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我们作“茧”又“自负”

    小手一打,语段翻飞;热榜头条,我来插嘴;应者云集,自我陶醉;我在虚拟,白宫地位;大数据好,喜好般配;和我心意,懂我品位;更有网友,最懂我话里的天花乱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吗?侧躺着的我刷着某书,知某,跳转页面逛着某宝,拼某某,遨游于某站和腾某,心里不由感慨,他们大概是从我身体里跑出来的梦游的魂,不然这些推荐怎么都如此符合我的兴趣爱好,不然这些网友为什么都这么深谙我心路的九曲十八弯,不然这提出来每个的观点怎么都没有声音反对。

    我洋洋自得地沉湎于这种屏幕里的快乐 ,我可以在发出一个观点后收获多条同意与支持,我竟然认为这是我人生的全部,被人理解然后我的人生经验也足够让我受到理解,我清楚的明白这是所谓大数据的红利,它深谙我们的喜厌,懂我们的需求,理解我们的迫切与期冀。

    而后,当我发现这颗被我织出的看不见的“茧”已经牢牢困住我时,我已经自“负”了很久了。

    答应朋友的邀约出去聚会,寒暄热聊后,迫切地分享着我们我们驰骋网络遇到的新鲜的,热度极高的轶事或新闻。

  “快快快,你一定看过这个视频,已经出圈了!!”

  “这个!这个!!这个梗最近超火的,你看过没有!!”(自动代入一个女孩子安利偶像的高音)

      我们疯狂地安利着自己自认为十分热门的事情,可是事与愿违,没有等来同样高音的附和,她不知道我尖叫的太太漫画最近的插画获了奖,我不知道她关注的博主上了热搜,引发热议。我不同意着她所接受的某件事的观点,她对我的见解持反对意见。我甚至开始怀疑友情时候在岁月里兑了水,可我一打开推荐,更新,我的页面里确实没有她所了解的东西,而她的更新里也确实没有我关注的方面。我突然感到一阵惶恐,被互联网一叶障目的不安与失落。

    我于是接触了这个词“信息茧房”。网上对其解释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用户更倾向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久而久之被局限于一个“人造孤岛”,如同蝉蛹一般,始终被“茧房”所禁锢。

    特别是大数据时代,通过所谓算法,推其所好以挣得更多流量,圈地自萌式的快乐反倒让我们看不清世界的全貌,管中窥豹似的自娱自乐,固步自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扑关注点。

    对美妆品牌如数家珍的人不知道NBA最新赛事的实况:热衷于所谓idol动态的人不清楚青年大学习最新主题;拿着最新电子产品的人不了解在自己家乡里的非遗传承等。这就是这个茧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缺点“眼光局限”。

    在茧里生活的我们似乎我们对世界逐渐偏激,我看不上流行歌占据榜单排名,看不惯外国品牌席卷中国市场,看不懂抖音带梗进入生活。可是别人同样鄙视着我那个圈子里自以为是的清高,同样不理解我们所谓秉持的观点为什么不接近群众,同样不认同在他们眼中的“天方夜谭”。这就是茧房的第二个缺点“圈地自萌”。

    也许我们才刚刚意识到这件事,也有许多人正在寻找解决方法,我很难脱身去看待这件事,就在刚刚,我才被推荐关于“信息茧房”的相关信息,我同样是一个“茧”中人,只是希望不断告诉自己,不要自“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下,我们作“茧”又“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