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从题目看,即学生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是富有生命力和独特性的,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

      一、明确认识学生具有差异性

      在学习上,学生们的水平和掌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学得快掌握得好,有的学生学得慢掌握得差,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应该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就是没有一套方法或者法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不同的学生要具体分析,个别对待。

      二、备课上课要有学生意识

      教师要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分析学情,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备课时要有学生意识,而不是只有教材和知识点意识,要思考通过什么途径,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学习中,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让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被看见被鼓励被肯定,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让学习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称为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称为一个好人”的火花,教师要爱护好这点火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这堂课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对师生都是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经历脑力的劳动,经历思考,在思考和对话中发展思维,让学生分析解说,让学生成为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其才能和才华,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功,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优秀教师能够做到使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在这样的理想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在投入,都在学习,从学生的眼神中能够看出那种紧张地、专心致志地思考与投入,师生共同穿越知识,这是一种充实而朴素有深度的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