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NI网络

文章目录

  • CNI网络
    • Flannel
      • UDP模式
      • VXLAN模式
      • 部署flannel
    • Calico
      • Calico模式
      • Calico部署
    • flannel 和 calico 区别

CNI网络

  • K8S 中 Pod 网络通信:

    • Pod 内容器与容器之间的通信
      • 在同一个 Pod 内的容器(Pod 内的容器是不会跨宿主机的)共享同一个网络命令空间,相当于它们在同一台机器上一样,可以用 localhost 地址访问彼此的端口。
    • 同一个 Node 内 Pod 之间的通信
      • 每个 Pod 都有一个真实的全局 IP 地址,同一个 Node 内的不同 Pod 之间可以直接采用对方 Pod 的 IP 地址进行通信,Pod1 与 Pod2 都是通过 Veth 连接到同一个 docker0 网桥,网段相同,所以它们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 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
      • Pod 地址与 docker0 在同一网段,docker0 网段与宿主机网卡是两个不同的网段,且不同 Node 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宿主机的物理网卡进行。
      • 要想实现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就必须想办法通过主机的物理网卡 IP 地址进行寻址和通信。因此要满足两个条件:Pod 的 IP 不能冲突;将 Pod 的 IP 和所在的 Node 的 IP 关联起来,通过这个关联让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直接通过内网 IP 地址通信。
  • Overlay Network:
    叠加网络,在二层或者三层基础网络上叠加的一种虚拟网络技术模式,该网络中的主机通过虚拟链路隧道连接起来(类似于VPN)。

  • kubernetes三种网络

3.CNI网络_第1张图片

  • K8S三种网络
    • 节点网络:node节点网卡的IP,nodeIP
    • Pod网络:podIP
    • service网络:clusterIP
  • k8s三种接口
    • CRI:容器运行时接口,docker、containerd,podman,cri-0
    • CNI:容器网络接口,flannel,calico,cilium
    • CSI:容器存储接口,ceph,nfs,gfs

Flannel

  • Flannel 的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 Docker 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 IP 地址。
  • Flannel 是 Overlay 网络的一种,也是将 TCP 源数据包封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进行路由转发和通信,目前支持 udp、vxlan、 host-GW 3种数据转发方式。
  • flannel三种模式
    • UDP:出现最早,性能较差,基于flanneld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
    • VXLAN:默认模式,推荐使用的模式,性能比UDP模式更好,基于内核实现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
    • Host-gw:性能最好,但是配置复杂,不能跨网段

UDP模式

3.CNI网络_第2张图片

  • flannel UDP模式工作原理
    1. 应用数据包从源主机的POd容器发出到cni0网桥接口,再由cni0转发到flannel0虚拟接口
    2. flanneld服务会监听flannel0接口接收到的数据,flanneld服务会将内部数据封装到UDP报文里
    3. flanneld会根据再etcd中维护的路由表查到目标pod所在的node节点IP,在UDP报文外在封装node节点的IP报文、MAC报文后,通过物理网卡发送到目标node节点
    4. UDP报文通过8285号端口送到目标主机的flanneld进程进行解封装,再通过flannel0接口转发到cni0网桥,然后通过cni0网桥转发到目标pod容器

VXLAN模式

3.CNI网络_第3张图片

  • vxlan 是一种overlay(虚拟隧道通信)技术,通过三层网络搭建虚拟的二层网络,跟 udp 模式具体实现不太一样:
  1. udp模式是在用户态实现的,数据会先经过tun网卡,到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再做隧道封装,再进一次内核协议栈,而vxlan是在内核当中实现的,只经过一次协议栈,在协议栈内就把vxlan包组装好
  2. udp模式的tun网卡是三层转发,使用tun是在物理网络之上构建三层网络,属于ip in udp,vxlan模式是二层实现, overlay是二层帧,属于mac in udp
  3. vxlan由于采用mac in udp的方式,所以实现起来会涉及mac地址学习,arp广播等二层知识,udp模式主要关注路由
  • flannel VXLAN模式工作原理
  1. 原始数据帧从源主机的POd容器发出到cni0网桥接口,再由cni0转发到flannel.1虚拟接口
  2. flannel.1接口接收到数据帧后添加VXLAN头部,再内核封装成UDP报文
  3. falnneld会根据再etcd维护的路由表通过物理网卡发送到目标node节点
  4. UDP报文通过8472号端口送到目标主机的flannel.1接口,在内核进行解封装,然后将原始报文通过cni0网桥转发到目标pod容器

部署flannel

###在node01节点上
##上传压缩包到  /opt/k8s

flannel-v0.21.5.zip

unzip flannel-v0.21.5.zip

##创建 cni 工作目录
mkdir -p /opt/cni/bin

cni-plugins-linux-amd64-v1.3.0.tgz
flannel-cni-plugin.tar
flannel.tar
kube-flannel.yml

###解压  cni  配置文件
tar xf cni-plugins-linux-amd64-v1.3.0.tgz -C /opt/cni/bin
##加载镜像文件
docker load -i flannel.tar
docker load -i flannel-cni-plugin.tar

3.CNI网络_第4张图片

###node02节点,采用相同的操作
###发送 kube-flannel.yml  到master01 的/opt/k8s目录中
cd /opt/k8s
scp kube-flannel.yml 192.168.242.66:/opt/k8s
##在  mater01 节点操作
##安装网络插件
cd /opt/k8s
kubectl apply -f kube-flannel.yml

3.CNI网络_第5张图片

##卸载安装的网络插件
##一个 k8s 集群中只能安装一个网络插件
kubectl delete -f 插件配置文件 
##查看网络查看的运行状态
kubectl get pods -A
##查看nodes节点状态
kubectl get nodes

3.CNI网络_第6张图片

##如果要修改flanneld的模式
vim kube-flannel.yml

 "Network": "10.244.0.0/16",    ###修改网段,必须与controller-manager的cluster-cidr一致
      "Backend": {
        "Type": "vxlan"               ##修改模式

###创建 pod
###在  mater01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ggl --image=nginx:latest --port=80
##查看创建的容器
kubectl get pods -A
###创建 pod
###在  mater01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ggl --image=nginx:latest --port=80
##查看创建的容器
kubectl get pods -A

3.CNI网络_第7张图片

Calico

  • k8s 组网方案对比:
    • flannel方案
      需要在每个节点上把发向容器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再用隧道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运行着目标Pod的node节点上。目标node节点再负责去掉封装,将去除封装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Pod上。数据通信性能则大受影响。
    • calico方案
      Calico不使用隧道或NAT来实现转发,而是把Host当作Internet中的路由器,使用BGP同步路由,并使用iptables来做安全访问策略,完成跨Host转发来。

Calico模式

  • Calico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 Calico CNI插件:主要负责与kubernetes对接,供kubelet调用使用。
    • Felix:负责维护宿主机上的路由规则、FIB转发信息库等。
    • BIRD:负责分发路由规则,类似路由器。
    • Confd:配置管理组件
  • Calico IPIP模式工作原理

    1. 源Pod容器发出的原始数据IP包通过内核的IPIP驱动直接封装在宿主机网络的IP包中
    2. 根据tunnel接口的路由通过物理网卡发送到目标Node节点
    3. 数据包到达目标节点后再通过IPIP驱动解包得到原始数据IP包
    4. 然后通过路由规则发送给 veth pair 设备到达目标Pod容器
  • Calico BGP模式工作原理(本质就是通过路由表来维护每个 Pod 的通信)

    1. 源Pod容器发出的原始数据IP包会通过 veth pair 设备到达宿主机网络空间
    2. 然后根据原始数据IP包的目标IP和宿主机的路由规则,找到目标Node节点的IP,再通过物理网卡发送到目标Node节点
    3. 根据目标Node节点的路由规则,直接通过目标Pod容器的 veth pair 设备发送到目标Pod容器

Calico部署

###下载  calico配置文件

cur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rojectcalico/calico/v3.26.1/manifests/calico.yaml
###在master01 节点
##先卸载之前安装的  flanneld插件
kubectl delete -f kube-flannel.yml

3.CNI网络_第8张图片

###上传 calico.ya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NI 网络
cd /opt/k8s
vim calico.yaml

#修改里面定义Pod网络(CALICO_IPV4POOL_CIDR),与前面kube-controller-manager配置文件指定的cluster-cidr网段一样


---3879行---
    - name: CALICO_IPV4POOL_CIDR
      value: "192.168.0.0/16"
##修改 calico的模式

---3851行---
Enable IPIP
            - name: CALICO_IPV4POOL_IPIP
              value: "Always"


##如果使用BGP模式
将  value: "Always"    改为     Never

还要添加

- name: IP AUTODETECTION_METHOD
  value: "interface=ens.*"
#添加使用的物理网卡
##安装网络插件
kubectl apply -f calico.yaml

3.CNI网络_第9张图片

##查看插件状态
kubectl get pods -A

3.CNI网络_第10张图片

flannel 和 calico 区别

  • flannel: UDP VXLAN Host-gw
    • 默认网段:10.244.0.0/16
    • 通常使用VXLAN模式,采用的是叠加网络、IP隧道方式传输数据,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 功能简单配置方便利于管理,但是不具备复杂的网络策略规则配置能力
  • calico: IPIP BGP 混合模式(CrossSubnet)
    • 默认网段:192.168.0.0/16
    • 使用IPIP模式可以实现跨子网传输,但是传输过程中需要封包和解包,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 使用BPG模式,把Node节点看作成路由器,根据Felix、BIRD分发和维护的路由规则,可直接实现BGP路由转发,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封包和解包,因此性能较好,但只能在同一个网段内使用,无法跨子网传输
    • 具有更丰富的网络策略配置管理能力、性能更好、功能更全面,但是维护起来较为复杂
  • 所以对于较小规模且网络要求简单的K8S集群,可以采用flannel。对于集群规模较大且要求更多的网络策略配置时,可以采用性能更好、功能全全面的calico

你可能感兴趣的:(13.Kubernetes,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