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

        从小到大听了无数次这样的句式“等到了…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变化了”。

        比如等到了大学你就自然而然会化妆了,等到了工作你就自然而然会变成熟了,等到你谈恋爱你就自然而然会变得女孩子了…

        如今回头想想,这样的定式就像小时候觉得,米饭放置的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发霉长虫。到高中学了生物时候才明白,除却米饭和时间本身,还需要微生物,虫子也不是由米饭而生而是外来的条件。但我们总是习以为常的认为发生作用的是时间而非那些或存在微观世界里或在我们某个节点遗失观察的条件。

        所以直到工作了一年也还是经常被叨叨要职业化一点,但穿上正装却又总是让大家忍俊不禁,仿佛看见一个小孩偷穿了大人的衣服。变换来去却也好像依然如此。尔后会想起书中的那句话,“要改变的不是校服而是那颗想穿校服的心”。时间不能带来全然的改变,环境的压力亦是。只要执着的点不曾动摇,再多外力的冲刷也只是更加清晰明了的让人看清本质而已。想来这和催眠的基本条件一样,再深度的催眠也只能让你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而那些深刻进骨子里阻抗的,潜意识的防御机制会一直替你保护着,直到你决心放弃的那一刻。

        之前也会很羡慕笑起来很甜的女生,脸庞柔和自带天然的亲和力,这样第一印象的便宜我似乎从来占不到。“僵硬”和“棱角分明”反倒是跟了长久的标签,就连写的字体也有几分如其人的味道。先天不足就会希望努力通过后天气质的改变来弥补,如果“相由心生”那我总还有再度重塑一次的机会。但某个早晨在地铁飞驰而过后看着玻璃上倒映的自己,想起江原美希,有点恍然。是不是我想要调整的正是我原来有别于他人的地方呢?就像脖子上的红色胎记,在现在这个年纪容易予人无限遐想猜测的空间,却也因此多停于这份记忆几秒。倘若真的随着时间沉淀成功,迎合了集体潜意识的需求,却也是与自我接纳永远的背道了吧。

        就像感情中喜欢的与适合的该怎么平衡。过去听到最多的观点是只要足够喜欢就什么都可以克服,两个人总归是可以相互磨合包容的。可是,彼此互磨了棱角后当初吸引你注意的那根刺头是不是也因此消弭,这也是很多人磨合到能够搭伙过日子了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是滋味的缘由吧。如果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甜美系的姑娘你却觉得我不够温柔听话就是太自私不愿付出,那也许你也只是在拿自己的喜欢绑架我而已。

        导论上说,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即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它在十八岁后正式有了雏形,并在往后的日子里逐渐稳定下来。姑娘,我想,我更希望你能接纳这二十多年沉淀后的自己,不再轻易疑虑和改变。这样,在未来与同样一个全然自我接纳的人相遇时,你们的对话就不再是附带众多有形无形改变条件的“你为什么就不能…”而可以纯粹的是,我喜欢你。

        我想,这对我来说才是“我喜欢你”的真正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