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书名看着很鸡汤,内容却是科学硬核。

作者巴拉巴西是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无标度网络”创立者,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由于在复杂网络领域的研究,成为诺贝尔奖获奖呼声最高的候选者。中文世界还曾出版过他的另外两本书——《爆发》和《链接》。

在开始书的内容之前,先思考几个问题:最好的大学等于最好的教育吗?勤奋工作能不能获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吗?和业界的大牛竞争,怎么才能成功?如何利用“马太效应”开启自己的成功?一个足球队的每个位置都是超级球星,能赢得世界杯吗?你认同“出名要趁早”吗?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本书的正文。

本书强调的成功是来自集体的反馈,是个人影响力在周围人群和环境传播的范围,比如合作者的认可、品牌能见度、艺术家的声望、唱片或演唱会门票的销量、商业交易的收入、科学家的论文引用量、明星的粉丝量,这些都是容易度量的属性。当然通过艰苦努力实现一个重要目标也会有满足感,但得到的回报是内省,外界无法测量。

成功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巴拉巴西团队的一位研究人员用维基百科的点击量分析网球运动员的受欢迎程度,目的在于确定技能和胜利是如何转化为“成功”。发现运动员的能力表现与点击量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仅仅是第一步。一个人是否有优秀的能力,是要看他上过的学校吗?答案未必。波士顿拉丁高中在全美高级中学的排名里位于第20位,虽然是所公里高中,但对学生却是精挑细选。孩子及他们家长争报这所高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她的毕业生整体SAT(类似中国高考)平均分数位于该州前4,上了这个学校就相当于上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快车道。毕竟她的学生能接受名师的教学,也能受到身边优秀同学的激励。但上与不上名校的学生差别真的很大吗?三位经济学家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比了该校的毕业生和因几分之差没进入到该校的毕业生在大学里的表现,衡量标准是PSAT(学术能力评估预试)、SAT、大学预修课成绩,两者几乎没差别。也就是说学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继续保持了优秀。他们又做了藤校与非藤校毕业生10年后的收入对比,虽然总体而言藤校毕业生的收入更高,但那些拒绝了藤校而上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与藤校毕业生收入不相上下。换句话说,决定个人在成功道路上能走多远的是能力表现和抱负,也就是个人认为自己能达到的目标。

当在难评估个人能力表现时,是什么决定成功呢?答案是网络。拿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艺术品到底值多少钱?比如2005年有人花一万美元买下一幅叫《救世主》的画,在2017年拍卖时,成交价是4亿5千万美元,就因为在2011年时被鉴定为是达芬奇的作品。虽然艺术品的价格有很大部分的主观因素,但它的好坏有“网络”决定。巴拉巴西团队分析了1980年到2016年间所有艺术品交易和展出数据,涉及到14000个画廊、8000个博物馆,50万个画家,总工300万幅作品,得到的结论是画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作品在哪些画廊和博物馆卖过或展出过。在艺术品的网络中存在鄙视链,顶级场馆几乎不与次顶级交流,每个等级圈都很封闭,原因是圈层内是生意——艺术网络由画廊、博物馆、收藏家和艺术家组成。如果有位收藏家花100万买了你的画,你就进入到这个圈层,即便你后面的画不值钱也不能降价,一般是安排另一个收藏家高价买下你的画,这就是收藏圈的相互抬轿子,或者设法让你在顶级博物馆展出,再者干脆捐一幅给博物馆,这样他手中你的画就升值了。对于那些本没在顶级网络中后来逆袭的画家有些共同点:首先动作快,都是在职业生涯钱10年奋斗在一流画廊;其次了解网络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地的转场,设法露面结交圈内人士。所以勤奋工作能够成功的前提是身处于网络中。

回头说下名校光环加持对哪些人有用。对那些处于底层、未在网络中的人最有用。

成功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我们都知道“胜者通吃”的定律,一旦你成功了,所有与你的成功有关的利益方都会竭力让你的成功延续下去。我们回到成功之初,当大家都是顶级选手进行竞争的时候,比的就不是业务表现了,需要一些运气,比如出场顺序,但在一些细节上可以争取下。大家在观看郎朗演奏时,除了音乐本身,他的肢体语言也充满激情,那么成为一个音乐家需要在肢体语言上下功夫吗?答案是需要。有人做过一组实验,受试者在不知比赛结果的情况下对真实的钢琴比赛做判断,猜哪位是冠军。第一组只听声音的受试者准确率为25%,第二组只看图像不听声音的受试者准确率为50%,第三组边听边看的受试者准确率还没第二组的高。在高水平或等水平对决时,想取胜就要发挥下自己的特色,比如丰富的肢体语言、小众的兴趣或者曾经的成功经历,因为成功可以自我繁殖,并与成功次数成正比。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展示自我的机会,多做事才能多成事,才更有可能在花名册上所期待的位置找到自己。

既然是“胜者通吃”了,怎样才能从无名小卒逆袭呢?在高尔夫界,泰格伍兹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在8岁时就获得了10岁以下少年世界锦标赛的第一名,15岁时成立全美少年高尔夫业余比赛冠军的最年轻的选手,41岁时已创下了41项纪录。与他同场竞技的选手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巴拉巴西团队分析了美国高尔夫运动员非常详细的资料,与伍兹同场竞争的选手,最后成绩比平时要高出0.7~1.3杆,要知道冠亚军的差距也不到2杆,而当这些选手在伍兹伤缺的比赛中,平均成绩减少了4.6杆,同样这些选手,在伍兹受到负面新闻影响的比赛中,平均成绩减少了3.5杆。与超级明星同场竞争,他的光芒会让我们感到压力,但当我们把他们看做能力有限、会受外界影响的是普通人时,会克服掉压力带给自己的不适,正常发挥以增加取胜的概率。也就是说,在与超级明星竞争时,击败我们的不是明星,而是放弃希望

成功第三定律: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马太效应”,也就是已经取得过成功的人或产品更容易取得下次成功。为了深入理解这种机制,社会学家在众筹网站上做了个实验,随机选择了200个新项目,分成了两组,研究者对第一组每个项目捐了几十美元,对第二组什么都没做,结果第一组获得别人捐款比例是第二组的两倍以上。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初始成功的作用是证明你是“可被奖励”的。所以“赢在起跑线”的关键是“赢”,只有战胜对手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自信,向社会证明是“可被奖励”的。

真实世界真的永远是过去成功推动未来成功吗?雅虎音乐实验室做了个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邀请了14000名受试者来听新歌,在歌单上做了处理,比如把好歌的排名压低,把一般的歌曲排在前面,用来研究人们会不会被排名影响。结果是,对于大多数歌曲来说,初始的排名影响了下载量,但那些好歌尽管初始排名低,但被受试者慢慢顶了上来。再来看看《哈利波特》的第一部,被12家出版商忽略的书,在第一版时仅仅印刷了500册,其中300册捐给了图书馆,作者罗琳还是一位领着救济的单身母亲,起点已经很低了,不过它的口碑逐渐积累,形成了粉丝群,慢慢打开了销量,并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这种“好”的品质被巴拉巴西定义为“适应度”。虽然初始的成功或受欢迎程度可以被炒作出来,但适应度只能靠内在的竞争优势,而一个产品长久的成功由“适应度”决定。

成功不会机缘巧合的出现,提供优质的产品,注重品质,做好细节,积累口碑和粉丝,并持续输出优秀的做品。

成功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

这部分的关键词是:团队。如果一个球队每个位置都是超级球星,能赢下世界杯吗?一位从事动物繁殖的科学家做了让母鸡产蛋效率最大化的研究,他挑选了每笼最会下蛋的鸡,组成全明星母鸡队,集中在一笼进行培育,希望能得到超级下蛋母鸡。作为对照组,选取了相对高产的鸡笼,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培育,但里面的母鸡并不都是下单高手。经过6代的繁殖后,对照组的产蛋量增加了160%,而全明星母鸡队上演着宫斗戏,互相伤害,上代的恩怨在下代继续,根本顾不上下蛋。再看对照组的母鸡,激进的母鸡能给温顺的母鸡提供刺激,温顺的母鸡能给激进母鸡提供心理满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配合好的集体下蛋最多。强人+强人≠强大团队

那么优秀团队的人员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呢?在分析了百老汇474个音乐剧和爵士乐10万首曲子后,那些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制作团队都有一些共性: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即用户喜欢=熟悉+意外。这就需要团队成员既要有彼此熟悉的老人,也要有刚加入的新人,还要有提供外部视角的外人,这样才能保证成员结构的多样性。但这样还不够。在研究了Github上拥有大量关注者的项目后,团队成员的贡献并不均等,大部分程序由某位成员完成,而且团队越大,主要贡献者越努力。也就是说,团队会有一个自然领导者,而且一个团队越是由一位领导者主导,就越成功。

巴拉巴西总结出优秀团队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团队要有一人领导,其他人提供支持;人员组成要多样化,人与人之间存在强弱关系;交流一定要平等。

成功第五定律: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很多人会认同“出名要趁早”的说法,认为年龄越大创造力越弱,真的是这样吗?巴拉巴西考察了历史上所有科学家的发表记录,发现了两个统计规律:首先大部分人取得重大突破,确实在职业生涯早期;其次对于每个科学家而言,一生的重大发现可以发生在人生任何阶段。随着年龄下降的并不是创造力,而是产量。中年人真正的问题不是没创造力,而是不愿干,年轻人有冲劲,中年人懈怠了。拿买彩票来说,年轻的时候买的多,中年的时候买的少了,中奖概率自然下降。

巴拉巴西提出一个可测量成功的理论:S=Qr,S表示成功,Q是把想法实现的能力,也就是执行力,r,是想法的好坏。在评估每个科学家职业生涯后,发现Q并不会随着年龄而变化。尽管r不可捉摸,Q又难改变,能控制的只有产量,所以在好的想法上坚持不懈做下去,成功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规律并不会随个人意志而改变,让我了解到在职业道路上,哪些是自己能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在我们了解汇率之后,可用来优化自身的行为,以达到期待的结果,甚至逆袭。“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https://u.dangdang.com/xaiI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拉巴西成功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