男女间的一种好感,总是想千方百计地留住它。有的人在不能占有倾慕对象的时候,不惜将其毁掉,也不愿让别人拥有她。

比如,一个学生曾经告诉我,他们单位的一个人喜欢上同单位的一个女孩,但表白之后遭到了拒绝,于是有一天他强奸了那个女孩,还把她杀害了,埋尸于大楼顶层。

那个学生问我,这是爱吗?我告诉她,这绝对不是爱!世界上绝对没有一种爱情,会让人们去伤害自己所爱的人。这种所谓的“爱”,只是一种看起来很像爱情的欲望。

好多人都把情欲当成了爱情,所以这世上才出现了好多以“爱”为名的凶手。正是因为好多人在能够相爱的时候不懂爱情,明白爱情的时候往往失去了爱的机会,所以,一些人在看破红尘之后,才会将建立在某个人身上的爱情,转化为一种以众生为对象的大爱,一种与爱情非常相似的宗教精神。

诸如此类的误解,在人生中还有好多,所以佛家认为,人类之所以痛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愚痴。

因为愚痴,所以认假成真,执幻为实。把明明虚幻无常的东西看得非常实在,我们就会在它消亡时感到痛苦。

这就像你明明不可能抓住掌心里的水,却不肯面对这一点,反而一直纠结于握拳的时间与方式,那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当你明白,连生命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时,对一切都会变得没那么在乎。

我们认为,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终结,但这并不是生命的真相。因缘是不断流转的,生命也是不断流转的。你一定见过孩子们在沙滩上砌出来的小城堡,它有固定不变的自性吗?它是沙,是城堡,还是两样都是,抑或两样都不是?

实际上,它只是一些元素聚合而成的一种现象,当旧因缘消散,新的因缘加入——比如海风和大浪的侵蚀——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它没有不变的自性。人类也是如此,世界上所有的现象都是如此,包括生与死。

生和死,意味着状态的切换,意味着特征更加明显、更容易被肉眼和意识所捕捉的改变。

改变,并不仅仅发生在生与死的瞬间,就像楼房会折旧一样,人也不断在衰老着,还有很多更细微的改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比如细胞的新陈代谢与想法的日新月异等等。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生命其实只是一个巨大的梦境。


第6章:“我”是一个巨大的幻觉

“我”是一个巨大的幻觉

由内至外,我们都无法找到一个不变的“我”。既然没有不变的“我”,又何来“我的”家、“我的”房子、“我的”车等等一切呢?

我们说,生命的真相是一个巨大的梦境,那么人呢,什么才是“人”的真相?

人的真相,也是一场幻觉,一种元素组合的游戏,就像孩子们玩积木一样。某个时刻,孩子们用一些积木堆砌出一座小小的城堡,这座“城堡”在某段相对时间内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把它推翻,再堆出其他的东西。

所以说,“城堡”的存在是一场幻觉,它会随着组成元素的解体而随时分崩离析,人的生命及人本身也是一样。我们的想法、情绪、健康状况、身体内部环境、外貌、命运等等,都会随着因缘的不断流转而时刻改变,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没有一个不会历经生再走向死的独立个体。

所以,从终极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确实存在的“积木城堡”,也没有确实存在的“人”,一切都是被冠以某个名称以示细微区别、实则本质相同的“现象”。如果说我们和积木之间还有什么较大的区别,那就是我们有“灵魂”——我指的是非“神我”的灵魂——具有且能够认知真心、了悟生命的真相。

如果你的心灵被欲望所蒙昧,你就无法认知真心,也无法了悟生命的真相。你会以为这世上真的存在一个“我”,他在不断拥有着和失去着。

其实这个所谓的“我”只不过是另一种因缘聚合之物:我们的肉体并不是本有的,它的诞生、健康、成长需要依赖于很多外部的条件,比如父母的结合、良好的伙食、充足的营养、安全的成长环境等等,而且我们的细胞不断生生灭灭,我们的生命机能与外表不断改变;我们的知识、观念、习惯、行为准则甚至个性,也都不是本有的,它们也是因缘聚合之物,并不断在外境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变化。

那么,由内至外,我们都无法找到一个不变的“我”。既然没有不变的“我”,又何来“我的”家、“我的”房子、“我的”车等等一切呢?

本质上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如此,它与我们是平等的,是没有任何分别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立场与角度的对立。

好多人的烦恼在于他们不明白这一点,非要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对立起来,什么都要分个“你我”,将大量脑力与时间花费在计较和算计上面,便出现了许多的执著。

于是,处于顺境的人忙着追求更高的欲望,处于逆境中的人则忙着怨恨,甚至报复不能满足自己欲望的外部世界。

所谓的外部世界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只是各种现象在我们内心的投射,当我们还没开悟的时候,就只能自以为是地解读世界,这种解读不能代表世界的真相。

比如,你听到有人骂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所以感到非常气愤。但事实上,侮辱也好,气愤也好,是你的耳朵和心灵相互作用的产物。要是你没听见,或者你不在乎的话,别人的骂能伤得了你的心吗?所以说惩罚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心。

我经常直言不讳地在文章中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很难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时常有朋友说某人又在骂我,我通常一笑置之,反而在朋友们把我捧上天的时候,我才写下“雪漠是个驴”之类的偈子来表白自己。

为什么?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是幻化的,一切都是记忆。随着因缘的流转,曾经谩骂过你的人,可能会变成你最忠实的朋友;曾经称赞过你的人,也许会千方百计地想把你打入谷底。

世上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不在乎它,也没时间在乎它,我只管珍惜宝贵的生命时光,以合适的方法多做些对世界有益的事情。至于世界是否会接纳我、迎合我,那是世界的事,我已做好我该做的便足够了。

很多时候,多想想生命中的许多变化,就会对个人得失看得越来越淡。毕竟,连我们那相伴一生的身体,也不是永恒之物。

最初我们只是一个受精卵,在各种条件的组合之下发育成形,然后诞生。我们从一个小猫大的婴儿,长成一个能够独立生活、承担责任、组建家庭的大人,其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但是,在我们欣然接受这些有趣变化的同时,也必须接受一些没那么有趣的改变,比如身体的衰老、体力的下降、美丽的销蚀等等。

因为,我们的身体本质上跟房子、书桌一样,都是因缘聚合之物,难免会随着旧因缘的消散与新因缘的和合而发生改变。

矛盾的是,我们在疯狂赚钱、抽烟、喝酒、狂欢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制造一些衰老的助缘,更没意识到这会减少我们的生命时间。我们总是觉得自己能够再多活个几十年,但谁知道呢?

所以我说,肉体是个巨大的谎言。建立在肉体上的美丽更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是一个能取悦他人与自己,也能引起欲望、嗔恨与纷争的假象。

有一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可笑但也可悲的故事,征战十年,尸横遍野,不过是因为男人们想将女人的美丽据为己有。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却很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是为了什么?因为欲望与妄想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人看不清真相。

当你见到实相光明,消除了许多欲望与妄念之后,就会发现世上许许多多的概念,也不过是概念而已,是人为的标签。

真相远比概念更加简单。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得失都只是一场梦。你还会发现,自己光顾着做梦,反而忘记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事情。有的时候,它甚至会成为你这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7章: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

夜深人静又无法成眠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叩问心灵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老、病、死,爱别离,恨相聚,求不得,贪嗔痴慢疑五毒炽盛,人生有太多的苦,唯一的归宿又是死亡,就连地球也难免面临陨灭的一天。那么人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苦苦地活下去?

总有人问我,命运是不是由业造,命运是不是早有定数?我告诉他们,“定数”是死了的心的程序。活的人可以造缘。心变则命变。行善、造善业,获得善的果;行恶、造恶业,获得恶的果。所有选择、行为、后果,都逃不出心,所以我常说:“大善铸心,命由心造。”

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你会看到两种命运:自私的人看重自己的得失,所有行为也必然首先维护自己的得失,这意味着他或许会说谎,甚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他的行为必将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戒备;

无私的人重视事情本身,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为了服务他人,那么哪怕能力不足,无法做到完美,他也必将赢得别人的信任,假如他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自然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

我在农村长大,没有背景,也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我经历了许多世人眼里的坎坷、挫折甚至一些可以算得上厄运的东西,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动摇过我的梦想与追求,反而统统成了我实现梦想的梯子。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把它们都化为了生命的营养,在它们的滋养下,我的心灵一天比一天强大。而且,虽然我懒于经营人际关系,也懒于做一些聪明人都乐此不疲的事情,但是我的生命中仍然出现过好些贵人,他们非常无私地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也为我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机会,为此,我非常感谢他们。

同时我也明白,假如我是一个自私自利、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的人,这些机遇就会属于那些比我更值得拥有它们的人。

因此,我总是对学生们说,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我没有天才,也不勤奋。我只是朝着一个方向,每天走完自己该走的路,不停脚步,不乱走,不受诱惑,然后睡觉。

有时,也会有一个女孩招手,我可以和她说几句话,但我不会忘记自己的追求目标而奔向她的。因为我明明知道,她会把我引向另一条路。当金钱向我招手时,我也不会过去。我一直认定自己的方向。别说我,就是一个蚂蚁,每天爬,爬上十年,也会爬出很长的路。成功就这么简单。

可怕的仅仅是放弃,因为它代表了心的动摇。心念一旦动摇,所有的坚持都会失去意义,所有阻力都会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你会不自觉地做出许多与以前不甚一致甚至完全相左的选择。

你也许会彻底失去方向,也许会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模式化的生活,直到把宝贵的生命时光浪费得一干二净。到了年老的时候,你或许会靠在河边的栏杆上,茫然望着远方,叹一口气,然后对儿子说道,你老爸糊糊涂涂地过了一辈子,到了这个年纪,没有什么作为,也没有什么梦想。几十年光阴竟然用一句话就总结了,那你人生中的许多起伏,又有什么意义?

曾经有记者采访过一个牧童,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羊啊?牧童说,为了卖钱。再问,卖了钱想做啥?牧童又说,娶媳妇,养儿引孙。记者又问,将来打算让你的孩子做什么呢?牧童回答,放羊。

现在好多人都是这样。努力学习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为了赚钱、买房、娶漂亮媳妇,娶漂亮媳妇为了优生优育,孩子长大再让他好好学习找份好工作……这样的生命轨迹,不是轮回,又是什么?

这样活着的你,是否觉出自己无论活得如何“精彩”,也不过是拷贝着他人生命的模式,一种留不下任何痕迹、创造不了任何价值的生命模式?

当然,这样的活,也有它的好处,能够满足这样活着的人,也能活出一些小小的惬意来。

但是活着仅仅为了迎接将来的死去,你真的甘心吗?扪心自问,夜深人静又无法成眠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叩问心灵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贪嗔痴慢疑五毒炽盛,人生有太多的苦,唯一的归宿又是死亡,就连地球也难免面临陨灭的一天。

那么人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苦苦地活下去?生命的长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两眼一闭,索性当下就迎接那死亡?相信许多选择了自杀的人,都是因为无法解答这个问题,才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他们知道生命有着无数的可能,也许就不会选择放弃它了。但失去了肉体的他们,可曾得到自己想要的解脱?

活着总比死了的好,因为只有活着,你才能弥补这辈子的许多遗憾,改写生命中的许多错误。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一颗强大且充满智慧的心灵。

因为,你对世界的认知是你心灵的显现,你的所有行为也是你心灵的显现。

比如同一家公司,你觉得它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利益纷争,是火坑,但别人却认为它充满机遇与挑战,是锻炼身心的好地方;

又比如,你家有90平方米,你仍嫌它太小,但来访的朋友却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家才是你家的一半大!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一切都像阳光下的露珠和昨晚的梦,很快会消失,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计较了。

你不计较好多东西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等着你去吸收的营养,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宝库。

我们为啥会在乎这么多东西呢?因为我们以为身体就是“我”,我们关注它的感受,在它的许多欲望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但我们忘记了,这个肉体是容易毁坏的,是幻化的。无论我们怎样执著于它,它总会坏的。那么,我们就要在身体还存在的时候,做一些利益众生的行为。你的行为构成了你的人生价值。要知道,肉体的存在,就像苍蝇飞过虚空,留不下一点痕迹的。而你的行为所承载的精神,会离开你的肉体桎梏而传播开来,成为人类的有益营养。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就要在肉体消失之前,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甚至建立不朽的功德利益众生,以实现你最高的人生价值。


第8章: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生命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

你要用心灵感受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心灵感受生命本身,你要跟自己的灵魂对话,你要从各种生生灭灭的现象中归纳最朴素的真理,正如佛陀在菩提树下的经历一般。唯有如此,你才能发现生命本具的宝藏。

我的小说《西夏咒》里的主角琼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指的是作为朝圣的苦行僧的那个琼,他实际上也是《大漠祭》里到他乡去寻梦的灵官。

他走了很远的路,见识了很多人事物,但是没能找到所谓的圣地,后来他回到破败的金刚家,却在那里看到了金刚亥母(修行者的精神图腾之一)的种子字。他于是明白,自己一直寻找的地方正是自己的家乡。

多年来,我一直行进在“朝圣”途中,而从不去管我经历过什么寺院。某年,我朝拜了五台山的几乎所有寺院,但我没有记下一个名字。只记得,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宁静地行走在那“朝”的途中。

我心中的朝圣,不是去看哪座建筑或是地理风貌,而纯属是对一种精神的向往和敬畏。我所有的朝圣仅仅是在净化自己的灵魂,使自己融入一团磅礴的大气而消解了“我执”。

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想要真正明白它,你就必须向内看,关注自己的心灵,把外部世界加诸你的一切都忘记,包括各种常识、理论、知识与经验,甚至你的肉体。

你要用心灵感受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心灵感受生命本身,你要跟自己的灵魂对话,你要从各种生生灭灭的现象中归纳最朴素的真理,正如佛陀在菩提树下的经历一般。唯有如此,你才能发现生命本具的宝藏,获得一种解脱的智慧。

或者我们不应该说“获得”,因为这种智慧不是依赖他人赐予的,也不是一种发明,不是脱离于你的存在,它是一种本来就在那里的东西。

那么我们换一种说法,用“开启”:开启你生命的智慧宝藏,开启你内心的神秘花园,开启你内在的快乐密码;也可以说“发现”;发现你本有的快乐,发现你本有的智慧光明。

修行人们经年累月地苦修,不过是为了扫干净心里的陈年污垢,打破包裹心灵的硬甲,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敏锐,拥有一份了知一切、宽容一切但并非盲目的爱。

这种爱,是建立在发现本有智慧之基础上的,这本有的智慧光明,就是心性的自然智慧,它是佛家所说的“本元心”,也叫真心。

真心一直伴随着众生的心性,没有间隔也不会有断续,只不过大多数人不能认知它而已。认知它的时候,真心就显现了。不能认知它的时候,乌云就遮住了太阳。但不能说这时没太阳了。太阳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妄心的阴云遮盖住了太阳而已。

真心就像太阳,它虽然不具备太阳的热量,但却能照亮一个人心灵的暗夜,使人们告别所有的迷惑与茫然,洞悉生命的真相,找到人生的方向与活着的意义。

正如打开窗帘,让明亮的阳光投入漆黑的屋子里一样,明心见性的那个刹那,一切都会变得清清楚楚、明明朗朗。

明心见性,就是开悟,就是认知真心,见到空性。

当你的心灵变得空寂明朗的时候,你绝对舍不得用念头去打扰它,你会像品一杯上好的清茶一样品它。一切曾让你像饿狼追逐猎物一样追逐的东西,这时都变得索然无味,你不明白自己为啥要忍受那么大的痛苦,不顾一切地追求它们,但是你也懒得再去想那原因。

追过就追过吧,放弃就放弃吧,错误也罢,正确也罢,一切都过去了。你只想品味那宁静,只想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只想专注于每个当下。

因为你明白,你能够控制的仅仅是当下而已。一切变得简单、自然,一切都像流水一样,不断行进着。你的思维、你的心,再不会被禁锢于往日的某个地方,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活在当下”。

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说,以前她总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很大,大到能将她包围,它就是她的世界,但是当她坐上飞机,再低头俯视那一点点缩小的土地与建筑之时,她发现世界比自己想象中更加辽阔,它不只有她生活的城市、她身边的人,还有整个字宙、不计其数的生灵。确实是这样。

人,并不是世界和宇宙的主宰,每个人能够主宰的,仅仅是自己的心灵。可一旦你真正成为心灵的主宰之时,你心中的世界便会整个改变模样,你对世界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真心是生命本具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知它。对于具足无伪信心的人来说,认知真心易如反掌;对于没有信心的人来说,认知真心难于登天。最难的地方,在于它“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错”。它跟爱一样,真正爱过的人,才知道爱是啥觉受。

当你止息了所有杂念,观察自心时,你就会发现,你的心本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这是无法用苍白的言语来描述的境界。因为对于没喝过龙井的人来说,任何对龙井的描述都不可能让他明白龙井的味道。所以,我只能引导你发现内心的宝藏,你必须自己去走这条追索之路。

这路也许不太好走,你会感到,自己仿佛在无尽的黑夜中穿行,饱受未知与迷茫的折磨,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黑夜的尽头,你甚至不知道这黑夜是否有着尽头。

你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了白昼。黑暗中,你磕磕绊绊地向一个或许正确的方向跋涉,泥沙碎石磨伤了你的身体,地下的污水让你全身都湿透了。你很疲惫,但你不想放弃,你在一种巨大的向往中坚定地前行。

你知道,走出黑夜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这笃定中,会突然出现一团微弱的光明,那个瞬间,你的一切念头都消失了,你的心中只有清明与喜悦。你的跋涉终于有了方向,你的心里充满了力量。你倾听着心脏坚定的跳动,甚至不再惧怕。

有了方向,你的心里充满了力量,你甚至能够感受到心脏坚定的跳动,所有障碍、污垢的伤害,你知道怎样去消解这种伤害,更觉得那也算不上是伤害。就像你明知自己深爱的人就在荆棘林的后面,为了见到她,你宁可忍受全身的刺痛,那痛楚总会消失,但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却将成为你为爱而跋涉的证据。

在与那痛楚的搏斗中,你的爱和你曾经脆弱的心灵一天一天变得强大,终至不会被外物所撼动,这过程,实在充满动人的诗意。


第9章:真正的快乐,是心中的一点光

真正的快乐,是心中的一点光

真正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你心中的光。或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不是吗?你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的那支世界上最美丽的郁金香,原来正盛开在自家的花园里,可惜你一直没有发现。

除了爱情,世上最容易被人误解的词汇,恐怕就是快乐。很多以为自己懂得快乐的人,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他们总是把欲望满足时产生的当下,当做真正的快乐。

比如,他们总认为,拥有的越多,人就会越快乐,名声越好,人就会越快乐。简言之,他们心目中的快乐,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上的。显然,这是一种很不牢靠的快乐。

因为,为了创造滋长“快乐”的条件,很多人不得不疲于奔命地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断地获得,一些人不断地失去,一些人还在了无结果的追逐中,但谁也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不断获得的人,得到的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是一些无常的外物与更加无常的东西。

因此,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期待与现实不符所造成的失落;不断失去的人,以为他们只有获得才能得到快乐,但偏偏又不能如愿,于是他们也陷入巨大的失落;了无结果地追逐着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甚至忘记了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他们只能跟随自己昨天的足迹,一步又一步盲目地走下去,离真正的快乐越来越远……

其实,得到未必不能快乐,失去也未必不能快乐,在路上的人更加未必不能快乐。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在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之前,恐怕你必须先对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否则,你就未必能明白我说的话。

你看,假如我对你说,真正的快乐仅仅是心灵的一种感受,你能明白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吗?你能感受到一种灵魂的清凉吗?未必吧。

因为,这是一种你或许并不熟悉,甚至从未接触过的价值观,它跟我一样,来自西部那块深沉厚重的黄土地,它跟现代人那种被物质填满的骄傲且偏执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请你先试着把那些关于楼房、小车、工资、股票,甚至老婆、孩子等东西的理想模型都统统忘掉,至少暂时屏蔽掉它们。只有这样,你才能放下防备,进入我所描绘的那个“世界”……

我总是说,我不想改变世界,我想改变的只有我自己;我不想照亮世界,我想照亮的只有我自己;我不想用文学来让这个世界听我说话,也不想用写作来宣扬一些什么东西,我只不过是在文字世界里跟自己聊天而已。我修行的所有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得到绝对的自由与快乐,仅此而已。

“凑巧”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与我有着相同需要的人,他们也在追求这种自由与快乐——毕竞,追求爱与自由,本就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既然我比他们更早实现了它,就应该把方法和我走过的路都贡献出来。

因此,我在所有的作品里面都说了许多人们未必能听懂,也未必有那耐心去听的话,但它们都是我心里的话。我相信,那些跟我有着同样频率的人,看到它们之后,总能会心一笑的,或许它们仅仅能带给这些朋友一份好心情、一点小感悟,这也很好。

不过,有的朋友和学生们告诉我,我真心流露的这些话,甚至让他们重新拾回了生命的勇气、梦想和爱,让他们拥有了一种改变庸碌人生的力量。这很好。不过,它对我来说,倒并不是一件多么意外的事情,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其间的种种我都懂。

虽然我一直是现在的这个样子:留着一把大胡子,穿着一件红色方格的长袖衣、一条淡蓝色的牛仔裤,总是没事偷着乐,总是逍遥自在,旁若无人。但我也经历过一段灵魂追索的旅程,这一点,与所有寻觅快乐而不可得的孩子们没啥不同。所以,我真的懂他们,或许我也真的懂你。

你低头走着你的夜路,时而思量过去的许多事情,时而盘算未来的许多期望。你觉不出明月的存在。尤其在你走进树林或高楼大厦的遮挡之时,更觉得自己被无穷无尽的黑暗吞没了,四处是摇曳而诡秘的影子。你的心里因而充满了孤独、苍凉与恐慌。

但是,一旦你止息了无穷无尽的念想,抬起头,望向深邃的夜空,你就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夜幕中,竟然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在陪伴着你。它宁静无语,却仿佛在静中透出温柔的笑来,这抹笑渗入你的心中,荡起一波温水似的情绪,你怪怪地觉出了万籁俱寂的夜之美妙。夜幕里跋涉着的你,从此变得不再孤独了,明月的笑充盈了你的心灵,使这路途也变得格外地具有诗意。

我写过一首打油诗,目的是消解一些人对我的“神化”,但它也表白了我的心:“雪漠是个驴,低头走夜路。偶尔抬起头,看到天边月。求慧也无慧,求智也无智。只是心有光,从此不戚戚。”是的,明白的我,只是那头心中有光的驴子。

真正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你心中的光。或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不是吗?你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的那支世界上最美丽的郁金香,原来正盛开在自家的花园里,可惜你一直没有发现。

当你像过去的我那样,“偶尔抬起头”,看到心中那轮静寂而有诗意的月亮,你就会慢慢走出漫长的黑夜,从此不戚戚。


第10章: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

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

如果你把快乐建立在因缘聚合之物上面,就意味着你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一旦它依附之物随着因缘的离散而消亡,它也会随之消失。建立在外物上面的快乐,是不会永恒的,不管这个外物是什么东西。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真正的快乐,到底有多快乐呢?它跟□□到底有什么不同?我无法把这觉受塞到你的心里,但我可以告诉你,假如你认知了真心,便会发现,凭借外境所得到的一切快乐,都无法跟你内心本有的“天堂”相媲美。因为,外界的一切总在不断改变着。

比如,你为了买新款手机而省吃俭用,但它迟早会坏掉,更何况,你也许马上又开始期待另一款更新的手机了;再比如,你希望通过买一辆宝马车来让客户对你刮目相看,但是当你买了宝马车的时候,却发现对方已不在乎你开什么牌子的车,他们又开始在乎其他的东西了。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如果你把快乐建立在因缘聚合之物上面,就意味着你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一旦它依附之物随着因缘的离散而消亡,它也会随之消失。

而且,这种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一种记忆,记忆是会被忘掉的东西。那么,通过外物来让自己变得快乐的这个希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在这种期待中,你将不断品尝失落的痛苦,即使拥有,也会感到患得患失,无法享受拥有的快乐。可见,建立在外物上面的快乐,是不会永恒的,不管这个外物是什么东西。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再来看许多自己曾经非常在乎的东西,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没什么意义,世界上的一切都没什么真正的意义,因为一切都不会永恒。拥有和失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一切都不值得在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啥都不管,随随便便地混日子,相反,明白缘起缘灭的自然规律,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积极的人生。

我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爱人患上了绝症,她的生命也许只剩下一个月,你就会像疼爱稀世珍宝般地疼爱她,并且珍惜和享受与她共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甚至觉得只要她还活着,你就已经非常幸福了。

这个时候,你不会在乎她对你好不好,有没有做好每一个生活上的细节,能不能做到你心目中的一百分。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意识到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变化的时候,你才会放下诸多的计较,好好地活在当下。

不过,这还是一种推理,推理是带着思维痕迹的。思维也是念头,是另外一种记忆。但真心不是逻辑,不是推理的结果,它是一种最本真的东西,是生命本具的智慧,它不是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它不随外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既无虚幻之生,也无虚幻之灭。但它同样不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什么都没有,死水一样的木然沉寂,那是顽空,不是真心。能生起妙用的才是真心。

真心的妙用,就是觉醒于当下,明白于当下,觉悟于当下。也就是说,你时刻都要安住于真心,安住于空性,保持警觉,提起正念,不要让欲望左右你的心,也不要昏昏沉沉的,对啥都没任何反应。比如,知道自己口渴了就喝杯水,但不计较这水好不好喝,也不会纠结于自己为啥没买另一种饮料,这就是真心的妙用。我的写作是真心的妙用,我们为众生服务也是真心的妙用。

真心的妙用是随缘的,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可以遍及世间一切。你做任何事都清醒、自主,不被私欲所左右,这就是真心生起妙用。因为你明白,世上一切都是记忆,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跟谁聊过什么、别人说了你什么等等一切,都是过去了的东西,你计较与不计较,都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不会过去。

当你真正明白了这个事实之后,就不会失落,更不会感到痛苦。你会发觉,随缘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假如能够真正随缘,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有“现象”,没有任何“痛苦”,只有“经历”和“营养”。

可惜我们总是被世界的假象所迷惑。迷了的我们,会觉得自己遇上了过不去的关卡,觉得人生无法继续下去,看不到希望,身心皆疲。

有时候,内心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趁机对我们说道: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活着太累了,不如去死。死了,一切就都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人瞧不起,再也不用担心饭碗不保,再也不用担心我爱的人抛弃我,再也不用担心一切的一切……所以有一天股票大跌,有人万念俱灰,就跳楼自杀了。

谁知道他才落地,股票又开始反弹。他想象中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露宿街头、食不果腹等“定数”,原来都会发生变化,只是他的猜想害了他。世界就是这样。巨大的灾难还是人的妄心造成的。

当你有足够的清醒和理智,能够跳出许多现象来客观评价自己的处境,就会发现,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意味着,你当然要承担自己的选择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但这后果未必像你想象中那样不能承受,因为世界是无常的,充满了各种变数。

对于前面的那个可怜人而言,他的死亡是一种变数,股票的回升是一种变数,恐惧情绪的消散也是一种变数。再者,如果他能安住于真心,不受欲望的左右,清醒评价自己的承受能力,再进行投资,那么他就不会做出难以挽回的选择,更不会在投资失败之后放弃生命。

甚至如果他能安住于真心,可能就会把投资的钱用在发展公益事业或帮助他人上面,这也很好。这又是另一种变数。心变则世界变,命由心造,可惜他偏偏选择了死亡。所以,人的可悲之处,不在于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在于用一种错误的态度面对人生。

当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时,其实还可以选择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正如我的小说《大漠祭》中老顺常说的那句话,“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老天能给,是天的能耐;老子能受,是人的尊严。

有趣的是,当你以一种高贵的态度,坦然接受命运中的所有事情——包括那些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而已,无论是事情本身,还是痛苦、失落的情绪,都终究会过去,它们都不会永恒。


第11章:人生是不断与“自己”交战

人生是不断与“自己”交战

大海的“真心”平如镜面,但外界影响它的时候,比如刮风之类的,大海就起了波浪,这时妄心就出现了。当我们用智慧或戒的力量把外界的诱惑拒于心外的时候,心的大海就慢慢平息下来了。无波无纹的那种状态就是真心。

我在《西夏的苍狼》里描写过一个叫做白轻衣的“女子”,她是一个差点被消解的幽灵。为什么她会差点被消解?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灵魂的存在,这种怀疑无时无刻不在消解着她,最终,连她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

后来,黑歌手的出现挽救了她。这个过程,其实也发生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在欲望的奴役之下,我们不断用一种功利思想消解着自己的灵魂,也消解着内心趋向于神性的那些向往。我们不知道自己只能在那向往中实现一种相对的永恒,却一直在虚幻无常的外部世界寻找永恒。这种无知不断消解着我们寻获快乐的力量,幸好真心一直静静地待在心中那个若隐若现的地方。它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会因误解而消融,也不会被忽略而抹杀的。

《金刚经》中说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如来,就是真心。

虽然真心是本来具足的,但很多人都不能认知到它,不明真心的时候,妄心就会牵走你,你就又流于凡夫了。但有的时候,真心和妄心也会纠斗不休。真妄相攻的时候,你就仿佛变成了两个人,人格开始分裂,自己和另一个自己纠斗不休。

有部西方的动画电影曾经把这种“人格分裂”实体化,它们将“真心”人格化为天使,将“妄心”人格化为魔鬼,一旦受到某种外来的刺激,天使与魔鬼的对决便会在人的内心世界里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比喻确实惟妙惟肖。

佛家里面也常说“降魔”,但这个魔不是某种人格化或者动物化的魔鬼,正是蛊惑人心的妄念。妄念反映了人的欲望和偏见,它代表我们内心动物性的一面。

它是一种能够以假乱真的幻觉,也是一种蒙眼布,它不愿让我们洞察事实的真相,因而时常匍匐在我们的耳边低语,扰乱我们的宁静,阻碍我们倾听真心的声音,尤其是在我们不明真心的时候。

它指向的,往往是饿鬼般的贪婪、阿修罗般的嗔恨和畜生般的愚痴。如果不能明白真心,盲目听从妄念的指引,你就绝对无法抵达魂萦梦系的彼岸,更无法得到绝对的快乐与自由。

因为,当你纠缠于妄念当中的时候,往往会把妄念当成了“他”,把自心当成了“我”。这时,你的心里就会出现一种强烈的二元对立,在这种对立当中,你会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分得一清二楚,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分个你我。我失去了啥,你得到了啥:本应属于我的东西,却被你夺走了;我付出了那么多,你却没有给我相应的回报……

这些东西本都是虚幻的记忆,得也罢,失也罢,都是无常的现象,本质上是一个东西。但是当你因妄念而迷乱的时候,就会认假成真,把幻觉当成真实,做出种种愚痴的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相应的业力。

造了善因向上,造了恶因堕落,于是就出现了六道轮回。但即使在这个时候,真心仍然是不动不摇的。它就像扎根于磐石上的松树一样,枝虽摇动,根却咬住根本。当你安住于真心,明白所有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瞬息万变,不值得在意的同时,轮回的幻象就会像艳阳下的露珠一样消失。

所以说,妄念非常可怕,它会让你远离爱与智慧,执著于虚幻的个人得失,将各种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它还会让你沉浸在莫名其妙的情绪里,浪费大量的生命时光,用误解粉碎你的幸福与快乐,甚至让你陷入虚幻的痛苦当中,觉得人生无力为继。只有认知真心、安住于真心,你才能摆脱妄心的蒙骗和左右,窥破所有假象,直抵最质朴简单的真相。

见到真心、认知真心、忆持真心、保任真心,这就是佛家中所说的“开悟”。开悟之后,妄心还是存在的。

就像大海上出现了一个波浪,不再水平如镜了。大海的“真心”平如镜面,但外界影响它的时候,比如刮风之类的,大海就起了波浪,这时妄心就出现了。

当我们用智慧或戒的力量把外界的诱惑拒于心外的时候,心的大海就慢慢平息下来了。无波无纹的那种状态就是真心。心波动便生妄念,妄念止息便显出真心。

比如,这个念头和下一个念头中间,有一个无念状态,当你用你的自性或警觉心观照它时,你就很容易契入真心。

开悟之后,你只要守住这个真心,便是最好的修。这时候,要远离分别心,别叫那些概念弄乱了你的心。佛家修行的含义就是修“真心”——让你本有的智慧燎原成智慧之火,把你的贪、嗔、痴、慢、疑全部烧掉,最后只剩下一片光明。

这时候,你才算究竟成就。什么是究竟成就,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动摇你的宁静与快乐,都不能让你成为它的奴隶。换句话说,究竟成就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种绝对的自由与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见到真心呢?老祖宗们留下了许多方便法门。比如,诵经敲木鱼就是为了定心,用一种节奏和韵律来消解妄念。

当妄念消融,达到一种极致的宁静时,你就会见到真心。佛家中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不是为了让人能够找到这个真心。选用哪一种,要看哪种方法跟你最为对机。


第12章: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作出选择?

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作出选择?

人的一生里,总该有一种高贵的心灵和姿态,对权力,对金钱,对地位,都应该这样。当满世界都趋之若鹜时,你应该对它淡淡一笑。因为,所谓的“自在”,就是不为念头和现象困,也不要刻意去束缚和压抑自己的心。

有一天,我跟一个年轻的朋友谈到死亡的启示。我告诉他,我的弟弟二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了,他的死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感悟。

至今,我在武威的家里仍藏有一个警枕,是个死头骨,它一直提醒着我,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朋友听后谈到大前年的一些想法,他说那段时间他身体不好,就觉得健康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我问他,你想过什么羊的生活?他说,就像现在这样,开着车在街上跑,时不时出去旅游几天。他还说,其实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比较满意了,但总是免不了感到痛苦,有时还会对未来感到莫名的恐惧,别人的误解和伤害也会感到愤怒与伤心。

我告诉他,他需要的是自由,但不是他现在的那中自由。他现在仅仅达到了一种身体上的自在,这种自在虽然也不错,但还是被动的,因为它需要物质保障。如果有一天,经济危机影响了他的公司,他的自在就会马上大打折扣。何况,既然他经常会感到恐惧、愤怒、伤心,就说明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没有带给他心灵的自由。

现实生活中,许多朋友都想赚很多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拥有的更多,看到的就更多,不想失去的也更多。他们拥有和憧憬的更多,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维持和追求,这样的心境之下,他们很难实现一种心的自由,有时连身体的自由都无法保障。

我的学生们有过许多这样的经历,比如,一个学生告诉我,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不境,她不断努力着,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与应酬当中,从来没有耐心地听孩子说过话,也没有好好地给家人做过一顿饭。

她的孩子从小就缺乏母爱与关怀,变得敏感而自卑,无法如地跟别人交流。长大之后,她的个性当中就形成了难以修补的缺陷。

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故事非常多。好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忙于上各种补习班,没时间玩游戏,没时间亲近大自然,小小的他们总是背着沉重的书包,一个人在街上徘徊。

每次看见这种情景,我就觉得非常心酸。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社会上的父母们都能明白,孩子们最需要的并不是越来越好的物质条件,而是爱、关怀与正确的教导。

而父母的诸多欲望,社会上不断异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总在污染和伤害着孩子们水晶般纯净的心灵,无情地打碎了他们的梦想与向往。他们也会像父母一样,在社会的挤压中烦恼地生活,无法品尝一种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其实,自由并不像好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它非常质朴,非常简单,也非常纯净。而且,它跟物质是没有绝对关系的。

陈亦新的妈妈说过一句非常好的话:“拣垃圾也能吃上饭的。”他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活下去并不难。只要一个人能活下去,他就有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权。所以说,剥夺你的自由的,好多时候并不是命运,而是你那颗充满了欲望的心。

举个例子,假如你觉得一定要有小车、楼房,一定要每年出国旅行一次才叫过得好,那么你就给自已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因为你要为得到这些物质而舍去好多东西,包括宝贵的生命时间,有时候还包括你的善良与道德底线。再者,命由心造,如果没有自由的心灵,又怎么能活出自由的命运?

我活得非常自由,非常快乐,就是因为我舍去了好多东西。好多年前,在我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我曾经开过一个书店,那个书店能为我挣很多钱,但是它浪费了我大量的生命时间,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把它给关掉了。

跟我一起做图书生意的人,现在有好多都成了千万富翁,但他们都羡慕我,因为我出了好几本书,更因为我留下了一些岁月毁不了的东西。

如果我想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还想开小车,那么我就不得不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常说,人的一生里,总该有一种高贵的心灵和姿态,对权力,对金钱,对地位,都应该这样。

当满世界都趋之若鹜时,你应该对它淡淡一笑。只要你有了这样一颗不被欲望所缚的心灵,你就自然能活得自由自在。因为,所谓的“自在”,就是不为念头和现象所困,也不要刻意去束缚和压抑自己的心。

佛家所追求的解脱,便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我们也称之为自在。它跟许多人理解的“自由”不太一样。人们通常认为,外界制约了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所以他们才感到不自由;但佛家认为,自由应该是完完全全的自主,是一种“纵横尽得”的境界。而且,佛家提倡的自主,是一种心灵的自主,是不被虚幻的现象所迷惑的清醒,是一种主动且坚定地做出选择的勇气,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固执,更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

不过,人们心中的“自由”与佛家所说的“自由”之间,还是有相通之处的,那便是两者都强调要“摆脱束缚”。仅仅因为佛家对“束缚”的理解与社会共识不太一样,才造成了两者在解读“自由”时出现的许多分歧。

人们总是认为,束缚是外部世界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所以他们习惯于要求外部世界发生改变:而佛家则认为,束缚是人们认假成真后生起的诸多执著,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佛家行者向往且追求的,永远都是自心的改变,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改变。在他们的眼中,真正的“摆脱束缚”,应该是放下一切执著。

不同的观点催生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催生了不同的追索之路,这本是非常正常的。我也常说,太阳有太阳的轨迹,行星有行星的轨迹,正是许许多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丰富。不过,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能清醒地做出选择,又有多少人甘愿承担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是心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