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印象中妓女总是身不由己、强颜欢笑,过着忍辱负重地生活。
可是明朝末年的秦淮河畔,却是爱情的圣地,这里杨柳依依,楼台隐隐,湿润的空气中飘荡着酒香和欢笑!
柳如是年仅十岁就被卖入了妓院,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十四岁被卖给一个老翁做妾,谁曾想她刚过门就与一个仆人私通,给老头戴上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结果当然是一顿羞辱之后被逐回娼门。
在柳如是的眼中,从良做妾并不比青楼生涯更为体面,生活在豪宅之中也不过是别人的玩具而已。
从此之后,柳如是大大方方地以卖身为生,她性情刚烈,为人豪爽,敢做敢当,颇有男子风范。
明朝最重礼法,男女婚姻定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下吟诗作对被认为有伤风化。
女子无才便是德,良家妇女最忌读书写字、吟风弄月,在当时女子吐辞流盼、言语动人,都是不安分的征兆!
其次良家女子最好打扮得远离性感,不要给社会秩序造成危险。举案齐眉的孟光,之所以被树为千古楷模,重要条件之一即是她本身没有女性魅力。
据史书记载,她“肥丑而黑,力举石臼”,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让男人百分之百放心。
整个主流社会将女性的美貌、性感、聪慧遮盖得严严实实,哪里还会有爱情的土壤呢?
而在这秦淮河畔,柳如是却经常和士子们举行集会,或饮酒赋诗,或寻幽探胜,或品茗赏花,他们的话题是古琴谱的真伪,历史人物人品的高低,各书家作品的妙处,以及国运兴衰,朝政得失。
青楼女子往往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上各有擅胜,甚至连风流才子也自愧不如,他们相互间称兄道弟,礼尚往来。
相比起那些被束缚在高墙之内的良家女子,这些原本不幸的风尘中人,倒活得更完整,更丰富,更深刻。
她们站在正常社会之外,反而能有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去看清礼教纲常的真面目,看清人性和人生的真面目。
柳如是时常穿儒服戴儒巾,招摇过市,见到相识则抱拳施礼,称兄道弟。她天生聪颖,凭自学积累了很深的文学底蕴,“分题步韵,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
她酒量颇丰,和男人们比诗斗酒,经常让男人们醉吐狼藉,她却若无其事。正是她这种别具一格的美,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诗酒往还。
讽刺的是,在两千年男尊女卑的古代历史中,竟然有秦淮河这么一个男女平等的角落。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才有爱情的诞生。
爱情——今天的一个普世价值观,在古代,只能到肮脏的妓院中寻觅,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正因为主流社会爱情的贫瘠,才造成了秦淮河供不应求的爱情市场。
秦淮八艳吸引了无数放荡不羁的文人前来寻觅爱情,所以老鸨对这些头牌名妓自然宠爱有加,任凭她们自己的喜好接客,碰见粗俗的客人完全可以闭门不见:
“怜惜备至,遇有佳客,任其流连,不计钱钞;其伧父大贾,拒绝勿通,亦不怒也”。
如名妓李湘真,性情高傲,常常称病不接宾客,只与两三个知己饮酒欢唱,老鸨不敢有丝毫执拗:
“阿母怜惜之,顺适其意,婉语逊词,概勿与通。惟二三知己,则欢情自接,嬉怡忘倦。”
23岁的柳如是主动追求年过花甲的钱谦益。她轻舟简装突然出现在钱谦益的半野堂,使后者大吃一惊。只见眼前这位女子“儒巾弓鞋,着男子服,神情洒落,有林下风”,明媚清秀的脸庞在男装的映衬下更显得姿媚横生。
钱谦益从青年时代便是脂粉队中的英雄,风流阵中的魁首。如今虽然廉颇老矣,为人却更是通达旷放,阅事既多,颇识得真正的人生三昧。
他曾诗酒集会上和柳如是有过往还,当时颇为青目。此刻,对柳如是的突然出现他并不以为鲁莽,反而对柳如是的大胆简洁非常欣赏,而且花甲之年能有这样出色的女子主动追求,亦是喜出望外。
几天之后,柳如是便成了半野堂的女主人。半野堂松涛满耳,杂花满目。更有山泉激湍,挟花片而过。一老一小一对恋人,在堂内“湘帘檀几,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
钱谦益以致仕大员、社会名流得身份和柳如成亲,居然按迎娶良家女子的方式郑重其事:“行结郦礼于芙蓉舫中,箫鼓遏云,兰麝袭岸,齐牢合陛,九十其仪。”
这种蔑视礼法的行为引起社会公愤,认为他“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传统”。看热闹的老百姓纷纷拣砖取瓦,掷打彩船。然而钱谦益却毫不在意,在船舱中“吮毫濡墨,笑对镜台,赋催妆诗自若”。
柳如是虽然嫁了人,却并没有因此改弦易辙,收拾个性,做起中国家庭中的贤妇角色。她依旧狂放不羁,和钱谦益的一班朋友比酒作乐,往往酩酊大醉,颇有太白遗风,实无闺阁风范。
更为诧异的是,这位老儒有时厌倦应酬,竟会让柳如是着男装,代他拜访客人,大家都称赞她“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说起来完全是一种错倒的因果:
人们剥夺了女子爱美的权利,偏她们能恣情纵意地张扬自己的天生丽质。
人们期望女子蒙昧,偏她们可以和男人一样吟风弄月,尽情书写心中的意气。
人们期望女子远离爱情,偏她们中的一些人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人们期望女子没有自我,偏她们体验到了生命本质上的力量和尊严。
正是社会的放逐使她们获得了一块自由呼吸的空间,正是命运的打击使她们的生命焕发出奇光异彩。
成百上千条的规矩是为那些良家女子制定的,她们不配去遵守,这反而使她们的生命得以保留本来面目。
明末的秦淮河畔,是道貌岸然的中国历史没有遮好的一处隐私。
我们真的应当感谢历史的疏忽,正是在这块让它不屑一顾的堕落糜烂之地,生命的斑斓光彩才得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