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KPI蚕食,新媒体人如何走出焦虑

内容要点
1、出入职场,你是如何陷入焦虑的?
2、焦虑不是你的错,也许平台才是

每一位新媒体人都可以视为"文字爱好者",因为热爱文字所以挤进了新媒体丛林。最初这片丛林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认为自己的文字天赋终于有了可施展的空间。

然而,新媒体丛林也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

你是如何陷入焦虑的?

当你真正进入职场,你就得考虑到价值交换的问题。作为公司新人,你拿到了期待的薪水 ,接下来的日子,公司就期待着你创造价值。 大部分公司会按阅读量、粉丝增长率、转化率等可量化的指标 来评估你的价值,更有甚者会以"出稿篇数"来考核员工的能力。

当你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对文字信手拈来的创作内容,熬上一个通宵才能勉勉强强地创作出文案;当你做了半年的内容,费尽心思写出来的文案依然只有几百的阅读量;你对文字的热情,对新媒体行业的认可还能如最初一样吗?

笔者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也是做新媒体,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焦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想要进入到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所必须经历的。

"刚接触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很快就陷入了一种焦虑的情绪当中。被各种KPI控制,完全按照以前的文章风格和老板的喜好来写文案,完丧失了自主创作能力。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个行业"

很多人在陷入到这样的焦虑之后,看不到自己的职业曙光,最终憾然离场。

丢掉焦虑,你需要这样做

1、持续的输入
好文案的产出永远建立在深厚的积累之上,就好像建造一栋大厦,根基越庞大才能建得越高。你建造大厦的方法、步骤、材料就像你的思维、行文方式以及用词用句,积累得越多才能建得越快越好。

如果你下定决心进入到新媒体行业,开始大量阅读吧!试着去解构每一篇文案,它的行文思路、用词用句、内容要点都可以成为你的积累。用相同的素材重新构思,比一比谁的文案更精彩!

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定律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在此笔者也冒昧定义了一个新结论,一万篇文案定律:"当你解构了一万篇优质文案,你离大师级别的文案创作者也就不远了。"

2、努力充电,踏实等待
新媒体行业看似门槛低,但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非常高。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有了误判,才导致新媒体人在工作中处处受限。

新媒体内容创作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文案人精准把握读者痛点的能力 ,还需要像主编一样生动呈现故事的技巧,还要向段子手一样具备跳脱的思维能够挑动读者的情绪......这些都是 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做到的。

很多传统媒体人转行新媒体之后如蛟龙入海,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这都是借助于他们过往丰富的工作经验。

之前很火的微信公众号"毒蛇电影",其创始人何君有近10年的娱乐从业经验,内容总监陈植雄一直把在《看电影》做编辑所体会到的"好稿子都是一遍遍改出来的"视为工作信条。

"大象公会"创始人黄章晋、"好奇心日报"创始人都有在知名报刊做主编的经历。

所以,面对新媒体丛林中的荆棘坎坷,克服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认清现实,重新定位自身实力与行业要求,踏踏实实给自己充电

3、公司平台也需要为你的焦虑负责
有时候,公司平台也需要为你的焦虑负责。如果公司新媒体平台的方向出了问题,即便新媒体人再努力,也达不到公司想要的效果。

有的公司看到新媒体火了,马上组建新媒体团队来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产品,等到有了几百上千的粉丝,立刻在每期推文中植入产品和广告。目的性和功利性非常强,结果白白浪费了精力和时间。

新媒体的目的是"连接人与人",构建"部落文化"。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参与者和传播者。只有把用户服务好了,公司的品牌和产品自然推广出去了。

以下是三种合理应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方式:

一、把公众号当成作为会员管理、消费积分、节日卡券管理的重要平台,例如咖啡店、餐饮店、连锁书店、品牌服装店。
二、把公众号和功能实现捆绑。比如"潮汐日历"20万粉丝的积累源于它的每天早起打卡功能。
三、以内容创业公司为主,通过优质内容聚拢读者,有了粉丝群之后再考虑商业化,比如功夫财经、大象公会。

送给刚加入新媒体行业的生力军一句话:"谨慎加入以传统方式做新媒体、以KPI作为对内容唯一考量标准的新媒体公司;一个尊重内容、可以磨练文字的平台,远比一份断了自己职业前程的工作重要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KPI蚕食,新媒体人如何走出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