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龄化日本的“令和24年问题”——百货商店和银行纷纷关门,自治体减半
(by作家·记者:河合雅司)
世人还沉浸在新天皇即位,开启令和时代的庆祝狂潮中。然而考虑一下日本社会的现状,就开心不起来了。
今年4月,总务省公布了截至2018年10月1日的人口数据:1亿2644万人。相比前一年大约减少了26万3千人,已经是连续8年减少了。除去增加的16万5千在日外国人,日本人减少了43万。减少数、减少率均为1950年以来最大。此外,70岁以上占比超过总人口2成,14岁以下人口创历史新低,并且有明显的加深态势。
平成(1989年-2019年)是大家放任人口减少的时代。平成元年,平均每名女性生产1.57名孩子,比之前最低的1966年(1.58)还要少。这些情况媒体早已广泛报道了,可惜当时日本人沉浮在泡沫经济的浪潮里(1986年至1991年),无暇关心人口问题。从那以后,出生率一路走低。政府也没有拿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平成时代行将结束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认真对待,但是效果也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了。
越来越多的人不结婚,或者结了婚也不要孩子,日本进入了人口减少的时代。战后(1946年起)日本经历了长时间人口增长,2008年达到峰值后,人口逐年减少。遗憾的是,令和时代,日本的少子高龄化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一直以来我认为日本将在2042年面临最大危机。团块时代(1947-1949)和后团块时代(1971-1974,即婴儿潮)出生的人全部超过65岁。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社人研)的推算,现在日本高龄者大约3935万2千人,为过去最多。
不仅高龄者人数在增加,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不够。后团块时代也是就职的冰河期,非正式雇员增加。即使是正式雇员,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情况时有发生。存不够养老金,低收入和无收入的高龄者激增。另一方面,年轻人在减少。这就是2042年的日本。
自此形势急转直下,人口加速减少。根据社人研的推算,2065年约8800万、2117年人口减少到约5060万。到2067年,新生儿54万6千人,百岁以上老人56万5千人,数量超过了新生儿。
日本这样人口庞大的国家,人口急剧减少,少子高龄化现象突出,放眼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
服务业的崩坏
如果不采取措施,放任人口减少,日本今后将会怎样呢?首先,会发生“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已经在各行各业显现了。根据国内形势调查,2015年劳动人口约6075万人。另一方面,根据内阁府在2014年的推算,2030年劳动人口约5683万,2060年将减少到约3795万。
此外,劳动人口也有高龄化趋势。2015年50-64岁劳动人口约1763万,占比近三分之一。根据社人研的推算,到2040年,50岁以上劳动人口占比将超过四成。服务业人员严重不足将成为社会问题。2020年从事货运的司机不足10万6千人(《货运业改革面临的现状和课题》——国土交通省)。快递员不足,配送现场的悲惨情况时常见诸报端。
这一切的背景是,日本在昭和末期(80年代末期)进入服务业过剩时代。制造业失去了往日的强势地位,工厂纷纷转移海外。为了解决大量从业人员的生计,服务业取代重工业蓬勃发展了起来。“麻烦的事就付钱请人来干。”这是经济泡沫的平成时代悄然流行起的价值观。
现在日本服务业的代表——便利店,是否能维持24小时营业模式成为话题。因为店员不足,无法维持24小时营业模式,店家叫苦不迭。最开始总部给出的答复是从总部派工作人员支援。但这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以后人手不足的不仅仅是店员,还有制作便当的人员、商品配送员等。便利店是没有仓库的,采取灵活的随时配送的管理模式,以后有的地方可能就无法继续这样的经营模式了。
内阁府(也许类似我国国务院)汇总整理的报告书《地方经济2016》里提到,2030年,占比全国80%的38个道府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区域内将陷入劳动力供需失衡、生产力不足的境地,服务行业无法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百货商店、银行、医院、养老院集中在居民数量相对较多区域,大量自治体(指市町村和东京23区,相当于我国市区县)不复存在。
人手不足不止存在于企业。总务省的自治体战略2040构想研究会建议,到2040年行政机关只需要现在半数的公务员,乡镇机关公务员多为本地人。也就是说,如果本地人口持续减少,自治体的公务员也不得不相应减少。居民高龄化,不仅需要更多的配套服务,与此同时服务人员还在减少。
除此之外,警察、消防员、自卫队员等青壮年劳动力也无法保证充足。日本现在深入人心的安全·安心神话也将破灭。
人手不足加速发展,今后会有更多看护工人离职。一般来说50岁以后父母就需要看护了,现在40多岁人的父母就需要看护的情况也在增加。看护工人离职数现在每年约十万人,政府为了控制养老保险的财政缺口,严格把控特殊养老院的入院标准,调高自费比例,缩小服务范围等等。如此变更养老院和在家的看护政策,产生了大量看护难问题。2021年,后团块时代出生的人步入50岁,大家应该早日重视看护工离职潮问题。
虽然还不到离职的地步,为了照顾住院的父母,上午就请假的人也在增加。人手不足的情况比政府预计的更严重,许多行业的服务难以为继。
消费者改变需求
今后,人手不足之外,高龄化还会引起“社会大变质”。日本是长寿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8%,步入了超高龄社会。2020年,二分之一的女性超过50岁。再过4年,团块世代全体超过75岁。三分之一的日本人超过65岁,六分之一超过75岁。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50万,是出生数的2倍。日本将成为“超·高龄者大国”。
不仅是地方,东京圈(东京、神奈川、琦玉、千叶)等大城市圈,高龄化急速推进。医疗和看护机构恐怕承受不了与日俱增的重病患者和需要看护的人。而且,老年痴呆患者增加,社会保障费膨胀,地方财政吃紧,如何保证高龄者的住宅等等课题,将在2024年全国开花。
在“超·高龄者大国”,一切都将颠覆想象。例如,消费者的需求将彻底改变。不止是面向高龄者的商品畅销,年轻人商品滞销这么简单。除了送到手边之外,还必须考虑高龄者能简单操作。以饮料为例,提供商品时,要充分考虑高龄者是否能自己打开牛奶包装,拿着2L的塑料瓶顺利倒出牛奶。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些。按现今社会的发展模式,是无法适应老龄化社会的。
极端的讲,未来的日本,可能人们拥有多少钱也毫无意义。例如,会出现想搬家找不到人帮忙的“搬家难民”,即使付上双倍的价钱,也因为人手不足无法搬家。现在已经发生从业人员收取规定以外的高额费用、拒绝提供服务的情况。今后这样的情况在各个行业都可能发生。
就算有钱,不管付出几百万日元,也买不到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在“金钱腐烂的社会”,存了几千万日元,又有什么用呢?人口减少的社会,就是无论贫富大家殊途同归的社会。假如难以想象,请把自己的年龄加上20、30岁,设想周围人也跟你差不多,是不是发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将和现在不同呢?
未来日本人口持续减少,假如以维持现状为原则应对高龄者,内政问题将成倍增加。什么样的财政体系都会崩溃。
安倍政权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也只是扬汤止沸。例如增加外籍劳动力,一直秉持“不接受外劳移民”原则的安倍,开始改变策略,着手接收外劳:修订《出入境管理办法》,新颁发“特定技能”的留日签证,以取代原本的“实习生”临时签证,计划在5年内最多接收34万5千名外籍劳动者。
当然,外劳能暂时维持现有的生产和服务模式,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但随着人口减少,消费市场相应萎缩。高龄社会的消费观也和现在不同,人均消费大大降低,无法保证供需平衡。
开发人工智能(AI)也一样。2019年AI相关产业预算总额约1200亿日元(约67亿人民币),是上一年度的1.5倍。巨额预算曾引起公众关注。大家对政府大力支持技术革新充满期待,说不定会引领技术革命。但这不能成为解决人口问题的王牌。
今后,AI将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取代部分工人。但说到底也只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高龄者增加,AI不足以填补劳动力缺口。AI研究者们的努力,不能全盘解决人口问题。而且,技术上可行不代表能以较低成本在全国各地推广。用10年、20年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人口问题不现实。
现在最大的症结在于安倍政权关于人口问题以“维持现状”为出发点的消极态度。安倍政权在2014年的内阁会议上,提出了“保证50年后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的目标。提出目标值得肯定,但一亿的数字不切实际。包含外国移民在内,根据社人研的推算2065年人口8800万。这个目标就算大幅提高出生率,不引入大量移民也是达不成的,必须考虑釜底抽薪的对策。放弃维持现状的幻想,以超高龄大国不可避免为前提制定对策是当务之急。
打造据点型国家
那要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接受人口减少的事实,对社会结构进行“战略性缩小”的再构造。缩小决不意味衰退或认输。缩小才能更好保护国家,保证人民富裕。下面以地方自治体为例说明。总务省实行“平成大合并”,相邻的小自治体合并成一个较大的自治体,职员人数减少,居民高龄化且趋于零星分布。民间有识之士成立的“日本创始会议”的人口减少问题研究分项会,在2014年发布预测,全国一半自治体将在2040年之前面临消失危机。现在已经出现人口不足百人,高龄化率接近80%的自治体。
前些天的统一地方选举,有的自治体因无人投票或候选人数不足,引起了人们关注。许多居民因为超龄无法胜任议员工作,地方自治陷入危机。人口减少,居民高龄化,行政服务和社会服务都难以为继。在大多数自治体还没到这个地步之前,我提议打造据点型国家。
据点型国家就是在人口减少的地区,以繁华的街道为中心将居民集中起来居住的社会。集中居住可以保障居民服务,只有打造集中的据点,才能有效率的提供医疗、行政、物流等服务。对服务业者来说降低了成本,居民也节约了开支。
根据国土交通省2014年发布的《国土长期规划2050》,每项主要服务的开展需要该地区居民达到一定数量。数量根据情况测定。据此,小型饮食店、邮局、一般诊所等服务,一般最少500人规模的据点才能开展。当然以千人、五千人的为大一些的据点也不错。据点型国家成功的例子有意大利和瑞士,500人规模的村里大家各司其职,生产出了独一无二的高质量商品,形成了品牌效应,吸引全球买家云集。村民在本地生活也可保证收入。
日本现在赚钱的从业者,都想着扩大生产规模:投资购买设备,增加工人,扩建厂房等。但是意大利和瑞士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不轻易扩大生产规模。我们也要告别盲目扩张的做法。
日本要维持繁荣,今后必须要向生产量少附加值高,每个商品都能赚钱的商业模式转换。日本各地都有优势传统产业,承载这些产业的街道,大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成为了十分成熟的据点。因此创新思维与技术结合,能诞生出举世瞩目的魅力据点吧。
对地区来说,要打造据点型国家的核心——智慧型城市,从零开始建设来不及了。应从现有的城市中心划出一块特区,汇聚日本科技力量,打造成人人向往居住的高科技区。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使高龄者也可以独自生活。这是“战略性缩小”的一个例子。不仅是地方自治体,日益小型化的企业、家庭也能保证富裕。
令和时代必须要做的
无法阻止出生数减少不意味着就什么也不做了。我们应更多关注有结婚生子意愿,但遇到困难的人。哪怕能稍微延缓少子化进程也好,为打造据点型国家争取时间。至今为止安倍政权之所以放任少子化,大概原因之一是,鼓励生育会使人们联想起战前·战中施行的“生吧多多益善”政策。所以安倍政权只是对生育孩子的家庭进行补贴,可惜收效甚微。
大多数国家为了应对少子化,对生养多个孩子的家庭予以丰厚补贴,日本也应该如此。夫妇或情侣不生三胎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情况无法支撑。我认为对生养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政府应予以1000万日元(约56万人民币)规模的现金补贴。在育龄期女性急剧减少之前,应该施行这样大胆的政策。
为了加速社会转变,民间力量有限。政府必须出面高举旗帜,引导大家走正道。令和时代万一走错路,国家就面临衰退。现在天皇59岁,恐怕令和时代会延续到我认为日本面临最大危机的2042年。
在此之前,现在日本每年减少90万人,社会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地步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