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重新定义培训:让培训体系与人才战略共舞》,作者何欣,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11.9万字。
何欣,16年世界500强从业经历,“中国好讲师”总决赛导师,《培训》《人力资源》杂志专栏作家。
本书所有思路及实践工具均脱胎于作者在万达、华润、碧桂园、平安、家乐福五家世界500强担任企业大学校长、职能部门总经理、首席学习官的职业经历,以最强大的标杆企业培训体系打造实践,启迪本企业人才培养、培训管理思路,落地解决建设问题。
本书以从业务出发的视角,按照“从业务战略到人才战略,再到培训体系建构”的主线推进。内容涵盖培训体系规划、需求定位、价值呈现、讲师建设、行动学习、场景化教学、客户运营等诸多经典培训管理场景,还提供了50张以上的工具图表。
【框架结构】
全书共14章:
1. 人才领航:对人才战略与人才供应链的基本思路
1-HR 基于人才战略的定位思考:人力资源的三大“原罪”
2-人才供应链的数量和质量是人才战略的关键
3-人才战略还要锁定“关键岗位”,建设“培养基地”
4-人才战略需要回答的五大问题和基本过程
5-人才战略关键技能罗盘:人力资源从外到内的整体思考
2. 人才引爆点: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
1-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之一:界定
2-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之二:供给
3-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之三:识别
4-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之四:培养
5-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之五:评价
3. 谁是真的用户:跳出培训规划及需求设计的“天坑”
1-关键思维:谁是真的用户
2-关键思维:意愿不等于行动
3-重要工具:基于“532模型”的需求调研法
4-重要工具:战略推演法
4. 选、育、用、留:打造内部讲师平台生态圈
1-选:谁来做、做什么
2-育:怎么做、什么要求
3-用:日常激活、动力激励
4-留:讲师池动态管理
5. 源、点、线、面:基于客户的培训项目运营手册
1-前端手册:培训项目需求管理及立项(源)
2-中端手册:培训项目设计及交付(点+线)
3-后端手册:项目效果、教学复盘、能力提升(面)
6. 有用:从数量、质量双维度看人才培养的效果
1-对四级评估的应用级建议
2-“人才出栏率”:从人才供应链数量角度思考培训的价值
3-从“满意度”到“有用度”:从人才供应链质量角度思考培训的价值
7. 三位一体:项目总培养策略的三大驱动要素
1-知己知彼:项目总在组织中的定位和工作模式
2-全面+视野+聚焦:项目总培养的“三位一体”
3-协同作战:对项目总培养协同操作的思考
8. 多维度:管理者成长的“五个看”
1-向上看:领导、一把手
2-向下看:下级管理者、员工、职场小白
3-向同行看:本公司、其他公司、其他行业管理者
4-向专家看:外部专家、讲师
5-向自己看:自身
9. 师带徒:企业师徒制的建设与效果落地
1-专业岗位师傅
2-新员工导师(带岗人)
3-管理者导师
10. 系统化、职涯化、三件套:学习地图在专业岗位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1-系统化+职涯化:对学习地图设计工作的有益实践
2-F计划:员工全生命周期学习管理
3-“三件套+六个凡是”打造专业学习地图的全方位应用
11. 学习经验+避免犯错:智慧型组织案例建设
1-一个商业案例、多个解读角度:对商学院型案例系统的分析
2-战略、组织、个人:小微案例的萃取及建设思路
3-“11130教学法”:启动微课案例核武器
4-天下粮仓:企业案例系统的管理及应用
12. 战训结合:三位一体式行动学习系统创新
1-关于三位一体式行动学习系统的原创思考
2-主题作业:基于项目问题解决的行动式学习
3-战训结合:基于业务管理实践的行动式学习
4-ALRM:实战式行动学习地图
13. 创新不止步:五大紧贴业务的企业人才培养工具
1-动态问题挖掘工具一一雷达侦测
2-客户化运营工具一一前台打分
3-能量开发工具一一“雁过拔毛”
4-资源供给工具一一产品说明书
5-“空降兵”工具一一生存宝典
14. 未来已来: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思考
1-管理者承诺:HR密联业务的五大方式
2-面向未来的八大培训能力
【撷取亮点】
1.
老板对人才的关注就是满足业务需求的人够不够多、好不好用,即人才供应链,这是结果;而“大而完备”的培训体系,只是过程手段,与这个结果没有必然联系。千万不要盲目追求专业上的完备性,而忽视了老板需求的精准性。
根据人才供应链的需求特点——数量(有没有)+质量(好不好),我们所有的人才培养项目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数量级的培养项目,目的是快速补充业务战略所需的人才。可用“人才出栏率”来量化,即在规定的时间产出预期数量的人才。
第二类,质量级的培养项目,目的是通过提升在职人员的作战能力,助推绩效的达成。可用“有用度”、“问题解决数”、“组织改善率”来量化。
2.
关键岗位打造“五步法”,分别是界定、供给、识别、培养、评价。
在识别环节,要考虑时间维度,并结合区域组织发展三阶段,因为“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在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站稳脚跟,组织气质以“拓荒、踏实”为主,负责人应有的能力特质是“苦干”,角色为“70%操作者+30%管理者”;在争斗阶段,主要任务是争夺市场领先地位,组织气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负责人的状态就变成了“猛干”,要有冲劲,有激情,角色是“70%的管理者+30%的操作者”;在引领阶段,主要任务是引领市场,组织气质应是”霸气+变革“,负责人应有极强的大局观和资源整合意识,角色是“70%的领导者+30%的管理者”。
在培养环节,要做到“两个密联”,一是密联人才发展,以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关键人才培养为抓手、以人才供应链为直接目标,让培训成为组织的必需品;二是密联管理者承诺,安排高级别的培养项目,就必须让更高一层的领导参与进来。
在评价环节。一是前后对策。最好项目实施前后各测试一次,有效对比出人才经过培养期之后的变化。二是基于场景。用场景化的方式进行人才测评。如,让一部分业务后备管理干部进行行动学习,通过现场驻点的方式研讨解决问题,回到总部汇报评估,由评审委员会打分,好的成果纳入业务实施建议。三是“三堂会审”。评估现场的模式,还是以学员汇报、评审出题或随机PK形式进行,但三个评审各自考量学员的维度、评价分值不一样,区域业务高管评价占50%,人力资源高管评价占30%,而培训负责人只占20%。
3.
所有的培训无用,问题80%出在需求定位上。需求定位准了,规划靠谱了,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培训的“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对企业培训大学来说,谁是真的用户?公司的中高层是其主要客户,占其需求调研的80%的精力以解决战略与指标问题,决定培训需求的方向与内容;而员工层则构成了对形式的补充。
作为培训管理者,如果利用主要组织资源去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偏离了组织战略需求的“成本浪费行为”。
单纯地根据大面积员工调研来推导培训需求定位是无逻辑的、错误的。因为真正衡量有效客户的标准,并不是客户的口头承诺。每当涉及个人需要花费自身时间、金钱成本的时候,往往选择就变得慎重起来;而只是征询意愿的行为,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比较“轻佻”。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用一个条件来确定他的客户,就是每个预定客户需要象征性地交纳300元订金,发货前再补齐余款。这个动作,看似提高了客户承诺的门槛,实际上却能提前甄别有效客户。
培训管理的一个关键原则:不要从行政组织里去找价值,而要从内容本身去找。在对中层调研的时候,凡是属于专业性的问题,以中层反馈为主;如果属于管理和素质类问题,建议先了解一下组织情况,问问中层管理者要安排这类培训的原因,再作出判断,是安排培训,还是提出对组织的改善建议。
所有管理动作的调研上,我们始终建议“向上看”。对高管的调研核心,应采用“汇报式”,分为内容汇报和补充建议两步。如,在综合中层管理者和员工调研的基础上,将公司明年的培训重点做了一个整理,然后有重点地标注出来,拿给高管提建议,同时让他提出自己对明年培训的建议或补充,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汇报式”的调研。
4.
选、育、用、留:打造内部讲师平台生态圈
在“育”的环节,关键词有:“第四道”理论、“教学相长”、觉醒层级。根据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葛吉夫提出的“第四道”理论,教学手段可以对应分四段:只说,致知,致信,致用。培训的创新来自业务的需求,有两句话需要牢记:“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知者为师,答疑解惑”。传统的TTT培训,即以“编导演”为主体的内训师培养,它更偏重于商业讲师类型的培训,即强化呈现技巧、应对学员的技巧、表达方式等。员工的觉醒层级越低,就会越注重培训中的氛围,如是否有游戏、老师性格是不是足够外向开朗,而容易忽视掉知识和专业内容的本体;而员工的觉醒层级越高,他越关注培训中的专业深度、内容以及对组织业务的推动,越喜欢“捞干货”。
在“留”的环节,关键词有:讲师池动态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各家企业的升降级管理、退出只是在数据指标方面有区别,但基本逻辑一致,即以满足授课时间及满意度(或有用度)为评判标准。
5.
作者按照培训运营的过程,设计了“源、点、线、面”基于客户的培训项目运营手册。
一是前端手册:培训项目需求管理及立项(源)。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由业务的痛点思考到对组织能力的挑战,然后落脚到培训工作对应的举措,构成一个“由业务挑战到组织能力再到培训动作”的工作价值链。需要关注的是三个基本要素:挑战维度、具体表现、培训举措。
二是中端手册:培训项目设计及交付(点+线)。 项目运作四要素,即立项、推进、成果、资源。业务线需要被直接告知做这个项目的原因及方式,即“为什么”“怎么做”两个要素。
三是后端手册:项目效果、教学复盘、能力提升(面)。培训项目运营到了后端,我们主要应该从“教学复盘、项目效果、能力提升”三个维度来思考工作的本体及其延伸意义。定期复盘,不光是给自己看,还要给联动的业务单元看,看看大家这段时间联动做了什么、一起评价一下效果如何。培训后台是从职能专业角度为培训管理打分,而前台则是从业务客户认可的角度为培训管理打分,充分体现了培训项目运营后端的密联业务。
6.
为确保企业内培训资源有效使用,作者强烈建议从人才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采用“数量+质量”双维度,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估。
在具体操作中,作者还建议以“柯氏四级评估”为基本框架。一是通用类、领导力类培训通常适用1级至3级评估,评估重点分别为“学员反应“、”学习效果“、“行为改变”;技能类培训通常适用1级至4级评估,评估重点增加“绩效提升”。二是1、2级评估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时,分别提交《培训效果评估表》、《学员成绩单》和作业成果文件;3级评估安排在训后3-6个月,提交《训后行动计划实施与跟进报告》;4级评估安排在训后6-12月,提交《学员绩效总结报告》。
7.
作者建议通过“三件套+六个凡是”,打造专业学习地图的全方位应用。“三件套”,即一份岗位学习地图,通常包含岗位发展阶梯、岗位关键职责、岗位学习资源。“六个凡是”,凡岗位必有学习内容、凡区域必有基础培训体系、凡课程学习必有专业考试、凡关键岗位必有认证、凡招聘必有面试题库、凡弱项必有针对学习。
8.
就目前的企业实践而言,采用大型商学院案例体系建设的不到30%,大量企业实施的是小微案例系统。
11130微课案例教学法,是指一场由微案例引发的微培训。其基本结构是:1个业务问题+1个实际案例+1个解决办法(工具)+30分钟讲解。也就是一堂课只要3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通过一套实用的工具,学习一个实际案例,就解决一个问题。
作者打造了小微案例的标准模板。其中内容部分,大体可分为背景描述、分析及解决对策、价值描述、传播价值和注意问题等。
9.
作者认为行动学习是“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并重的。对业务线来讲,项目最重要的价值是解决问题;而对学员来讲,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能力。
行动学习有三种形式,即“三位一体”。一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学习,也可称为“主题作业”,即通过背景导入、主题研讨、现场实践、专题汇报等形式完成的行动学习。二是基于业务管理实践的行动学习,也可称为“战训结合”。三是基于优秀项目基因传导的行动学习,也可称为'ALRM",即实战行动式学习地图(Action Learning Roadmap),理论、参访、复盘、提升一气呵成。
10.
培训管理者面向未来的八大培训能力:问题挖掘、方案撰写、培训组织、课程开发、课程讲授、网络学习、案例建设、协同沟通。其中,问题挖掘、方案撰写、协同沟通是一个密联业务的培训管理者亟待提升的能力重点。如何理解业务、如何挖掘业务的痛点,做到“由痛点起、由点赞落”,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打磨的关键能力。
【写在最后】
1.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收获,那就是“业务密接”。
作为一个培训管理者,在学习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培训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动力的。务实地界定自身存在的意义,是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工作的原点。
培训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无论培训如何创新,其本质不变。培训的任何创新必须来源于战略和业务,最终落地服务于战略和业务。用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培训解决管理层关注的“有没有人”、“人好不好用”两大问题。
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三化”,客户化运营、专业化生存、项目化运作。这也是对培训工作密联业务的最浓缩总结。
2.
此书的特点是视野开阔、专业性强,不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大量的图表,对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来说,都是很好的工具,拿来就可以用。
我在此读书笔记中只撷取了部分亮点。书,我先收藏着。那些图表工具,等需要时再打开书页去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