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之风,何时能止?

寒假即将来临,本该属于孩子休息玩乐的一个月,很多孩子却不得不被各种补习班占满。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不允许开设补习班,但是有几个家长敢不给孩子补习的?如果全班99%的孩子都补习,就你家孩子不补,就问你慌不慌?

图片发自App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特别奇怪。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哪有什么补习之说?特别是小学,写完作业还可以跟着大姐姐大哥哥去疯玩一阵。老师课堂上讲的都是够用的,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完成作业,读书不会太差。

图片发自App


反观现在的孩子,似乎不补习,连作业都难以完成。为什么?我听到的原因是,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太基础,好东西都没有讲。怎么会这样?

大部分的答案是教育资源短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多建学校,多培养老师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案是不一定。

图片发自App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短缺。

有小伙伴说了,短缺就是不够!那稀缺也是不够,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说教育资源稀缺呢?

如果一种商品,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而且只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的话,这种商品就永远不会短缺,而只会稀缺。比如蒂芙尼的钻石,拍卖行的古董。我们从来不会说古董短缺吧!

而短缺的意思是,它不是指供应的减少,而是商品的价格受到抑制,人们不仅仅要通过出价的方式去竞争,还得依靠其他非价格的方式去竞争的一种特殊的现象。比如说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号——我身边的亲人曾经为了一个专家号付出了1500元钱;春节期间的火车票——为了抢到票,不得不使用某些软件的加价购,就像以前的黄牛票一样;全国重点高中的名额——有钱又如何,成绩好又如何,像绵阳中学的名额需要的是半夜三更排队的速度和毅力………

是不是看到最后一个例子很眼熟,家长们为了争夺一个上学的,甚至上幼儿园名额,没有想不到的办法。

图片发自App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补习的问题,这和短缺的关系又在哪里呢?

我们国家的教育价格是有管制的,特别是公立学校。老师无论怎么教,教的再好,他们的工资差异也不会太大。老师的价值无法体现,特别是优秀教师的价值得不到明显区分。于是愿意当老师的,优秀的人才越来越少,教育资源出现短缺。家长们为了争夺教育资源,人情世故不用说,逢年过节不能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啊!那怎么办?怎么争夺短缺的教育资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能力的老师开始在外面开课,一开始是为了让课上听不明白的学生能听懂,当他们成绩上去了,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坐不住了,也开始上课外辅导班。老师课外开课的收入远远高于学校里的收入,课上的越好,价格越高,学生还越多,老师的真实价值越能得到体现。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还不犯法。于是老师的精力越来越放在校外,而家长和学生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争夺这个教育资源,最后补习班越开越多。

图片发自App


后来,国家明令禁止在校老师课外补课,于是开始有私立学校,实行小班制,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节省孩子精力;他们还在校内开设各种辅导班,虽然学费高额(乍一听都肉痛),但是抱着钱慕名而去人络绎不绝。学校、家长、老师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各取所需。我的好几个朋友都说,现在的私立学校明贵暗相因,比起周末去送各种补习班省时省力还省钱。而优秀的老师也能在这些学校里既不违反规定,还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图片发自App


也许,要想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如何放开管制,让各方价值都能够得以体现和满足。

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发展起来,那么教育的“改革开放”在哪里呢?当整个教育链条上的大部分人都能满意的时候,那么补习之风也许就能遏制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补习之风,何时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