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忽必烈

      说道元朝,你可以想起一些什么来?想必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肯定都会是忽必烈的爷爷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从一个小部落白手起家,统一了所有的蒙古族其他部落,然后大杀四方。先把附近的灭掉,再疯狂的西近。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我们就不对这一整个过程进行初步论述了,我们就去一些重要的论点来谈。今天我们就主要针对元朝建立后的事情谈一谈。

      总体我认为可以分为即为前与后所发生的事情为线。众所周知,在忽必烈即为之前,与自己的哥哥阿里不哥争夺王位发生了很大的纷争。按理来说,前任是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的亲属蒙哥,人家阿里不哥本来的年龄与辈分都是比忽必烈高的。蒙哥之前是因为南下打宋而失败身亡,在钓鱼山逝世。这对于忽必烈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消息,因为大汗逝世之后,他的实力可就不稳定了,也可以说他的靠山倒了。要想灭了南宋也就更难了,那么他下一步要如何抉择,他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此时他可以去找蒙哥原来的兵力靠他们来攻打南宋,但是问题就是人家为什么要跟着你?他们的大汗才刚刚去世你就来接手,那么他们自然也是不会愿意的。但我认为此时可以借用他们共同的一个心理,因为蒙哥在此前也一直有遗愿,就是要攻下南宋,并且最终还没有成功,可以说也算是他的遗愿没有完成。那么只要借着这个理由激发他的部下,那么他们就一定会为了蒙哥而战,自然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去攻打南宋。很快忽必烈就决定重整兵马,再次南下攻下南宋。但此时却出了一定的问题,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这也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首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 因此这一次的南下又以失败告终。

      那么元朝的名字是从哪儿来的呢?不喜欢你可能不信这个名字出自于我们汉族的古典书《易经》,元的意思其实就是开元之始,人家蒙古人看样子还挺把自己当一回事呢。“大哉乾元”就是那句话,国号也从忽必烈接受之后正式改名为大元。所以忽必烈就是元朝的开国皇帝,称为元世祖。为什么是皇帝不是“汗”?因为忽必烈进行了一定的汉化,因为毕竟之前帮助过忽必烈的也有汉人。虽然差点因为汉人而有的质疑而导致皇位与其无关。

      元朝建立后要干什么?这肯定是忽必烈要经历的第一个事情。因为蒙古人好战,一旦有战争就会立即团结起来,如果长时间没有的话,内乱是很容易发生的。一担战争开始,那一股劲就很难下的去。在一鼓作气灭掉南宋之后,又经历坎坷攻城,终于打下来了。但是,望一望四周,发现似乎每一片土地都已经被我打下来了......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啊....但是往东边一望,唉嘿,有一个小日本还没有收入囊肿。要不就你吧!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是很大,因为虽然蒙古人研究出了比较靠谱的船只,但是无奈两次去大日本都受到了飓风的打击,两次全军覆没。日本人也称这两次风为“神风”。打仗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在治理上,忽必烈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因为自个儿原本生活的地方是草原,适应游牧生活。但是忽必烈那么到底用不用科举制呢?我认为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会大大提高汉族的潜力以及做官能力。等级制汉人可是最低等的,可是人家却最对此有实力,反而蒙古人因为语言、文字、文化而逊于汉族。这样一来,如果汉人的官做的多的话,岂不是会直接架空蒙古人?我自己建立的朝代居然被自己毁掉了?所以,没有采取科举。

    对于忽必烈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时他已经打下了南宋,也就是说这里的汉人也都归他控制了。原来他们版图上的那些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文化也是完全不相容的,究竟要如何同时控制住这两者呢?此时显然不能太过看重和重用汉人,因为本身他们就与自己的民族是两个不相同的民族,他们是靠不住的。一定要加强防范。汉人所在的土地是大片大片的平原,那么这些平原又要如何管理呢?难道要去那里放牧吗?这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汉人已经习惯了常年的农耕文明,他们也自然是不会乐意的。所以忽必烈又想过一个新的方法让汉人继续种他的地,但是每一年种的粮食要上交给蒙古人一部分。可问题是到后期那些收粮食的蒙古人反而越加猖狂,要的粮食越来越多,这也导致汉人极度不满。同时忽必烈在选官的问题上也是极为严谨的,到底如何选官才能保证元朝可以稳定发展?首先官员里绝对不能有大量的汉人,刚才我们也说过了他们是靠不住的,但是如果全都是蒙古人也是不行的,因为蒙古人本来就没有文化,甚至都没有读过书,都没有读过书,都不认字,如何让他们管理呢?自然也是需要一部分汉人的。历代选举官员都是通过科举的方式,但是忽必烈词是能用科举的方法吗?我想是不行的,因为如果真的要考试,那么官员就全是汉人了,蒙古人根本没有文化又如何考得上呢?那么我们可以给两方不同难度的试卷,比如说给汉人更加难的试卷,这样抽取出来的人数就更少,并且更为精华。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蒙古人又太多了。所以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根本找不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法。最终忽必烈索性直接完全放弃科举这一条道路。但是其实在后期还是运用了给两方不同难易程度卷子的这种方法。

      对了,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元朝广袤的疆域以及与西边自己亲戚还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贸易也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发明了驿站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可以让贸易边的更容易。自己也在进行一定的货币、经济改革制度。虽然最后闹出了通货膨胀,但是还好,没有继续下去。

      最后,在忽必烈的晚年,因为过度的荒淫导致肥胖,而且因为晚年各种事情的不顺心,就死于此。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人还可以死于肥胖。哦,对了,蒙古人的制度其实很奇葩,因为关于大汗谁做的问题,就是“谁厉害就可以成为汗”。结果就是元朝后来在不到一百年间换了11个皇帝!。。。。。。中间别提多残忍。

      幸好,由于没有过度的关照汉人,使得文化并没有没落,反而昌盛了许多。比如元曲,以及一些著名的作家朱熹、关汉卿,都是这个时代汉人的文化产物。

      虽为游牧民族,没想到这时间似乎比那个北魏还要长唉……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朝—忽必烈)