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ll街坊敬婆

敬婆

文/无影树

当在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敬一丹时,很多人会诧异:还有人姓这个姓么?好稀奇的姓啊!

而我就一点也不觉得稀奇。因我儿时住的小镇一条街上,就有个大婆姓敬。

那敬婆身高应该在一米六二以上,在女人中算是高个子了。记忆中她五十多岁,留一头短发,身板硬朗,说话声音虽不高吭,但吐字清晰,一句一句很有份量。她的五六个孙伢,除了怕爸爸的武力暴揍,再也就只听从敬婆的吆喝了。

敬婆一家住在黄陂街街尾傍渠道沟边。上世纪七十年代,十岁上下的我,常常要用我专用的小桶去沟里提水,那是必须经过敬婆门口的,过来过去不经意都要对她家瞄上一眼,每次看到敬婆,不是在厨房忙碌,就是在堂屋收拾。也有见她闲暇的时候,那一刻,她戴着副老花镜,坐在八仙桌旁,捧着本手抄的唱本,晃悠着花白的头,哼哼啊啊地唱念着,十分享受的样子。原来这敬婆是识字的,在她那辈女人中,是少有的有文化的人。她家的孙伢都没有猫啊狗的小名,孙女叫春莲、雪原、兰娇,孙子叫世雄、厚吾,据说这些名字都是敬婆给取的,很有文采的吧!不读上个三五年书,是绝对取不出这么文雅的名字的。

敬婆一家老少八九口人,算得上家大口阔,全凭儿子媳妇起早贪黑,拉一辆板车跑运输过生活。敬婆则在屋里帮着操持家务、管理一帮熊孩子。五六个伢凑到一起,七嘴八舌大呼小叫,打骂逗闹是家常便饭。但只要敬婆几声吆喝,手拿根竹条子摇晃几下,吵闹声便会嘎然而止。一顿教训后,孙伢们服服帖帖,二个大孙女去沟边扯喂牲口的马草,稍大点的孙伢帮着择菜、淘米、扫地。一副秩序井然的样子。

按说读过书的敬婆,应该有个吃公家饭的单位,那样她的文化才能派上用场,毕竟她那辈人中,读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听大人们讲,是她家阶级成份不好,本来住在湖南华容,因过得不舒坦,便举家搬到了湖北。原来如此,在那个年代,敬婆和她的儿子儿媳都没有单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我离开小镇后,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原来的地富反坏右也摘了帽子。敬婆的儿子王德化率先成为镇上第一个个体户商家,在街边搭了个铺面,卖经广杂货。由于人精明又勤快,没几年便赚发了,跑运输的板车早扔到了一边。一家人从此扬眉吐气,光光鲜鲜。

敬婆勤劳操持大半辈子,终于等到了好光景,晚年应是十分幸福的了。

2021.12.07.晨卯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ll街坊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