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童考进曼哈顿音乐学院,让孩子独立自主成长,孩子会变优秀

最近闺蜜经常跟我吐槽:"孩子一放假,我就给她报兴趣班,花了大半年积蓄,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抗拒和不满意,闺蜜因此差点爆发了。"

在这场兴趣班拉锯战中,妈妈心力交瘁,孩子怨声载道。

与闺蜜不同的是,杭州6岁琴童胡文景的妈妈,没给孩子报过课外班,孩子反而一举考上了美国纽约的曼哈顿音乐学院。

6岁男孩胡文景,从小就是"不一样"的孩子,从小就很有自己主意的孩子

吃饭不肯用围兜,从来没戴成功过;不肯穿妈妈给他买的鞋,13个月就得带去鞋店他自己试鞋挑鞋。

胡妈妈表示,她也曾像别的家长那样,尝试给儿子报早教和英语课,但他根本不愿意去,每次都是哭闹收场,她也只好放弃。

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喜欢音乐的家庭中,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小文景一入幼儿园,便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假若换作其他家长,大概会马不停蹄为孩子铺平未来的道路。

但文景妈妈没有这样做,面对儿子的兴趣,依然无动于衷。

孩子把拉琴当成玩乐,自编自拉,妈妈让他随心所欲,想怎样拉就怎样拉。

偶然的机会,妈妈去纽约留学,小小年纪的儿子,当起了最小的"陪读"。

胡妈妈在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后,为他申请了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古典小提琴专业,没想到竟然考上了!

胡妈妈的教育方法让我们自愧不如,原来"别人家的娃"背后,都有个不一样的妈!

小文景能成功,离不开胡妈妈的育儿方法,她的秘诀就是:"随他去!"

一切遵从孩子的意愿,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这一句话,点醒了无数家长。

《美国幼儿园老师这样养孩子》一书中说:

"父母真正能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的方式,是鼓励、陪伴,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认识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势和特长,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孩子不如让他们自己生长。


01 每朵花都有它开放的时间,静待花期即可


育儿书籍《正面管教》中有一句经典的话:

"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

养育孩子确实是件劳心费神的苦差事,正因为我们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才想要他们更加出色。

父母看到孩子的差异化,却不能消灭差异,焦灼的我们只能推着孩子奋力追赶更高的目标。

但当我们提着孩子奔跑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愿

若你静下心,用养植物的方法来培育孩子,就一定知道:不是每朵花都绽放在春天。

诗词才女武亦姝,从小坐不住,后来经过父母长时间的培养,慢慢练成出口成章的诗词才女。

从容淡定、睿智娴静,"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在武亦姝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

武亦姝的父母,非常重视女儿的培养,他们爱好古典文学,所以从小就带她背诵唐诗宋词;他们注重陪伴和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和女儿玩"诗词接龙"游戏,他们通过各种游戏,让女儿潜移默化地学诗词。

武亦姝说,她的家中有摆满整整2面墙的诗词书籍,"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宋词元曲。开始是背着玩,慢慢的,就有了语感......"

别人家的娃手机不离手,她永远是诗词不离手,即使出门,也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

别人的书架上放的是各种教辅书籍,她的书架上则是男神陆游的作品集。

但对于武亦姝家的家养方式,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武亦姝曾告诉媒体。

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喜好,任由他们肆意生长,长大了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2 拥有自由选择权的孩子,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


每个人的人生和成长历程都是一个不定式,所历经的生活内容也可能差之千里!

在日本,就有一位10岁的小姑娘,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纹身师。

在绝大部分小朋友应该都忙着每天在学校和各种兴趣班之间穿梭的时候,这位日本小姑娘Noko Nishigaki,如今10岁的她,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年纪最小的纹身师之一……

生于日本但目前居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Noko,有着一位出色的纹身艺术家父亲GAKKIN,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受到了纹身这方面艺术和知识的熏陶,

看着爸爸每天给客人纹身的认真样子,她也喜欢在图纸上临摹自己眼中看到的万物模样。

后来还逐渐尝试起了在硅胶上跟着模仿和摸索纹身的感觉。

Noko爸爸给女儿播下了绘画的种子,给她成长提供好的"光合作用",一切遵从女儿自己的意愿,她便会开出别样的惊喜。

接着在6岁那年,Noko就为爸爸创作了第一个纹身,也算是迈出了踏进这一行业的第一步!

Noko爸爸说:"如果女儿在未来遇到自己更喜欢、更感兴趣的事,无论她作出怎样的选择,都会全力支持她。"

正如《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书中说的那样:

父母的放手,会激发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我们要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拥有自由选择权的孩子,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


03 梅花香自苦寒来,努力全不费功夫


红遍海内外的李子柒,出身贫苦却用一己之力推动文化传播,这样逆天改命,自强不息甚是让人佩服。

在李子柒幼年时,父母离异。1996年,父亲早逝,因为继母对她不好,爷爷奶奶心疼便接她回家。

2004年,李子柒为了谋生,便开始到城市中漂泊。

期间,她露宿过公园的椅子,吃过两个月的馒头。做过服务员,领着300元一月的工资。

之后她开始学习音乐,2009年,她找到了在酒吧打碟的工作。2012年因为奶奶生病,需要人照顾,她便留下家乡,开淘宝店卫生,但只能勉强度日。

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压倒她,反而为她日后的成功提供了足够的韧劲和养分,走得越来越远。

2015年,开始自拍自导古风美食短视频。凭着一路精进的技术和创意,李子柒的视频慢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但李子柒为了保护奶奶,也曾在2017年5月宣布停更,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子柒第一次讲述自己的故事,包括如何从零开始拍摄、学剪辑,如何花一个月时间学习拉面等,展现了这一路来,李子柒用了大量的时间培养自己的能力,告诉大家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打磨,以及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得来的。

造面包窑、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宝、做衣服,到烤全羊、酿酒、酿造黄豆酱油……总之,没有李子柒做不出来的东西。

比如一般人拍做菜,可能会用到酱油,然后会从"我们已经有酱油了"拍起,而李子柒会从"我们如何种出黄豆拍起" 。

之前的有些苦难,李子柒并没有白受,反而变成了一种能力,任自己在田园中翱翔。这都得益于小时候自己跟着爷爷做乡厨,干农活,编制竹器时打下手。现在才会有令人艳羡的手艺活能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子柒的花期虽晚,但她在自己长大后依然渐渐开起了花,活成许多人向往的样子,获得YouTube银牌奖,当选全国青联委员,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这样的荣誉离不开她小时候的历练与沉淀,也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孝心,尽管艰难,但她最终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

我们手捧着这颗种子,要精耕慢养,

相信孩子,然后静等花开!

就像《安的种子》里说的那样,

我们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

慢慢地看着他长大,

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好的教育需要我们心态平和,

不急不躁,牵着孩子一起感受风享受阳光。

缓一缓,给孩子的成长留一些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6岁孩童考进曼哈顿音乐学院,让孩子独立自主成长,孩子会变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